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幸福基业首发年报产业新城模式铸就持续发展动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2 01:2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孙刚
华夏幸福业绩大增 获益于“产业新城模式”
华夏幸福基业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幸福”,股票代码600340)2月29日发布了其上市以来的第一份年报。得益于“产业新城模式”,年报显示公司业绩大增。
报告期内,“华夏幸福基业”实现整体销售额16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79,000.68万元,比上年增长76.22%;实现营业利润174,928.37万元,比上年增长180.8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35,796.97万元;比上年增长225.46%。
截止报告期末,“华夏幸福基业”扣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为62%,净负债比率为-12.7%,实质负债水平较低。报告期内,公司每股经营现金流量为0.41元,说明“华夏幸福”经营比较稳健,实现了短中长期收益与现金流的平衡发展。
在近期大盘震荡下行的大势下,“华夏幸福基业”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自重大资产重组获通过后,股价持续上行,截至年报发布前收盘,股价累计上涨65.79%。多家机构持续维持“强烈买入”评级,据有关人士分析,这种优良表现或得益于公司聚焦“产业新城的模式”。
“产业新城模式”
通读年报,我们不难发现“华夏幸福基业”在较早以前就把握住了国际产业转移和大都市郊区化带来的产业升级、区域分工的历史机遇,聚焦于环渤海区域经济产业促进及大都市外溢需求,创造了园区开发运营与城镇开发建设相互促进的“产业新城模式”。产业新城的开发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服务、土地整理、园区综合服务及住宅、生活配套服务,并辅以城市地产开发、物业酒店经营等,各类业务均衡发展。华夏幸福基业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探索,目前已经拥有10年综合性园区投资运营经验,并拥有500余人的专业招商团队和横跨多个行业的企业客户数据库。公司整合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专家,针对每个区域的具体情况,紧贴政策导向,为区域量身定做建设方案,运用产业价值链分析、资源匹配性分析、产业集群分析、产业类型综合评估等研究方法,结合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实践,制定精准的产业发展策略,并依托强大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能力推动落实。初步探索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城共融,政企共赢”、“以产带城,以城促产”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道路。县域涵盖城镇与乡村,是承上启下、沟通条块、联结城乡的枢纽;兼有农业与非农产业,是宏观和微观、城市和农村的结合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载体。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副司长范恒山在一次论坛上也指出“县域经济发展要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国际上,以产业发展为带动,实现区域经济腾飞及人民安居的县域发展的成功例子不少,以日本群马就是其中一个。放眼全球,发掘区域优势,视开发区建设为区域发展引擎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综合商务、生活、文化、金融、生态等多方面需求,通过开发区经济助力,打造产业新城,联动区域经济,实现城镇发展、产业配套、就业增长。
报告显示,“华夏幸福基业”新拓展7个园区进行产业新城的开发建设,公司投资运营的园区新增签约入园企业86家,新增签约投资额129.78亿元,新开工配套住宅面积245.17万平方米。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投资运营的园区累计签约入园企业438家,累计签约投资额489.53亿元。公司营业利润较高的产业新城开发建设业务取得稳步发展,固安、大厂、怀来等园区入园企业逐步增多,落地投资额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总量增加。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持续而优质的回报已经日渐成为华夏幸福基业的业绩支撑。
最早开发建设的固安工业园区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目前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和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规模。报告期内,固安工业园区新增签约入园企业36家,新增签约投资额84.56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园区累计签约入园企业266家,累计签约投资额347.24亿元。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也曾表示:“具有产业优化及升级作用的科学型产业园区则是下一轮长周期新产业动力”。在这其中,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开发区及新城镇建设成功案例,以产业聚集推动产业优化及区域经济发展为主要思路的综合性开发区更加引人注目。
布局环渤海经济圈
华夏幸福目前投资开发运营的产业园区,包括固安工业园区(河北廊坊)、大厂潮白河工业园区(河北廊坊)、怀来京北生态新城(河北张家口)、昌黎工业园区(河北秦皇岛)、滦平金山岭园区(河北承德)、沈北蒲河智慧产业园区(辽宁沈阳)、于洪园区(辽宁沈阳)等共10个,均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内,区位优势明显。
