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大田数百名中小学生昨日将“小袋鼠行动”带回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4 05:50 来源: 东南快报

  □本报记者洪冷冷见习记者陈聪文文/图

  昨天,“学习长汀经验,建设青春家园”的“接力棒”被传递到了大田和平和,这是第4站。当天上午,近900名青少年参加了接力仪式。

  在大田的活动现场,团县委启动了“小袋鼠行动”,即“拎起布袋子,挎起竹篮子,消除白色污染”行动。此次行动以大田实验小学为试点,并将逐步推广至全县中小学。

  活动中,具有统一标志的环保购物袋分发给全校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或随父母购物时使用环保购物袋,拒绝购买塑料袋,每次使用后在特制的环保购物袋使用记录册上详细记录使用时间、次数等,并由家长进行签字确认。到期末收回记录册,根据使用情况,评选出若干名优秀环保小卫士,给予嘉奖,力把大田实验小学打造成“全县第一所使用环保购物袋学校”。

  此外,在接力仪式结束后,现场几百名青少年扛着工具清理了臭水沟。

  “青少年是以后的主力军,近年来,我们县也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志愿宣传活动,建设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林’‘共青林’‘青年林’;成立各类青少年护绿队、护绿监督岗,这次接力活动更是调动年轻力量的好方式。”大田县委常委纪检书记廖金辉说。

  与此同时,在平和的活动现场,布置了环保和生态保护的宣传海报和展板,吸引了许多青少年和村民的驻足观看。平和职校的百名学生在接力仪式结束后,拎起桶,拿着夹子,开始了“家园清洁”活动。

  平和职校的杨同学说,大家都很乐意参加类似这样有关环保的活动,看到街道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变干净,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同学们也都说,活动现场的展板大家也都会去观看,可以加深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平和县副县长郭翠琴也参加了此次活动。她表示,未来团县委应该继续加强对青少年在水土保持方面的宣传引导作用,以活动为载体,宣传环保知识,甚至是环保方面的法律,让更多的青少年投入到环保工作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生态名片

  大田

  是个山高坡陡的山区县,90%以上的土地是坡地,地表受流水强烈侵蚀。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活动强度加大,矿山开发造成大量植被破坏。据统计,水土流失及石山、裸地等生态环境脆弱区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7%。

  2011年,大田县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5.1万亩,占省下达任务19.7万亩的127.7%,超额完成面积占全省第一。重点推进流域两岸一重山的造林绿化,加大生态茶园开发区的综合治理,创新推广“猪-沼-茶”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平和

  地处闽南金三角的漳州市西南部,由于台风暴雨多且集中,地形复杂、坡度差异大,产生了大面积坡地土地侵蚀。加之山地、矿产资源和大规模生产建设项目的开发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据统计,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约有16.9%。

  2011年平和县全县完成林地造林19.88万亩,占省下达任务18.8万亩的105.8%,其中:人工造林13.31万亩、疏林地补植2.47万亩、人工更新1.84万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2.26万亩。截至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9%。

  吴树和

  敢吃“螃蟹”的“树人”有了利益保证才有干劲

  “从小在山沟沟长大,一直到现在,还在自己的林场‘混’,我名字也有个‘树’字,这辈子就是与树有缘。”说到植树造林,吴树和说出这一句话。

  1970年,吴树和出生于大田县梅山乡秀岭村,高中毕业后因家庭清贫没有继续升学。当时,吴树和发现荒山也有商机。

  1987年,吴树和与他人合办火柴厂,生意红火,但有时采购不到木头原料。到了1990年,听说乡里沧州村有片林场欲转让,吴树和赶紧提出要承包发展林业。可是这时候,好心人劝他,旁观者笑他,最后吴树和还是东拼西凑,大胆地承包了这片200亩林场,开始了他的林业事业。

  承包林场后,种种问题就向吴树和扑面而来,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资金。最后,吴树和通过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通过几年的努力和坚持,树长了,山绿了,加上木材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木材价格涨了,吴树和的林场也渐渐走入正轨。到了2000年,他的林场规模扩至6000亩。

  然而,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木材价格十分不稳定。经过考察后,吴树和决定做木材加工生意,即对木材深加工后进行市场销售,这样既避免了木材价格受到市场影响,又延长了林业产业链,提高了木材附加值。

  不久,国家实行了集体林权体制改革,改革后,许多农民有了自已的山场,但因面积小、投资大、风险高,对林业政策不了解等因素,个人发展森林资源培育的积极性不高。

  此时,吴树和提出了一个“公司+林农+基地”大胆的想法。2006年5月,他带领6户林业大户组建成立公司,采取了“联合经营、收益共享”的经营模式,采取“农民出林地出工,公司出资金出技术,统一经营管理,林木收益按比例分配”方式进行联营合作。“这种村民入股的形式,在当时是很超前的想法,也遇到不少困难。”吴树和说。

  自从吴树和采取“联合经营、收益共享”的经营模式后,林场面积越扩越大。其间,全乡共有318户农民与公司进行联营合作,新增了林地面积6800亩,目前,林地经营面积1.8万亩(约占全乡森林面积的1/6),森林蓄积近10万立方米。

  “公司+林农+基地”模式的运作,不仅使得林场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还为当地富余劳力提供了就业平台,实现就业人员600余人,提供季节性用工1200多人,回归种树已经成为不少外出打工村民的选择。

  种了十几年的树,深知树木对水土保持的作用,再加上发展森林资源存在一定风险。为此,吴树和专门组成了一支26人的义务扑火队。

  让家乡永存青山绿水一直是吴树和的心愿。“我还是看重对年轻一代的引导和鼓励。”吴树和最后说道。据了解,吴树和为青少年生态环保基金每年资助1万元,希望更多的青少年养成环保意识,投入到家乡青山绿水的建设队伍中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