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三地原油均价变化率飙升 油价上调窗口下周打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1 13:52 来源: 新闻晚报

  发改委:这次又能HOLD多久?

  □晚报记者劳佳迪 制图 任萍

  三地原油均价移动变化率绷在4%这条“红线”的上方,已经一周了。 2月22日达到3.9%只差“临门一脚”,而自23日“撬开”最后防线,便接连几个交易日刷新这一百分比的“个位数”。截至最新数据,几天之内,三地原油均价移动变化率已经飙升到了6.19%。一旦“触线”另一个调价条件——22个工作日,国内油价就又有了上涨理由。换言之,如果未来一周国际油价没有积累一定的颓势,“窗口”便名正言顺地洞开。

  看似没有太多反驳的“抓手”。在既有游戏规则里,“三地原油均价移动变化率达到4%”与“距离上次调价超过22个工作日”同时满足后,发改委出手调价确实“天经地义”。

  但盲区却不会因为“盲视”而消失:所谓“三地”凭什么非得是布伦特、迪拜、辛塔?究竟又是谁藏身于波诡云谲的伊朗危机摆布着中国油价?

  ■记者手记

  国内油价怎能看美国脸色

  目前来看,即使推行新版调价机制,也仍然是在规则框架内游戏,充其量是将此“三地”换成彼“三地”。但眼看着在伊朗危机和弱势美元的夹击下,国际油价将走出持续上涨的趋势恐怕是难以挽回的现实,一个巨大疑团也在与油价涨跌切肤相关的消费者心中升腾:为什么国内油价一定要死咬住国际油价不放呢?

  如果从本质上分析,现在国际油价的涨跌都是美国人的 “一言堂”。姑且不论与国际油价挂钩愈加紧密的美元决策权完全掌握在美国政界手中,美元印钞机的启动足以令国际油价为之撼动,美元丝毫风吹草动都会让原油期货交易所中的“超级庄家”翻云覆雨般炒作,哪怕是中东地缘问题的进程演化也是由美国人的姿态主导。

  事实上,最近国际原油市场就充满了“美国态度”。一会儿是库存数据打压油价,转身又以弱势美元哄抬油价——前者可以打击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国俄罗斯,而后者显然对伊朗原油最大需求国中国不利。

  倘若中国再单纯死咬三大参考标杆不放,将国内油价这唯一可以掌握在中国人手中的石油定价权捆绑在美国人的意志之上,那自然是正中美国人下怀。现行的挂钩国际方式显得过于机械,国内消费者的利益很可能在国际风险因素面前被轻而易举地销蚀。

  更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并没有分享国际油价期货市场的入场券,国内原油的真实需求本身就未在国际油价中得以反映。死咬国际油价的定价机制等于是把国际金融的投机性和投机商的爱好、风险过多地引入了国内,而缺乏对本国供需关系和竞争程度的考量。

  当然,要放弃单纯机械的调价公式,让中国油价从国际圈套中剥离出来,还有一道难过的坎——如果削减与国际挂钩的密切度,中石油、中石化炼厂的原油进口成本就很难及时反映出来了。

  再说得直白些,石油巨头便失去了拿“炼油亏损”要挟决策层涨价最直接而有效的砝码。但如若不考虑其“共和国长子”的特殊身份,摆在决策层面前的似乎并不是一道太难抉择的选择题:无非是在石油巨头和中国经济两者之间,选择一个非选不可的殉道者而已。

  ■现状

  “两桶油”内部价“酿涨”

  距离预期中的“窗口”打开尚有一周,记者注意到,地炼集散地山东已是风声趋紧。 “内部有消息说,3月份中石化用于润滑油生产的基础油内供价计划上调200元以上,外销价也将会相应调整。 ”能源咨询机构卓创资讯相关人士对记者透露。

  另据上述人士透露,昨天中石化炼销公司石油焦已整体上调了出厂价,中、低硫焦涨幅在100元/吨左右,高硫焦涨幅20-50元/吨不等。原因是目前地炼每日石油焦总产量减少4000余吨至10650吨。

  “近期国内成品油预期供应紧张,截止到当前,国内主营炼厂开工率只有75%左右。主营产量的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后期的资源供应。”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吕斌分析。

  在他预期中,山东地炼产出的减少,必然会带来供应缺口,从供需面上推涨价格。“山东地炼对于山东以及周边省份的资源供应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各地区主营分销公司批零一价现象普遍的情况下,山东地炼的成品油资源尤为受到青睐,而现在,山东地炼装置开工率下滑,其中地炼将由-10#柴油转产为0#柴油,库存正处于下滑通道。 ”他如是解释。