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均呈现两大明显趋势,一是世界经济“东移”,二是中国经济“北上”,两大经济发展趋势的交汇点正是环渤海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地区,也是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数据显示,环渤海经济圈经济总量约占全中国的1/5,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正在形成中国经济的第三个区域经济支柱,成为拉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华夏幸福基业积极稳妥进行环渤海的布局,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极具发展潜力。同时,公司以环渤海为依托,放眼全国,初步实现了有质量的增长。
目前,“华夏幸福基业”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三大产业为主导的固安工业园区,以石油装备和新能源两大产业为主导的大厂潮白河工业区,以生态制造和智能制造等绿色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怀来京北生态新区。未来,拟建成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昌黎园区;以长城文化为核心,构筑休闲度假运动旅游天堂为主导产业的滦平金山岭园区;沈北蒲河建设智慧产业区;文安园区建成全智造商务港等。产业新城建设正围绕环渤海经济圈全面展开。
专注产业 看好未来
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为了应对经营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华夏幸福基业将继续坚持独特的“产业新城模式”,审慎拓展新区域,稳步推进成熟经济圈、高增长区域的均衡布局。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在产业新城开发建设方面,华夏幸福基业将继续抓住地方政府发展经济、企业产业转移和升级的有利形势,发挥公司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及城市运营能力,发挥公司专业招商团队的优势,推动园区工业产值增加和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公司在基础建设、招商引资、产业综合服务方面的赢利能力。华夏幸福基业将积极关注物联网产业园、文化传媒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等专业产业园的市场机会。另外,华夏幸福基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合作,成立了社科院工经所-华夏幸福研究院,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学术支撑,以实现区域的价值最大化。
管理上,华夏幸福基业将持续提升工程管理水平、采购管理水平及提高工程质量,继续推进落实组织变革,提升经营能力;资金上,华夏幸福基业将在稳固现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融资渠道,优化融资模式,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融资力度。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这一点落实在2012年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我们将会发现的是国家更多的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曾表示,“中国经济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解决的根本还是在于推进改革,加快市场化机制为导向的改革,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归根结底要重点解决“实体经济竞争力升级、产业园区科学发展、城乡统筹及区域协调平衡、产业转移及培育”的问题。据社科院工经所-华夏幸福研究院院长金碚介绍:“中国工业化中期的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创造县域产业升级和现代化的可行路径和方式。强县富民的基础是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县域产业群。在这方面,各地区的发展实践中已经创造出一些有益的成功经验。其中,华夏幸福基业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与一些县区合作创造了一种政府主导、企业运营为突出特征的开发区投资运营模式,成为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的引擎与动力。他们的这一实践经验受到各方高度关注。”有业内人士评价:“华夏模式”不仅体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思路,深化产业促进与城市发展双轮驱动的创新探索,强化产业转移与转型的规律性探索。在经济层面契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通过服务体系创新、开发模式创新、运作机制创新,促成园区、城市、区域三个发展主体全方位价值的提升。还为中国经济尤其是区域经济提供成功范本。
“着眼未来,放眼全球进行园区规划及运营,实现园区可持续性优质发展;构建综合性开发区,由产业实现城镇转型;依托开发区为基础实现产业升级及产业转移,促成区域经济共荣。以华夏幸福基业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以产业为导向的复合新城正在出现,它们实现园区发展模式向城市组团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单一的工业经济发展向产业并举的方向转变;实现单纯的园区管理向城乡统筹,多种发展的转变,是开发区向新城镇转型的成功探索,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下一步,华夏幸福基业将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布局高增长潜力片区的“产业新城模式”,让产业提速,城市提质,顺应中国产业化、城市化的历史潮流,顺应政府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和谐、惠民生的诉求,企业的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华夏幸福基业的一位高层在年报发布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