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市场期待与资本共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7 00:1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本报记者郭钇杉李涛董潇
去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破冰攻坚,文化产业逆势而上,焕发出勃勃生机,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欣喜和希望。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副总经理谢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国政协五次会议小组讨论中,委员们普遍认为,我国文化资源丰富,但市场化程度低;文化要素的专业化程度高,流通属性差,难以转化为可交易的金融资本、文化产业融资难。文化企业除了走IPO通道外,暂无更好的直接融资渠道。“融资瓶颈就是目前困扰中小文化企业问题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顾欣分析,当前,文化产业大多数没有固定的有形资产,而无形资产又难以进行评估,这是文化企业获取金融支持的最大障碍。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建议,继续制定和出台各项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切实优化文化产业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通过进一步强化有效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增强商业银行对文化产业企业融资的信心。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在提案中谈到,文化产业面临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产生了大量资金需求,金融“输血”显得迫切而必要。但是,文化金融生态环境的制约,限制了金融机构全面对接文化产业的广度和深度,文化金融生态环境亟待改善。例如,企业诚信状况、版权保护与侵权状况、合理授权使用方面仍然不尽人意;版权质押的立法、执法、法律意识还存在法律制约;尚未达成行业共识的版权资产价值评估体系,缺乏权威性版权评估机构;版权交易渠道或交易体制尚未与市场对接等等,极大制约了金融支持文化发展的积极性。为此,他建议改善文化金融生态环境,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繁荣。一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体系,加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平台建设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受理机制,探索建立更有效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模式。二是尽快完善版权、质押权等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对版权登记、评估、转让、变现等环节的规定。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设立单独的文化产业基金、文化产业专业担保机构等相关中介机构,通过风险补贴、专项补贴等方式分担文化产业风险。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建设,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化进程,为质押知识产权的处置变现提供高效的市场支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