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保监会时隔5年再开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3 08:41 来源: 华夏时报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又添新兵

  本报记者 高和平 北京报道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又添新军。近日,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光大永明资产管理公司开业的批文。至此,延续了多年的保险资管公司“9+1”局面不复存在,算上去年7月份开业的生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数量达到了12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保险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低,所以这12家资管公司在投资风格上应该不会有太大差异,投资渠道也相同。

  暂停多年又开闸

   记者统计后发现,国内的保险资管公司成立时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在2006年太平资产管理公司获批后,资管公司的审批一直处于断档,只有人保、国寿、平安、中再保、太保、新华、泰康、华泰和太平9家保险资管公司,以及友邦设立的外资保险资产管理中心。

   在维持了5年多的“9+1”格局后,2011年4月,保监会出台关于资管公司的新规,重新启动了新保险资管公司的审批,将设立资管公司的保险公司经营业务年限由8年以上调整为5年以上,生命资管、光大永明资管先后获得了“准生证”,开门迎客。

   “保监会对于成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一直非常谨慎,原则上是条件成熟一家就批一家,即使现在放开,达到了12家,也不能说明今后对于开设保险资管公司的审批会逐渐放松,反而应该说一直是从紧,或者称之为谨慎松绑。”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郝演苏告诉记者。

   在郝演苏看来,保险资管公司要对资本市场有很好的把握,资产实力也要雄厚。中小保险公司资产总量有限,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缺乏防范风险的能力。这也是监管层一直对保险资管公司审批严格的原因。

   生命资管和光大永明资管能够进入保监会重启资管公司的首批名单,有其自身优势。记者了解到,生命资管是由生命人寿和深圳国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注册资本1亿元,目前管理着超过500亿资产。光大永明资管由光大集团和旗下光大永明人寿共同发起成立,筹备已经历时一年多,注册资本1亿元。

  投资风格趋同

   某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由于保险业目前还处于粗放式发展方式,力争在保费上拼规模。险企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就是要通过专业机构,获得良好稳定的投资收益来弥补承保收益。

   “现在国内大部分寿险承保都是亏损的,所以必须要有投资收益,才能使保险公司在没有融资的情况下生存下去。”该人士说。

   去年12月份上市的新华保险,就在其招股说明书中这样表述,“2006 年7 月设立的新华资产管理公司,目的是针对保险公司业务特性及负债久期,建立专业化的保险资金投资运用体系,提高了投资管理的效率与收益率水平。”

   从中可以看出,险企发起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目的是在投资收益上取得更好的回报。不过对于主业经营与投资收益的关系,业内人士的看法是,保险公司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正确的模式应该是保险公司主营收入和投资利益并行,而不是将投资作为盈利的核心。过度追求投资收益,容易造成寿险赔付风险。保险资金有长期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很多都是十年、二十年的长期资金。资产安全才能及时赔付,保证兑现,所以资产负债匹配一定要做好。”郝演苏告诉记者。

   保监会数据显示,目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着全行业80%以上的资产,超过70%的险企成立了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27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1月份保险投资总额达38227亿元,较上月增加490.24亿元,保险业资产总额已经突破6万亿,达6.032万亿元。

   某保险资管公司投资经理告诉记者,由于险资更注重安全性,所以各家资管公司的投资风格相对保守,管理的都是来自保险公司的资产,但随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的调整,以后会逐步吸纳别的资金。

   “各家资管公司没太大差别,只不过管理的资金量有大有小。”该人士说。

   记者了解到,保险资管公司目前主要的投资渠道还是股票、基金、债券等传统市场,未来期望更多涉足不动产、PE等投资领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