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87亿 新乡工业基地的老树新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7 23:48 来源: 经济视点报

  

   河南各地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正如火如荼。新乡、洛阳,河南两个著名的老工业基地,表现各异:新乡,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老大难的土地问题得到了解决,为产业集聚区发展获得了空间,老树发新芽。洛阳,规划重打文化牌,以文化、旅游为特色,同时不放弃工业特色。

  287亿 新乡工业基地的老树新生

  □经济视点报记者 祝良华

  去年,海宁皮革城、杭州四季青入驻新乡。这一产业集群转移及落地的经验,正在新乡以更深程度扩散。

  日前,新乡市覆盖辉县、原阳、长垣等11个县(市)区的34个项目举行集体开工仪式。总投资达287亿元的项目启动,掀起了新乡市2012年重大项目全面开工的建设高潮。

  电池、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曾经让老工业基地新乡辉煌多年。然而建立现代工业体系,已经成为近年来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夙愿。

  第一季度新乡计划开工重大项目115个,总投资474亿元。此前,已有七星铜业有限公司年产万吨连铸连轧铜管、环宇公司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及节能改造等28个项目开工建设。

  而更加密集的开工仪式还在后面。新乡市大项目办主任柴云介绍,今年全年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165个,总投资4989.2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113个,总投资2730.5亿元。

  

  气势夺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集体开工项目中,有不少产业集群招商项目。

  据介绍,新乡总结海宁皮革城、杭州四季青落地经验,深入摸排沿海产业集群及其转移动向,吸引沿海皮革、服装、灯具、食品等产业集群式转移。

  与此同时,积极承接郑州发展的溢出效应,着重研究与周边地市的产业链接及项目对接。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道兴认为,新乡本就是河南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基础扎实。最近几年,新乡全面发展,在招商引资方面占据交通之便。更重要的是,当地政府历届领导层思路清晰,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在他看来,34个项目集体开工,首先是一个气势,其次是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扩大影响。

  

  促建现代工业体系

  对于老工业基地来说,在促进产业转移时,新乡还注重了招商引资的质量。

  据了解,为推动新乡老工业基地加快改造,新乡强力实施工业新增长点工程,以先进技术、先进工艺为支撑,加快形成新型电池与电动车(含专用车与汽车零部件)、生物与新医药、现代煤化工和煤电、制冷和电子信息、特色装备制造、传统优势产业(食品、造纸、建材等)等六大千亿元板块,努力打造有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2011年,新乡共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916个,累计完成投资966亿元。该年被定为“项目建设年”。

  对于诸如中航、中粮已经落户的大型企业集团,新乡将深入研究其发展战略和投资方向,结合产业实际和发展规划,制定大型企业集团后续招商引资的项目单子,有针对性开展招商引资。

  这些企业的增资扩股,同样为当地政府所关注,以推进在更大规模和更广范围的战略合作,形成二次招商效果。

  以上种种,在刘道兴看来,与新乡在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是分不开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等,不仅有了效果,而且拉动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需求,给工业带来了新需要。”

  

  工业化是支撑

  就在百威英博集团100万吨啤酒生产线(一期20万吨)、豫飞重工集团新型工业化装备产业园、华电渠东热电一期2×33万千瓦机组工程等重大项目即将竣工投产时,大开放格局越来越明朗。

  刘道兴说,新乡产业集聚区也发展得较快。老大难的土地问题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这样产业集聚区发展起来获得了空间。

  新乡曾是平原省的省会,在这块大平原上,农业同样瞩目,是优质玉米、小麦、棉花、水稻的高产基地。刘道兴认为,新乡一定要集约用地,保住大平原的良田。“这就要求当地政府提高投资的强度,保证引进项目有高效率。”

  当然,工业化进程的主导地位不变。没有产业化进程,此前和今后仍在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就缺少后劲。刘道兴提醒,在坚持集约用地的同时,发展大工业,才能支撑起新型城镇化建设。

  洛阳特色城镇化建设 重打文化牌

  □经济视点报记者 高 汇

  洛阳,围绕“特”字,建设特色城镇化,剑指国家创新城市标杆。

  近日,洛阳重磅推出50余项布局规划,着重突出以“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媒、产城融合、组团发展、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定位。

  

  打造河洛文化品牌

  记者了解到,洛阳在此次推出的多项规划布局中,重磅打造文化产业,该项目专项规划占了总规划的四分之一,多达13项。

  洛阳要突出河洛文化特色,重打文化牌,把洛阳建成中原经济区递给世界的最亮丽的文化名片。

  洛阳,因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而著名。作为世界上唯一能号称国色天香的十三朝古都,洛阳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四千年城市史,缔造了无数中华文华的“神都传奇”,被称为世界“四大圣城”之一。

  记者在规划中看到,针对龙门石窟,将按照“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生态为媒、唐风古韵、山水园区”的总体原则,规划建设再现大唐自然山水与人文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园区,以及完善白马寺寺院功能,重塑佛教文化研究传播中心职能等。

  相关资料表明,5000年历史虽然使洛阳积淀了丰厚的自然与人文的文化底蕴,但并未给洛阳带来更宽阔的发展空间。

  高层次文化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的短缺,对文物保护、开发利用与经济建设的矛盾;“隐形化”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等,虽然使接待游客总数全省第一,却没有产生应有的综合效益。

  文化产业发展陷入困境,掣肘着洛阳发展步伐。

  现在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洛阳重打文化牌,让人期待。

  

  工业特色依然是重中之重

  洛阳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2010年洛阳经济总量在中国大陆排名第42位,居河南省第二位仅次于郑州。仅以GDP计算,位列中部六省第五,中西部第十。

  规划中提到,洛阳要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要求,对全市17个产业集聚区规划进行调整完善。

  然而,全市17个产业集聚区,布局的分散,对于洛阳工业转型升级,是否会带来负面影响,让人产生质疑。

  “产业集群应该体现集聚发展战略,以产业集聚吸引人口集聚。”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苏表示,全市产业集群规划应相对集中,突出规模、集聚,这样更容易形成洛阳工业特色。

  以中国一拖为例,作为洛阳工业的代表,其辉煌的工业历史,曾把洛阳带入中国传统工业的典型代表的行列。“东方红”拖拉机名噪海外,曾作为国礼送给泰国国王。如今,目前发展程度却不及时丰,只能生产2.8码力以下的农机。

  王永苏遗憾地表示,这主要是机制、体制问题没有改制到位。开放不到位掣肘了一拖的发展,如果能与国外合资合营、引进先进技术,生产大码力农机,一拖成为全国最高档、大码力的农机生产基地,则指日可待。

  “规划强调以文化、旅游为特色是对的,但打造工业特色对于洛阳来说更重要。”王永苏表示,工业发展是基础,是目前经济增长点,应紧抓不放地发挥洛阳技术比较雄厚的优势,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洛阳完全有条件在工业的转型升级上,为河南乃至全国带个好头,成为全国工业转型示范区。”王永苏表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