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三迁:找寻税负洼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8 02:02 来源: 中国企业报本报记者 张龙
从安徽到南京,再到江苏北部,3年中,李志(化名)把工厂搬了又搬。
因为税负有些偏重,本身又是中小企业,利润偏低。“为了生存,只能这样折腾,这次搬到江苏北部这里,是因为合作的企业能够享受到税收的优惠,每年退税比例能达到50%。”2月26日,这家企业的总经理李志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国家针对企业的税负我认为是偏重的,我这家企业,每年缴完税后,最多能剩下10万元至20万元的利润,前年甚至是亏损的。”李志说。
李志的公司是做锂电池的,算是高新技术企业,即便如此,这20万元的利润还是在享受到了一定的税收优惠后获得的。
而在一般加工类、科技含量较低类的企业中,很多企业都出现了亏损。
南京一家电子加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每个月都有50万至100万元的产值,除了订单量极大的几个月外,其他月份除去应缴的税费、原料成本、人工成本之后,是亏损的。每个月都要倒贴几万元。
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的统计主管臧晓明说,2006年至2011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是1.8倍,财政预算收入增长是2.4倍,从财政报告中可以看出税收占了80%,可见财政收入增长主要靠的是税收的增长,而且都超过GDP增速,这说明企业、个人在这五年间承担的税负是越来越重!
在企业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去年中国的税收收入却极大增加。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95729亿元。在税种方面,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营业税分别增长13.6%、15.1%、22.6%,企业所得税增长34.7%。
搬迁:税收优惠难落实
对于李志而言,当初吸引他把企业落户安徽的重要条件,就是当地政策提出的“只要进入高科技园,退税能达到一半,还有3年的土地使用权。”
等李志把企业搬过来,建好了厂房,开工生产之后,才发现,当地政府答应的条件并不兑现,厂房所用的土地变成了租的,税收的优惠条件根本不再提及。
由于李志的公司生产的是锂电池产品,且产品已经被市场认可,订单接踵而来。但由于资金不足,订单有了也不敢接。
“如果订单都能接下来,每年的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现在一年也就100万元。当初由于资金不足,才选择这里,希望土地和税收上的优惠可以减少支出,拿这部分资金用于扩大生产,现在希望完全落空。这里的交通也不便利,产品运输也是个难题。”李志说。
据了解,如果土地和税收能够优惠,李志每年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将是现在的1倍。
此外,由于李志的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能够享受减免10%的税的优惠,这个政策,李志也没有享受到。
由于实在看不到希望,李志悄悄地把工厂搬到了南京。离开安徽时,不仅仅是李志自己有所损失,李志工厂招聘的100多名工人也因此失去了工作。
由于南京的合伙企业资金链出现了问题。加之成本增加,工人闹事,李志在南京也撑不下去了。
“现在每个月只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缴完各种税,扣除成本后,每个月基本就是替税务局打工了。”李志说。
就在去年底,江苏北部的一家企业看上了李志拥有的锂电池技术,邀其过去发展。
李志说,当时是抱着赌一把的心态答应的。
邀请李志过去的企业在当地享受着退税一半比例的优惠。去年这家企业缴纳了2000多万元的税,退税达到了1000多万元。
李志告诉记者,这家企业给了自己500万元的启动资金,足够了。
有了这500万元的设备采购资金,李志信心足了很多。
“如果这500万元设备能够到位,按照现在的订单量,一年的产值可以达到3000万元。按照当地退税政策,可以退一半,退给我的税金完全可以扩大再生产。”李志告诉记者。
能像李志那样不断搬迁求生存的企业并不多,沉重的税负让企业有苦难言。
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日前对媒体表示,中小企业的实际税负已超过30%。
《2011年千户民营企业跟踪调查报告》显示,对于当前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情况,有超过八成的民营企业家认为“很重”或“较重”,15.6%认为“一般”,仅0.5%认为“较轻”。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分析,此次调查的税收负担总体评价值仅为1.83,明显低于中值3,也明显低于2010年这项调查的结果。对于“贵企业一年来向各级政府缴纳国家规定以外的收费、集资、摊派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情况”这一问题,调查显示,选择“1%以上”的民营企业占23.6%,明显高于2010年;选择“0.1%—1%”的占40%,选择“0—0.1%”的占27.6%,没有的占8.8%。
由于李志的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并且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享受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即便如此,李志也坦言,税负比例也要超过25%。
转型:坐等减税见效慢
李志告诉记者,国家的税收政策很难立刻做到给企业大幅度减税,毕竟企业是税收的主要来源。因此企业必须要转型,要向高新技术方面发展,寻求突破。
政府部门减税速度慢,有专家称,税务部门乱征税,只想“开源”,不想节流。连官方媒体都实在看不下去了。新华社连发三文质问车船税“加价”。
一些事实可以印证李志的判断。
一家家电类代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主要给一家国内知名电子企业代工,主要向美国出口电子相册、今年还会有平板电脑等业务。由于代工类企业利润普遍在5%以下,自己的公司更是只有不到4%,一年下来,缴完17%的增值税和25%的企业所得税,再加上其他税费,利润只剩下几万元。
另据其他媒体公开报道,某纸张印刷公司一年能赚120万元左右,但各种税费却数量不菲。该公司负责人说:“17%的增值税,每年本应缴50万—60万元,由于安排了13名残疾人就业,每人每年能享受3.5万元的退税,因此只需缴20万元左右;25%的企业所得税,每年12.5万元;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车船税,每年5万—8万元;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每年30万元。算下来,每年得缴70万元税费,到手的净利润只有50万元,大约58%的利润缴了税费。”
这一切显示出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急需转型,不然生存难以为继。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坦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要缴纳、承受6种税费或“隐性”负担: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费,包括教育费附加、水资源费、社会保险费等,据估算,通常缴1元税,就要交0.5—0.7元的费;有关部门提供有偿服务收取的费用,比如集贸市场收的卫生费,这类收费有些定价不合理,但还不能不交;一些执法部门为了创收进行的罚款和摊派;一些执法部门吃拿卡要等腐败成本;为应对名目繁多的检查而付出的人员、时间成本等,即遵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