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为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营造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5 12:41 来源: 商务部网站

  苏荣:为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营造既充满活力又 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苏荣在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摘登 

  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突出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并对相关工作作出了部署。今年2月,中央又专门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胡锦涛、习近平、周永康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就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作出的全面系统阐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我省呈现“三少一降”的可喜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大局稳定,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领域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新挑战,影响社会稳定的国际国内因素还很多。

  从我省情况看,这些年来我省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总体稳定、趋势向好,呈现出群体性事件少、刑事发案少、安全生产事故少、信访总量持续下降等“三少一降”的可喜局面。同时必须看到,当前影响全省社会稳定的因素不少,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规避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风险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000美元到10000美元这一时期,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也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人们心理容易失衡、社会管理容易失控的矛盾凸显期。

  我们正处在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这一阶段,既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又要确保社会稳定,如何规避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挑战和考验。

  各种矛盾和问题集中具有客观必然性

  我国及我省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总体上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我们用改革开放30多年时间,走完了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西方国家在不同时期渐次出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势必在我国相对短的时间里集中表现出来。因而,在这一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比较多,比较集中,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毋庸讳言,出现这些矛盾和问题,也与我们工作上的不足有密切关系。比如,在发展理念和工作思路上,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和管理,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在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上,存在着手段单一、方法简单,重治标、轻治本,重管理、轻服务,重事后处置、轻源头预防,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等问题。在力量配备和工作重点上,存在着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社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社会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社会管理和服务资源没有形成合力等问题。在工作作风上,存在不深入、不扎实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

  要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执政能力和巩固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事关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出进一步部署,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深谋远虑的重要决策。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否则就会影响甚至干扰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

  正确看待我国现有的社会管理制度和管理经验

  总的看,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我国社会管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认真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特点,总结吸取我国历史长河中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学习借鉴世界上先进的社会管理理念和方法,但是绝不能全盘否定我国现有的管理制度以及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更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管理模式。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紧紧把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证国家长治久安这个大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内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

  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就是做群众工作。两者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一定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始终,一定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贯彻始终,一定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贯彻始终。要把群众工作渗透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群众工作水平的提升促进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以社会和谐稳定的实效检验群众工作的成效。

  做好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的总要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推动我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进一步营造充满活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社会矛盾没有变。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

  我省仍然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从现实情况看,我们既面临不少“发展中的烦恼”,但更多更主要的还是发展不足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坚持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有机统一,是实现江西崛起的根本途径,也是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的根本之策。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不加快发展,就无法缩小同全国的差距,不仅难以解决许多社会矛盾,而且势必产生更多社会矛盾,保持全省社会长期和谐稳定就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一点要十分清醒,不能有半点含糊。同时,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防止和克服发展中存在的各种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不断提高发展层次和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更多地享受到发展成果。这一点同样要十分清醒,不能有半点含糊。

  严格禁止引进和发展高污染项目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反复强调“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再三重申“三个坚决不搞”。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方并未很好贯彻落实。近年来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经济发展了,清洁水源和清新空气却没有了,甚至人的健康和生命都受到严重威胁,这样的发展还有什么意义?当前,全省正在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是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这一难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在发展中必须始终坚持“三个坚决不搞”的原则,严格禁止引进和发展高污染项目。对于不听招呼,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必须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在法定范围内尽量就高不就低

  近几年随着我省城镇化提速、工业园区扩建、重大项目大量开工,涉及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纠纷持续增多。我们一直强调,征地拆迁是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各地拆迁规模可能更大,工作难度也更大。我们不能因为有难度就不拆迁、不发展。但是,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政策和程序,规范操作、理性拆迁,决不能搞强制拆迁。

  要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善待群众,厚待群众,补偿标准在法定范围内尽量就高不就低。特别要高度重视部分地方出现的“无土地、无职业、无社保”的“三无农民”问题,切实落实好失地农民的后续保障政策,最大程度地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也是治理社会的根本之策

