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德利国际:持续创造被利用的价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5 16:20 来源: 《国际融资》

  Deli Solar: keep creating using value

  ■本刊记者 李路阳 李留宇

  德利国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利国际”)董事长杜德利是一位智慧型的企业家,虽然创业初期他的学历仅初中文化,但他对企业经营及发展战略的思考却有着一整套自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正是基于此,从1997年开始经营太阳能热水器的他,带领企业从众多太阳能光热企业中脱颖而出,于2005年3月登陆美国资本市场,成为太阳能热水行业全球首家上市公司;继而,他利用上市融到的800万美金,开始实施企业跨越式发展战略,以全球首家低碳生态全案解决商的战略定位,向新能源整合运营与低碳技术系统集成领域进军,不争而胜。杜德利的成功秘笈是什么?且看《国际融资》记者对德利国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杜德利先生的独家专访

  成功秘笈之一:道出自己可被利用的价值

  20世纪80年代初,初中刚毕业的杜德利在他家乡——河北霸州的一家医院做工人,先后做过水暖工、电焊工、木工、瓦工、电工,甚至还管过太平间。改革开放后,他大胆承包了医院后勤部门经营的水暖门市部,并接触到了当时还并不普及的太阳能热水器。尽管当时的太阳能热水器设备十分粗糙,但杜德利却从中看到了无限的商机,敏锐地意识到太阳能热水器将会掀起洗澡行业的变革,家庭热水洗澡可能逐步取代公共澡堂而成为百姓个人卫生依赖的主要选择。回忆起与太阳能热水器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杜德利谈起来依旧显得十分兴奋:“我感觉这会是人人都喜欢的产品,只要花千八百元钱,就能让一个家庭天天洗上热水澡!”

  机遇是给有远见的人准备的,杜德利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商机,从一个单一卖水暖门市产品的小商人变成生产、销售太阳能热水器的企业家,成为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第一波浪潮中的弄潮儿。1997年3月,杜德利靠销售积累的利润,投资建设了一家科技型企业——霸州市德利太阳能采暖有限公司。

  杜德利是一位深谙价值如何利用与被利用的人。霸州市德利太阳能采暖有限公司成立不久,同年5月,他毅然决定进入北京,并设立德利太阳能采暖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他是这样考虑的:一来,北京离霸州不算远,他要利用北京高科技信息密集的优势,利用北京太阳能行业顶尖企业聚集的优势,利用北京巨大的市场需求优势做大企业。二来,他要给自己充电,利用首都的政策优势和国际化优势,站到思想者的高度把握未来。这个善于借光的人,目的明确地把公司总部搬到了中国太阳能行业顶尖企业——北京太阳能研究所及所属企业桑普太阳能北京办公总部的对面。他对《国际融资》记者说:“桑普很有名,我无名,我要落户在他的对面,借他的大树乘凉,让自己变得有名。”就这样,经过短短两年时间,德利太阳能产品迅速打开了市场,产品销往中国几十个省市。“位置很重要,当你选择好位置,站在一定高度,眼界自然就不一样了。”杜德利这样说。

  2004年初,杜德利投资的太阳能光热企业年营业额已近5000万人民币,利润接近500万人民币,但此时的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也步入了竞争激烈的阶段。如果他想在竞争中取胜,如果他想在竞争中追求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超越企业单一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销售的常人之道。已经站上行业先锋的他,意识到未来产业整合运营和技术系统集成的发展趋势,但是,要想把企业变成一家整合运营商,没有全球化战略不行,没有国际市场不行,没有国际资本更不行,“企业的资本和市场都需要实现全球最大化,而企业实现国际融资的最佳上市地是美国资本市场”,他再次强调了位置的重要性,并自信地进一步解读说:“因为美国的资本市场会为企业的未来预期投资。要想走向国际,美国是很重要的跳板,就如同中国的北京。”就这样,杜德利正式启动到美国上市融资的准备工作,一切按计划如期进行。

