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平险“鸡肋”命难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1 01:3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黄晶华
随着保险公司针对家庭开发的保险品种日益多样化,以及家庭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平安保险(下称“学平险”)渐成保险市场上的鸡肋产品。
近日发生在浙江绍兴的学平险理赔无门事件,让这块“鸡肋”再入公众视野。《国际金融报》通过对浙江宁波和北京两地的学平险市场现状的调研发现,学平险市场空间很大,而且保险公司对这一业务的创新仍有空间。但囿于各地政策不一,导致保险公司缺乏动力。加上学平险在赔付方面的程序繁琐,学校对此险的开展也缺乏积极性。如此下去,学平险“鸡肋”命运难改。
保费分歧致学生失保
浙江省绍兴县学平险理赔无门事件源于当地保险行业协会与教育局在学平险保费上存在分歧。据了解,以往每位学生的缴费标准是45元/人,但绍兴市保险行业协会要求2012年将保费提高至60元/人,绍兴县教育局不同意,致使一部分学生虽按往年惯例交了保费,保险公司不愿承保,故发生了学生发生事故后理赔不成。对于涨价要求,绍兴县保险行业协会给出的解释是:各家保险公司表示绍兴县学平险收入过低,已出现亏损。
2月29日,浙江保监局相关负责人在回应《国际金融报》记者时表示,已要求当地各保险公司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在上门理赔的同时,进行自上而下的内部排查,避免再出现因保费分歧而导致的失保现象。
宁波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家公司开发的多种意外险产品均能适合学生的多种需求,行业协会并没有推出强制性的条款费率,目前的经营模式是经过几年的摸索,并得到市场逐步认可的做法。
定价权分歧致市场萎缩
显然,在宁波市,学平险的收费标准是由保险协会牵头制定的。那么学平险的定价权究竟在谁手中呢?记者经多地多方调查发现,对于学平险收费标准的界定,究竟是由保险行业协会界定,还是由保险公司自行定价,目前在业界并无硬性规定。
资料显示,浙江省倾向于由协会统一定价。浙江嘉兴市保险业就采用了“三统一”模式开展学生平安保险工作,即收费标准统一、保险责任统一、理赔服务统一,以扭转以往学平险市场打价格战等无序竞争格局。
从北京市场的情况来看,保险公司自行开展定价标准,市场竞争相对宽松。一位在北京读书的学生家长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2011年孩子的学校选用了中国人寿的学平险,而今年就换成了中国人保寿险公司的学平险。
对于学平险究竟该以怎样的模式开展业务,中国保监会相关人士在回应《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项业务并不是政策性的,因此监管部门对模式没有统一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儿童医疗保障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个别地区曾经限制中小学生投保学平险。北京一所学校负责学生保险的老师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因为有了社保,所以参保商业学平险的学生非常少。据其介绍,学校已准备在新的学年不再办理这项业务,因为后期的理赔工作非常耗时,增加工作量。
业界人士表示,作为一项补充险种,如果监管部门能结合各地的现实保障情况给出行业指引,学平险其实是有更多空间可发挥的。实际上,从目前的产品内容来看,大多学平险的保障责任都还仅仅局限在意外及住院等风险,很少有覆盖普通疾病门诊的保险责任,而这又是学生非常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