  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没有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就没有今天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的攻坚期。旧体制长期积累的历史遗留问题与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交织并存,改革的阻力和难度增大是必然的。我们绝不能遇难而退、回避矛盾,更不能怀疑甚至否定改革。

  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把难题、“包袱”留给别人或后人是缺失责任意识、不敢担当的表现

  要敢于正视问题、触及矛盾,敢于碰硬、勇于攻坚,为长治久安破除制度障碍,提供制度保证。我省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背景下进行的。通过改革,不仅企业焕发了生机和活力,职工得到了更多实惠,而且也没有出现改革之初我们所担心的大规模群体性上访,相反涉及企业和职工问题的信访量继续呈大幅下降趋势。这充分证明,任何一项改革创新举措,只要思路对头、操作得当,不仅不会影响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认真总结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经验,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特别是重点领域的改革。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改革之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决策,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发展活力。小平同志多次指出,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小平同志还说过,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贫富差距扩大也是客观事实。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建设绿色江西、和谐江西、幸福江西。

  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表明,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谐的社会环境、国家的长治久安,建立在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上。我们每个党员干部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浸透到血液中、骨髓里,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切实抓好抓实。

  下大力气解决多数人共同关注的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首先要着眼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需求,切实落实普惠性民生政策,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促进社会公平。

  当前,要加快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到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并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要多渠道扩大就业,全方位推动创业,特别是要加强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进一步提升就业服务水平。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城市棚户区、工矿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居民住房保障水平。要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提高各类教育质量,进一步缩小教育差距,切实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创作出更多优秀文化作品,让我们的文化多一些“红色”、“绿色”,少一些低俗和颓废。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更加重视解决少数人的特殊困难

  各级党委、政府要时刻关注平均数下的不平衡,真心关怀、切实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存需求,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要重点关注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人员,下岗失业人员,遭遇天灾人祸的家庭和零就业家庭,孤寡老人,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以及生活屡受挫折人员等特殊群体,高度重视未就业大学生、新一代农民工的生存要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解决特殊困难,绝不能让任何一个人生活不下去。

  基层稳则全局稳,基层安则全局安

  要扎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积极整合基层政法、综治、信访、城管、民政、人保等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合理配置党政部门社会管理的职责权限,切实解决多头管理、分散管理、难以形成有效合力的问题。要强化基层政权组织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做到工作有条件、服务有平台、管理有手段。要加强基层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努力实现实时、动态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的快速反应力。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团结教育服务群众、化解社会矛盾的任务落实到每个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身上,通过强化基层组织增强基层管控能力。

  对思想观念层面的问题,坚持疏导为主、虚实结合

  所谓疏导为主,就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道德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教育引导中,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既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又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讲究方式方法,防止空洞的说教。

  所谓虚实结合,就是一方面要把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正如马克思所说,空谈和实干是不可调和的对立面。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落实到解决好具体问题、处理好现实矛盾之中,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的主流和支流

  用事实说话,引导人们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这是我国发展的主流;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是难免的,这是支流。解决这些矛盾问题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绝不能把支流当主流。从而进一步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引导人们理性看待公平正义

  当前社会上的许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都不同程度地与社会的公平正义联系在一起。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公平正义是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也是任何一个国家必然遇到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历史的渐进过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党和政府应承担主要责任,社会应发挥协同作用,社会每个成员应培育公平正义之心。要把党和政府已经和正在采取的措施和今后的努力方向讲清楚,努力使大家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化解在部分社会成员中滋生的“仇富”、“仇官”心理。

  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腐败问题

  要引导人们认识,消极腐败现象是阶级社会的必然产物,是世界性的难题,与社会主义制度、与改革开放没有必然联系。引导人们正确看待我国的反腐败形势,既不回避腐败问题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还很严重,同时用大量事实证明党和政府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和巨大成效,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解决腐败问题的信心。