  2004年10月,杜德利带着德利国际管理团队到美国进行上市前路演,当被投资人问及企业融资后,其未来前景如何时,杜德利坦诚地实话实说:“我不敢保证短时间内一定就能做好,就能成功,但是,在未来,你们一定能看到这个行业的成功。我知道一时的拥有不代表一世的拥有。但回过头来想想,没有一时的拥有,没有把握好机遇,就没有快速发展的可能。我们企业现在要做的就是聚集资金、把握机遇,变瞬间拥有为持续拥有,这就是我们的能力!”

  企业上市,就要将承诺变成现实,“很多东西我都不敢承诺,怕承诺了办不到。”杜德利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因此,他还对投资人坦言,企业当时仍存在两大风险。一个是政治风险,国家政策方面自己无法做主;另一个是来自企业内部的风险,因为当时企业还离不开他,但他正在试图改变,使各个部门互动,让企业的管理体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只有各部门互动了才能循环发展,就这样,我推出了循环管理体系,使企业即便离了我,也照样可以正常运营。上市路演时,我向投资人承诺减少企业内部风险,现在我真的做到了。”杜德利欣慰地对《国际融资》记者说。

  路演时杜德利表现出来的真诚与智慧打动了美国投资人,而他为企业未来勾画的价值蓝图更吸引了投资人,路演之中,投资机构纷纷表示马上投资。本安排了40多家投资机构路演,但刚经过了十几家机构的路演,这些机构都表示愿意投资并建议他不要再到其他地方路演,杜德利采纳了这一建议,并最终选择了其中的六家投资机构作为首期投资人,美国格林斯通投行做主承销。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2005年3月,德利国际(股票代码CSOL),通过反向并购在美国证券市场成功上市,融资额达800万美元,同时在京成立德利阳光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时至今日,德利国际仍是太阳能热水行业里全球唯一的上市公司。

  德利国际从资本市场获得发展资金后,如虎添翼,企业营业额几乎逐年翻番。对杜德利来讲,除此之外,他的受益还远不止这些。由于站在国际资本市场采集新能源行业的最前沿信息,他的眼界进一步拓宽了。他深刻认识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存在着四个方面的制约。第一,生产新能源产品的企业盈利能力很低,大部分还要依靠国家补贴。第二,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新能源产品的好处,但产品价格比较高。第三,新能源产品往往需要别的能源互补,比如:太阳能产品,在没有阳光时就需要别的能源补充。第四,新能源产业普通产品技术门槛低,还需要高科技的引领,只有科技含量越高越强,才能使成本逐步降低。由于他较早地扑捉到新能源产业发展变化的市场信息,这才促使他在概念的基础上,不断前瞻性地生发、完善出一系列低碳产业整合运营和清洁技术系统集成的创新模式。

  成功秘笈之二:不断创造被集成利用的价值

  在德利国际上市后不久,一次,他去武汉楚天激光考察并寻求合作时,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工人用激光切割厚厚的钢板。这一幕“削铁如泥”,给了他灵感。他对记者解释说:“散光源并没有切割钢板的能力,但是聚焦到一点的激光却可以穿透这么厚的钢板。如果我们德利国际能集成不同的清洁能源产业、技术,并聚焦为一体,那就定能攻克很多问题。”

  从此,德利国际开始广聚低碳产业人才、集合清洁技术。杜德利说:“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但是,很多人的智慧集合在一起,就能变成万能。”

  在美国纽约与华盛顿考察期间,杜德利看到了规划、设计先行于城市建设的华盛顿和先建后规划并不断改建的纽约这两座完全不同的城市环境与秩序,二者间的巨大落差,让他感慨万分,联想到中国,“无论是城市、工厂、医院、学校、社区等任何建设,无论在什么时期,唯有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多资互补、集成解决才是根本出路。”他说。