  即将进入3月,季节性因素也和调价“窗口”叠合在一起。由于主营部分炼厂即将进入集中检修期,而后期春耕农业需求又将启动,供需市场的天秤如何倾斜不言而喻。据隆众统计,1月进入检修的地方炼厂已有鑫亿化工、海科瑞林、弘润石化、鑫亿、鑫泉焦化、江苏润尔华化工等。 2月京博石化、东明石化、晨曦化工、海科化工、永鑫等地方炼厂也先后进入检修,直接引发山东地炼日均产量减少半数。

  就在此时,中石油近日也下达了限购外采的通知规定,加之中石化外采限制令一直也未闻取消,资源缺口信号已然清晰,而此态势也会支撑油价的持续高位坚挺。

  ■透视

  地缘因素“绑架”油价

  地炼开工率的走低,与炼油利润的降低息息相关。 2012年2月国际油价飙升到了9个月最高,其中布伦特突破120美元,纽约原油盘中最高也冲破110美元。进口原油价格走高的态势,自然会让炼油变得缺少吸引力。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地缘政治溢价,前期欧盟宣布对伊朗石油禁运以及西方国家加大对伊朗制裁之后,伊朗做出反击,宣布对英法断供,市场上又传出伊朗将对欧洲六国全面停供,市场对石油供应紧张的担忧加剧快速推高油价。同时,叙利亚冲突不断也撕扯市场信心。 ”吕斌告诉记者。

  第二个原因则是之前一直困扰市场的欧债问题再度看到曙光,对希腊的第二轮救助最终通过。 “而欧洲央行严厉的财政纪律和紧急救助金的推行也让人看到解决的希望,对经济的回暖给予市场信心推高油价。 ”

  第三个原因则是宽松的流动性。“尽管美国近期经济数据表现良好,但美联储依然决定将零利率推迟到2014年,加上欧洲对银行业的接近5000亿的救助计划也为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通胀的预期推动国际油价走高。 ”他对记者解释道。

  国际油价的波动是多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综合角力,这本无可厚非,但国际油价的涨跌是否就必须以提高国内零售价来消化却存在争议。记者对比资料发现,自从2009年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执行以来,由于调价满足条件相对较为透明,随着国际原油呈现不断上涨态势,国内成品油价格也不断上涨。国内成品油最高零售限价总共进行了11次上调,5次下调。其中,汽油累计上调3000元/吨,柴油则上调了2760元/吨。

  ■疑问

  “三地”应该是哪三地?

  根据卓创资讯分析师李倩的对比统计,新机制存在调节失灵之处。据悉,2012年2月与2008年7月进行价格对比后可以发现,WTI与布伦特原油分别下跌了25.25%和12.8%,但同期国内汽柴油价格却分别上涨了22.9%和8.39%,其中柴油价格则是涨至了国内历史最高。也就是说,从价格来看,原料成本表现为下跌,但是产出产品价格则表现为上涨。

  “我国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采用的是迪拜、辛塔、布伦特dtd三地原油现货价格为基准,但是2011年我国进口的上述三种原油数量在总进口额的占比都比较小”李倩告诉记者,尽管迪拜、辛塔、布伦特dtd分别是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原油,但是由于其价格对我国成品油价格影响相对较小,近期市场有消息称即将推出的新定价机制或会更改参考油品。如果从2011年国内部分原有进口份额统计的数值来看,沙特为50272383吨,为份额老大,占到了国内进口原油的19.91%。紧随其后是的安哥拉,2011年我国从安哥拉进口原油31149981吨,占比12.33%。排在第三位的则是目前搅得国际油价天翻地覆的伊朗,占到了10.99%。

  相比这些进口大国,国内现行调价机制参考的迪拜进口原油去年只有6735182吨,仅占2.67%,辛塔和布伦特的进口占比更是微乎其微,辛塔只有0.26%,,布伦特dtd甚至是零进口。此前从上海金融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上海期货交易所有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推出原油期货,将助力中国这一能源消费大国争夺国际定价权。“目前看,较为现实的如大庆油、胜利油等都可以作为未来国内原油期货的标准交割品。”李倩对记者坦言,“但是原油期货可能因为触及国内三大油企的核心利益而受阻。 ”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