  引导人们学法、守法,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民主权利、表达利益诉求

  守法,是社会的底线,也是社会管理的基石。我们国家这么大、情况这么复杂,必须让全体社会成员懂得,强调民主、维权是必要的,保护群众利益是必须的,同时,不能没有法制约束,不能放弃依法管理,否则社会就会乱套、出大问题。要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普法教育,促使全体公民学法、守法,养成依法办事、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的良好习惯,克服和防止信“访”信“闹”不信“法”等不良习惯。

  切实转变社会管理理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转变社会管理理念。一是必须克服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的倾向,树立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念,切实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作为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努力补齐社会管理的“短板”。二是必须克服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的倾向,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改变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包揽一切、包打天下的做法,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必须克服重管理防范、轻服务的倾向,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穿社会管理的始终,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充分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四是必须克服重事后处置、轻事前防范的倾向,树立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和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努力摆脱往往是事后应对的被动局面,更多地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使社会管理关口前移,尽可能使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少产生、少激化,不断增强社会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五是必须克服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等手段的倾向,树立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理念,努力改变社会管理手段单一的问题,在运用行政手段进行社会管理的同时,更多地运用法律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实行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柔性管理、人性化管理,而不是简单地一罚了之、一关了之、一禁了之。

  党委领导是根本

  各级党组织必须把社会管理牢牢抓在手上,摆在重要位置。要像经常分析经济形势那样,经常分析社会形势,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社会管理。既要发挥好党委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团结服务群众、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政府负责是关键

  要转变政府职能,减少直接管理经济活动的职能,强化社会管理职能,理顺社会管理部门的关系,提高社会管理效能,切实防止和避免政府管理越位、错位、不到位的问题。

  社会协同是依托

  要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积极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同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解力量互动的社会协同管理网络,加强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建设,在基层构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管理体系。

  公众参与是基础

  要引导公民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探索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和途径,积极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造条件。同时,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增强公众法制意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把维护群众权益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党和政府的手中

  我们党是执政党,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尤为重要的是更好地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表率作用和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健全党委、政府的决策机制,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避免因决策不当损害群众利益、引发社会矛盾。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主动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主动调解矛盾纠纷,主动回应公众关切,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把维护群众权益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党和政府的手中。

  应急处置能力是社会管理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这些年来,我们成功战胜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洪涝灾害,较好地处置了几起较大的突发群体性事件。目前,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及体制转换、结构调整、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既有社会矛盾和问题与新生社会矛盾和问题将长期存在。一方面,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化解矛盾,避免发生大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探索应急管理工作的规律,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进一步理顺各级应急管理体制,健全完善应急决策指挥机制、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加强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形成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

  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承担着维护一个地区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职责,要切实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见微知著,力争把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化解在“微风乍起”之时。要有快速的反应力,面对突发事件要多谋善断,及时准确判断事件的性质,敢于负责,勇于站在第一线,抓住应对和处理的最佳时机,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控制事态发展。要有细致的疏导力,以坦诚真诚的态度与群众面对面沟通,耐心细致做疏导工作,及时化解群众情绪。要有坚韧的内定力,处变不惊,忙而不乱,始终保持冷静、理智,坚持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框架内处理问题。要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敢于面对媒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尤其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向社会发布信息,避免因信息不畅或信息失实使事态扩大。各级领导要善于管理好用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这是极其重要的社会资源。

  紧紧抓住维护群众利益这个根本点

  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要紧紧抓住维护群众利益这个根本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让群众的收入更多一些,安全感更强一些,幸福指数更高一些。

  牢牢把握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这个着力点

  学会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有的放矢地开展群众工作,尤其要学会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做群众工作。

  切实抓住增强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这个关键点

  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角度来想问题、看问题、处理问题,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第一职责,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时刻关注群众的衣、食、住、行,时刻关心群众的冷暖、疾苦和安危,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始终站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个立足点

  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实行“干部下基层”常态化,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妥善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

  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又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又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水平,努力为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创造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