  以一个住宅区项目为例,整个建设涵盖了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从建筑规划到设计,从建筑的外墙维护结构到内部所用涂料的选择,从建筑结构到能源的使用,从道路建设到照明设施安装等,需要很多企业共同参与。大部分企业都只专注于某一领域,没有哪一家企业可以包揽全部吃独食,而杜德利却从中看到了集成可以被利用的价值。德利国际要扮演的角色就是在低碳节能的前提下,以全案解决商的身份,将各行业最适合的低碳节能企业集合起来,让这些企业之间相互交流、融合,然后通过整合运营和系统集成真正解决问题。

  杜德利解释这一做法时说:“在集成解决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设立目标,并事先告诉各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目标服务。挑选企业时,在相同行业中要优中选优,不同行业间要遵从和而不同,用各自的优势形成整体的优势,用各自的不同创造合作的共同。”

  杜德利很形象地将此比作矛与盾的关系。他把每个项目都看成一个盾,而众多的解决方案是众多的矛,德利国际在制定项目方案时,会把不同企业汇集在一起,从技术链、产品链、服务链、运营管理链等入手,共同商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杜绝将问题带入实施环节。用众多的解决方案聚焦之矛来攻克所有存在问题的这个盾。

  杜德利自信地说:“我们是全球首家低碳生态全案解决商,我们的专业技术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我们善于从全局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所以,项目往往完成得最好。”

  德利国际出资赞助的中国200多所大学有志师生共同研究的“低碳生态城市解决方案”课题,就是在集成有价值的方案,作为射盾之矛。

  而德利国际投资收购天津华能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案例则更能体现杜德利如何创造被集成利用的价值。

  2007年7月,德利国际并购了天津华能集团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后改为天津华能能源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华能)。天津华能始建于1987年,被德利国际收购前是一家国有企业,由于理念与体制制约严重滞后,企业发展出现瓶颈,虽然当年销售额还有两三千万元人民币,但由于受原有产业的局限,要想突破已经很难。德利国际并购天津华能后,首先为企业集中解决思维能力建设问题;其次做市场新通路投资;第三是在经营过程不断给予支持;第四是推进资源共享,思维互动;第五是让企业所有员工了解企业全球化的未来。通过逐步引导,德利国际引导天津华能不断创造被利用的价值。随着理念、战略、资金、技术、资源的不断注入,几年间,天津华能的销售额翻了十几倍,2012年销售额计划超过五个亿。

  在杜德利看来,并购的整体合作和相互信任是成功的根本,而资金的多少并不是主要问题。他说:“一个人手里拥有1块钱、1万元、100万元、1亿元的时候,他对钱的认识是不同的。当一个人只有1块钱的时候会觉得如果有钱什么都能干,但当他拥有100亿元的时候就会知道钱不是万能的。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小时候什么都敢说,当你逐步长大之后,知道得多了,才知道自己很渺小,对世界的认识只是点滴,当把点滴干好后来皆可实现。因此,一个企业制胜的关键不在于资金的多少,而在于思维是否超前,并要行动才能实现。”

  杜德利对发展产业的被利用价值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将其总结为点、线、面、圆、球、空。他说:“任何一个项目都是由一点做起,但如果我们把每一个点集成串成线,就形成了产业链;再全面推广到市场,就形成了一个面;让这个项目既有终端又有始端,形成良性循环,就变成了一个圆;把多条产业链结合并叠加后就形成了一个球;球最终要变成空,要学会无中生有,即设计、拥有、再造、创新。”

  成功秘笈之三:持续经营被整合的价值链

  说起“被别人利用”,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感觉不是件好事,但杜德利却提出了要“持续创造被利用的价值”。这源于他初中毕业后在医院里做工的经历,当时,他在空余时间帮忙看管太平间。其间,他曾帮着给逝者整容、穿衣服。那时,他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6块钱,但每给一位逝者整容,就能额外获得20元的报酬;给逝者穿衣,又可以得到20元的报酬。那段工作经历,让他明白了“物以稀为贵,都不愿干才有自己干的机会”的价值含义,并成为他日后做企业的成功秘笈。“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儿,做很多人认为做不了的事儿,持续创造被利用的价值,企业才有未来。”他说。

