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龙焱要走上下游合作模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3 07:2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潘沩
龙焱能源,第一轮投资者为晨兴创投和君联资本;第二轮为北极光创投和君联资本领投;第三轮为2010年,由鼎晖创投和君联资本领投。累计融资超过3000万美元。其中,红杉资本亦有参与。这么一个多家知名风投机构看好的公司,即将实现量产之际,其投资人如何看龙焱能源未来的发展?
本报记者专访了龙焱能源的投资方,原晨兴创投副总裁邱浩和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李家庆。邱浩虽然已经从晨兴创投离职,但他今天依然是龙焱能源的董事。
《21世纪》:对于一个高科技企业,稳定的量产和未来的市场,会是其最大的变数之一。那么龙焱能源是怎样的情况?
邱浩:龙焱能源第一次做0.72平米的标准薄膜太阳能电池时,就有接近11%的转换率;之后的试生产一直很稳定;所以我一直坚信,它量产没有任何问题。
打开市场方面,龙焱能源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获得欧美的销售许可。只要我们做到稳定的量产,再拿到许可,打开市场并非难事,它甚至不需要价格战。仅仅作为第一太阳能的备份,就可以活下来。第一太阳能的产能有2GW,且还供不应求。而我们目前的产能是30MW。
李家庆:短期来说,龙焱能源的电池不太愁卖,我们至少可以做第一太阳能的替代和补充。第一太阳能现在拿自己的部分电池做成电站,然后出售电站。那么,它卖给下游的电池可能会减少,这也就给了龙焱能源很多空间。
但长期来说,不排除龙焱也会像第一太阳能一样,走跟下游电厂合作的方式。
《21世纪》:为什么需要跟电厂合作呢?
李家庆:多晶硅长期积累的产能过剩,使得要一部分人退出市场,太阳能行业才能有正常利润。第一太阳能去年阶段性停止扩张产能,应当说现在的市场并不正常和稳定。
而在目前的形势下,为了去库存消化过剩产能,多晶硅电池厂商价格战太厉害,不惜成本地压价厉害,这样会让薄膜电池厂商也没以前那么好过。但与此同时,由于电池便宜,电站也就有钱可以赚了。第一太阳能在自己最赚钱时,就开始布局下游产业链,2009年就建了电站,后来将其卖给了巴菲特。我们知道,巴菲特只做他看得懂的、能赚钱的事情。长期看,也只有电站真正赚钱,老百姓用得上太阳能发的相对平价的电,反过来又会对太阳能电池需求有持续的市场化的需求。而到那时,太阳能发电的真正“春天”会到来。
《21世纪》:如果这样来看,龙焱能源虽然是国内第一家做到碲化镉薄膜的企业,但因为产业环境不那么理想,它很难成为一个明星企业?
李家庆:不能这么说。像百度,不需要依赖谁,就可以做得很大,对投资人很有价值;也有一种企业,独立可能做不了非常大,但在产业链当中很重要,别人都需要它,这个长期还是有很大价值。到今天,我们依然认为碲化镉太阳能是个高壁垒的事情,龙焱能做出高转换率低成本的电池,而且是自主知识产权,它还是有很高的价值;但如果当时我们继续投资的还是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那现在就没什么价值。
我只能说,龙焱能源目前两种(创造大价值的)可能性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