关键领域仍存“国进民退”? 世行建议加快国企改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8 00:1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定军 2012-02-28 00:13:33
2月27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联合编著的《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下称“报告”)报告发布,针对中国增长模式的未来结构提出建议。
报告建议中国加快结构改革,包括重新界定政府职能,改革和重组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推进绿色发展,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保障等。
世行预计,2030年中国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达到1.6万美元。世行行长佐利克在当天的研讨会上表示,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加快改革的步伐。“改革具有充分的理由,因为中国现已到达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佐利克说。
在结构改革方面,世行建议重点关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包括公共资源的重新定位,引入包含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措施在内的现代公司治理,在必要情况下实施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发展民营部门,减少进入和退出障碍,加强包括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在内的所有部门的竞争。
目前,在关键领域的国有企业投资所占比重仍然较大,“国进民退”的特征仍有所表现。世行认为,由于国有企业效益不如民营企业,需要尽快将一些垄断领域向民营企业放开。
关键领域仍被国有投资主导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字,2011年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07586亿元,同比增长11.1%,低于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3.8%十多个百分点。有专家据此认为,目前中国民间投资在加快,因此在企业投资方面不存在“国进民退”的现象。
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此前也曾表示,“中国的统计数据不支持从总体上存在国进民退的现象。”
不过,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张长春2月25日在北大经济观察报告会上指出,从总体上看,民间投资占整个投资的比例在上升,但是在关键领域,特别是垄断领域,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2003年以来,非国有投资比重有所增加但幅度相当有限,重要行业仍以国有投资为主。“因此实际上在很多关键领域,‘国进民退’的说法并没有错,实际调研的时候更是反映了这一点。”张长春说。
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03年铁路运输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占投资比例为99%,到2010年这一比例仍在96.8%。道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水利管理业2003年国有及其国有控股投资比例分别为96.9%、99.5%、98.7%,到2010年分别为91.9%、91.5%、92.7%。尽管国有投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整体降幅不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2010年民间投资比重为55.9%,比2006年的49.8%增加了6个百分点;2010年房地产的民间投资比重为73.5%,比2006年仅仅增加了2.3个百分点。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张军认为,民间投资很多关键领域的确并不理想。而在铁路等垄断领域还出现了民间投资退出的情况。“核心问题,还是难以从投资中获益,难以实现真正的控制和自主经营。”张军说。
世行建议深化国企改革
佐利克指出,中国已经认识到,从出口导向和过度依赖投资转向更多地依靠内需和消费拉动增长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也认识到人口未富先老、环境危机等特殊国情的危机。
为此,下一步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其中重点要重新界定国有部门和私营部门的作用,完成向市场经济转型。
“目前,中国依靠市场和非市场手段共同构成了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激励机制,政府、国有企业和私营部门的作用缺乏明确划分。”佐利克认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需要更多地依靠市场和私营部门。
经济学家汤敏的数据显示,央企现在有27万亿的总资产,净资产10.5万亿,2011年的净利润不到1万亿,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约8.4%,剔除息税后的总资产回报率约3.2%,还不及银行的1年期基准存款利率3.25%高。
世行认为,民营企业的投资回报率较国有企业更高,1978年-2007年间,中国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只有私营部门的三分之一。
为此,世行报告建议,下一步需要改革和重组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发展民营部门,促进竞争,深化土地、劳动力与金融市场改革。在政府直接提供的有形公共产品和服务相对减少的同时,需要提供更多的诸如制度、规则和政策之类的无形公共产品,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竞争,便利专业化分工,改善资源配置,保护环境,降低风险与不确定性。
张长春指出,目前民间投资容易进去的领域都进去了,剩下的像一些垄断领域都是比较难以进去的部分,要解决民间投资破除垄断行业门槛的问题,核心还在于体制和机制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