  由于不断摸索如何持续性创造被利用的价值的生命意义,杜德利带领德利国际始终坚持在环保领域不断创新,并不断创造环保产业的绿色通路,他所倡导的低碳产业整合运营和清洁技术系统集成模式被业界称为“德利模式”。杜德利介绍说:“德利模式首先是节能,节约能源是最基础的,用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的管理来节约能源。其次,我们还要利用新能源来造能,这就像家庭过日子一样,不仅要会节约用钱还要学会适当存钱,还要知道怎么挣钱。第三是环境治理,要把钱花好了,用在该用的地方。最后是绿色生态,为的是使得这一模式具备可持续性。”

  在城市节能方面,德利国际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能耗改造服务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该整体解决方案以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为目标,为城市提供有针对性的能源利用实施规划和节能减排方案,并通过产业集群整合产品供应链、节能减排专业机构和相关社会资源,为用户提供安全、稳定的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服务。德利所提供的是从能耗审计、方案设计、金融服务到设备设计、生产、改造再到运营的一整套服务。通过整体方案做到节能、减排、企业经济三方面兼顾,达到政府、企业、公众和相关服务机构共赢,最终实现整个城市节能减排和建设绿色GDP的目标。

  中国拥有3.5亿个家庭,让他们享受到低碳产业、低碳经济与生活带来的实惠尤为重要。德利国际提倡因地制宜地鼓励家庭使用太阳能光热、光电、生物质能、沼气能等。德利国际旗下的德利阳光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曾推出过阳光公益热水进校园、太阳能下乡等惠民措施。

  当杜德利看到许多地方出售的方便早餐不卫生,而人们为了赶时间上班又不得不接受这种早餐时,便产生了做新能源早餐车的想法,他做的早餐车对新能源和环保节能设备进行了集成利用,照明系统用电来自太阳能,车体用了保温材料,车内还结合了空气能,此外,早餐车上还有垃圾回收处理系统。这是一个将便民餐饮与节能、造能、环保、生态整合运营的创新模式,深得政府支持、上班族欢迎。目前,德利国际已在北京地铁沿线多个地铁口陆续配置了上百辆早餐车。问及这个项目的盈利情况,杜德利说:“这个项目几乎不挣钱,我的初衷就是想解决上班族的健康早餐问题。”

  解决了早餐问题后,杜德利又发现,餐厨卫生上的问题远不止这些。目前,地沟油回收只解决了收集问题,却没有出口。由于现有地沟油回收设备的不完善,“地道油击队”仍然想方设法偷偷地将地沟油收走。针对这种情况,杜德利对原有的地沟油回收设备进行了改进,使得倒卖者无机可乘,可有效杜绝地沟油偷偷流向餐桌的问题。同时他还为地沟油寻找到了出路,利用先进技术将油炼化,然后做成肥皂、生物质柴油。杜德利甚至还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将地沟油高温蒸馏后做成化妆品原材料。

  此外,他还投资了餐厨垃圾分类项目,该项目可将油、水、垃圾分离,甚至包括瓶盖儿等垃圾也能通过设备筛选出来,有效地解决了家庭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分离的问题。杜德利说:“像这样的项目更需要政府支持,这是政府应该做的事儿。环境保护、垃圾处理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问题。”

