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工商联提案直指药价虚高根源 呼吁取消15%加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4 11:5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4日讯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在今年两会的提案之一《关于取消药品加成率管制政策解决药价虚高问题的建议》中指出,公立医院药品加价15%的政策是药价虚高的根源,同时导致价格竞争机制失灵,应当立即取消该政策。

  新医改实施三年以来,国家已投入近8500亿,但占全国药品80%市场份额的公立医疗机构药价虚高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缓解。2010年有媒体报道,市场价15.5元/盒的芦笋片在湘雅二医院的零售价格为213元/盒,中间利润高达1300%;2011年有媒体报道,一种名为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出厂价只有0.6元/瓶,在北京部分公立医院的零售价格达到12.65元/瓶,中间利润超过2000%;深圳、东莞等地一种零售价格7.39元的葡醛酸钠注射液的生产价只为0.08元,利润高达9137.5%。2011年12月24日徐州一医药公司去职高管在离职后自建的网站上公开曝光了在部分公立医院14041种药品价格虚高几倍乃至十几倍的现象。

  药品加成率管制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管制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价和药品加价率来管制其药品零售价的政策,包括顺价加价15%、零差率和差别加价等政策。

  如此政策会造成以下问题:首先导致公立医院药品采购价格越高,获利越多。在药品加成率管制政策的反向激励下,医生多开药、开贵药可以让医院获得更多的药品加成收入。同类药物,采购价超高,加成收入越高,医院获得就越多。这种现象还从一定程度上致使医生收受回扣现象越发严重。

  其次是使正常的价格竞争机制失灵,让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不建立“高定价、大回扣”的营销模式,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药品加成率管制政策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为“谁的药品中标价越高、谁就越受医院欢迎”、“谁的药品回扣越大、谁就越受医生的青睐”。为此,药品生产企业建立庞大的医药代表队伍去从事各种医院的公关活动,有些企业还成立品种办,申报伪新药,获得高定价资格;成立目录办,让药品进入各类医保目录;成立物价办,获得高定价;成立招标办,确保高价中标。各种“公关”费用、回扣以及医药代表的提成最终都要计入药品的中标价,由患者埋单,药价虚高现象就不可避免。

  为从根本上解决药价虚高问题,全国工商联建议取消顺价加价15%的政策,实施只管药品最高零售价并动态调整的政策,归还医疗机构的采购权,政府集中精力搞好监管。

  “医疗机构底价购进且无回扣的情况下,医生就不可能过度用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也无需开展‘高定价、大回扣’的恶性竞争;政府还可以借助市场机制的作用,获取药品价格的真实信息,据此对药品最高零售价进行动态调整;药品指导性价格则可以让患者和医保少支付药费,从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关负责人说。

  更多精彩请参看:2012年中国经济网两会专题

  (责任编辑:张元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