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为中小企业减税最好时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5 00:16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记者童芬芬4日北京报道】
![]() |
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美债危机、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国内经济呈现下滑的趋势下,加上融资难、用工荒等一系列难题面前,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继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2011年以来,广东、浙江等地的一些中小企业不堪重负,接连倒闭,发展形势异常严峻,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不少企业处于亏损和面临停产的边沿。“据我们了解到,除了融资困难、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等原因之外,中小企业的税负过重也是造成这些企业停产和倒闭的一个重要因素。”李卫华说。
据有关研究指出,我国企业除17%增值税、25%企业所得税之外,还需缴纳城建税、价格调节基金等多种费用,加上各种收费和罚没,我国企业的实际税负已超过30%。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税费负担重,近半利润须上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家说:“如果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去征中小企业的税费,恐怕中小企业要死掉一大片。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采取的策略是逃税,如果对方不要发票我们就便宜一点出货。”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点多面广,规模小、利润薄、抗风险能力差,对税费敏感程度更高。许多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更高。”李卫华说。而据一项调查显示,当前中小企业利润率一般在3%-5%之间,已经到了一个很危险的警戒线,如果继续提高成本,中小企业会陷入大规模倒闭潮。
在这一背景下,李卫华告诉本报记者,“我们认为,现在正是为中小企业减税的最好时机。”
得出这一结论的根据,李卫华认为,首先,税收的过快增长,为减税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毋需担心税收增速下滑后带来的财政压力。其次,也是最关键的原因,减税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有利于企业渡过难关。此外,通过减税,使企业净收入增加,让它们更多地进入实业、有能力为员工加薪,这也有利于我国经济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那么,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李卫华建议,首先取消政府财政收入和税收的硬性增长指标。目前大多数地方政府对县区考核都将财政收入和税收增长列为硬性考核指标,造成了税务工作人员在执行政策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严、从紧。建议地方政府树立不单纯靠严征严管增加财税收入,而把工作重点放在依靠搞活中小企业扩大经济总量做大财税“蛋糕”上来的理念,取消目前不管经济发展如何,不管企业效益怎样,实际上实行的各地方政府财政和地国税务部门税收硬性高速度增长的年度计划指标和任务制度;取消对税务人员超额完成税收任务实行奖励,以刺激税务人员收过头税的各地通行规则。
其次,李卫华认为,要进一步出台针对中小企业的减税政策和实施细则,税收优惠应改变现行的以地区优惠、经济性质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改为以产业倾斜为导向的优惠,应防止“一刀切”,向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和企业倾斜;优惠形式也要多样化,由单一的直接减免税,改为直接减免、降低税率、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等多种优惠形式,并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优惠范围。当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时,应及时下调其核定税率或定额。对于用工达到一定标准的中小企业,还可以考虑在一定时期内豁免税收。
除此之外,李卫华还建议,对小微型企业给予所得税全免。“小型和微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一些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更加突出,已经陷入难以自救的困局,也暴露出长期以来对于小微企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忽视。所以,‘放水养鱼’对小微型企业一次性免所得税至2015年底,让小微型企业走出周期性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李卫华呼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