  杜德利投资的事业都不是可以短期获大利的项目,绝大多数都需要长期投资,需要各级政府、更多有识企业和百姓人家不断发现其中可以被利用的价值。对此,杜德利这样说:“过去我们讲环境污染,总要区分哪个是你的问题,哪个是我的问题,现在不这样认识了。环境治理是全球化的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这不仅是我们德利国际的责任,更是我们企业的自觉行动,行动是最重要的。不管事大事小,只要是为社会做贡献就没有大小之分,只要做了就值得。所以,我觉得将这些事继续做下去是值得的。”

  记者采访后记

  当谈及德利国际未来发展方向时,杜德利略带自嘲地称自己“野心很大,雄心不已!”但我们看到的是他这份“野心”中承载的一幅绿色蓝图:

  首先,他要建立低碳产业集群。在这个产业集群中,每个企业都是上下游的互补链,在供应链中,企业可能是供应商,也可能是需求商,杜德利想实现的目标是把企业团结起来,以此提高他们的能效,降低整体的使用费用。这样的产业园将包括节能、新能源、绿色生态、水治理、空气治理、垃圾处理等低碳产业,各个产业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个从咨询、规划、设计、投资、建造、科研、服务、运营、托管九位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他说:“德利国际可以利用自己现有的优势,协助政府和企业一站式解决各种问题。”

  其次,他要推广绿色都市农业。他说:“现在城市都搞绿化,未来我们要利用无土栽培技术,把菜园搬到老百姓家。”另外,他还要解决土地的农药残留问题,搭建这个产业基地,推广无公害蔬菜,实现净菜入户。这样,废弃的蔬菜就可以统一实现提前收集,并利用其做沼气发电,达到尽可能减少家庭垃圾的作用。

  第三,他要构建商企聚集交易中心。杜德利看到,商户、企业家、技术方、投资人等相互之间沟通不畅,上下游之间缺乏了解,由此他萌生了将商业、企业、技术聚集起来形成互动的想法。他希望在这个平台上,既有商业又有企业,各方相互参股,形成共同利益,从而达到三个一加一大于十一的效果。

  最后是安养工程,他要将养老体系跟绿色都市农业结合起来,让老年人在养老的同时,又享受种菜自品的快乐,既达到健身锻炼之效,又老有所为。该项目现已在内蒙、天津、贵州、湖北等地试点投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见到成效。(摄影 王南海)

  杜德利:德利低碳生态发展模式的创建者

  杜德利1965年生于河北霸州,1997年在他32岁的时候,创办了霸州市德利太阳能采暖有限公司,任董事长。现任德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

  2008年他推出代表中国低碳产业发展方向的德利低碳生态发展模式,主张以节能、造能、环保与生态保护四位一体的低碳产业集群优势,积极开拓低碳产业整合运营和低碳技术的系统集成。2009年德利国际荣获国际节能环保协会颁发的世界环保与新能源产业中国影响力百强;同年杜德利本人荣获中国十大改革创新人物。

  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中国企业家,而且也是社会公益活动家。他是世界杰出商企联合会会长,全球低碳生态促进会执行会长,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节能减排产业联盟副会长、中国建筑节能减排产业联盟副会长以及青年绿色发展基金会执行会长。同时,他也是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特别贡献奖”获得者。

  德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介

  德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创建于1997年,2005年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股票代码CSOL),下设德利阳光、天津华能等七家全资及控股公司。是中国知名的新能源与低碳技术整合运营和系统集成全面解决商,德利国际节能、造能(新能源)、环保与生态四位一体的低碳产业集群可以通过咨询、规划、设计、投资、建造、科研、服务、运营、托管九位一体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向低碳生态城市、低碳生态建筑、低碳生态社区、低碳生态校园、低碳生态医院、低碳生态商企、低碳生态工厂等提供集成解决方案。目前,德利国际已逐步形成了低碳生态产业集群、商企聚集交易中心、绿色都市三农通路、生命质量养生旅游基地、泛美产业链等德利国际独有的低碳生态产业模式和运营体系。

  德利国际以“德通天下、利泽众生”为座右铭,整合全球资源,造福人类,持续创造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