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勇两会观察:坚定改革方向,舍此别无他途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6 00:0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MSN财经](http://stimgcn1.s-msn.com/portal/health/content_v2/buffer.jpg)
作者: ■本报评论员张志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无论是在代表委员中,还是在社会各界都引起广泛的反响。
普遍认为,这是一份充满信心的报告,一份充满人情味的报告,一份充满改革创新的报告。
应该说,报告中的几个最容易记住的数字,格外引人关注。今年GDP预期目标为7.5%;CPI控制在4%左右;失业率控制4.6%;教育支出占GDP4%。
针对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温家宝解释说,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但当我们把这些数字放在当下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大背景下来重新审视的话,我们会感到,目标是调低了,但要求却调高了。
有专家学者说:如果说2011年是最不能确定的一年,那么2012年就将是最难受的一年。“难受”,显然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应该说即使实现今年的目标,也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国际和国内的复杂形势,其关键取决于方针政策的正确和措施的坚决有力。
但我们不能回避的是,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在不断地显现,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既得利益在制约着改革的步伐,“一些地方改革久议不决,一些部门改革决而难行,一些领域改革行而难破”的现实问题阻碍和制约着改革的深化。
如何排除利益的干扰,重启改革议程,可以说,这是所有关心中国改革人士的共同心愿。再改革的共识已经形成,这无论对决策者来说,还是对所有关心改革和期盼改革的有识之士来说,都需要以极大的勇气和决心来全面推进。显然,包括“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2012年,是中国一个重要的改革再出发年。
坚定改革的方向,“切实推进市场化改革的经济改革和民主化、法治化的政治改革,全面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并使公共权力的行使受到宪法法律的约束和民众的监督”(吴敬琏语),可以说,这不能不是人民的心愿和对改革的期盼。
当下,中国各阶层人士主动参与社会改革的公民意识在增强,凝聚的力量正是改革再出发的动力所在。而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深知,推进和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事关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抉择。而也只有通过改革才能释放出中国发展的巨大潜能。
而在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完全能感受和领悟到对再改革的决心和勇气。我们看到,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的改革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措施,这包括财税金融领域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农村的改革,还包括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这些方面的改革。同时,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报告时称,下一步改革必须理顺几个关系:理顺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更好发挥市场调节功能;理顺中央与各级政府间的财税关系;理顺城市与村镇间的关系;推进社会收入改革,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理顺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的关系。
这都在再一次地表达对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坚定改革的方向,“两个毫不动摇”巩固改革的成果,同时,冲破利益格局,更广泛地惠及民生。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也一再强调: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是从现在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改革是我国能够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也是今后一个历史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或者说是一个重要目标。
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已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适应时代,适应历史,不断地改革创新,不断地深化改革成果,中国才能不断地发展前进,而其也是前进发展的动力所在。除此,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