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铭:物流成本有减半空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8 01:16 来源: 经济参考报记者 孙韶华 梁嘉琳 梁倩 北京报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扩内需、促消费作为经济工作部署的重点之一。在7日举行的商务部“扩消费促流通和发展对外经贸”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就当前阻碍消费的高流通成本问题表示,中国流通费用占GDP比重较高,有减半空间,多部门将合力降低流通成本。
发布会上,陈德铭详解了扩消费的政策路径。在刺激政策方面,他说:“有关部门目前也在进一步研究,准备出台一些新的扩大消费的政策”,并称,具体内容还需要进一步讨论,“研究的方向是推出那些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便民利民的项目,同时也有利于这些产品能够作为循环经济产品来发展。”
陈德铭阐述了对下一步降低流通成本、以流通促消费的政策思路。事实上,刺激政策仅仅只是扩消费政策体系中的一个部分。扩大消费政策主要包括消费能力、消费环境、消费政策这三个层次。其中,消费环境和消费政策是商务部重点考虑的。而相比阶段性的刺激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完善流通体系则被视作更具深远意义的长效机制。
“我们的流通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特别是环节多、成本高、效率低。”陈德铭坦诚地说。他还援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数据表示,去年和前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18%左右,相比起大部分发达国家8%至10%的比重,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比例。
他说:“如果我们实行信息化覆盖下的现代流通体系的话,在流通领域我们还有一半左右的费用可以降下来。”他还特别提到,在占GDP达18%的物流成本中,“有一半多一点是因为交通收费等形成的。”
高企不下的流通成本一直被认为是推高商品价格、阻碍居民消费的重要原因,关于“最后一公里”的讨论引发社会各界持续的热议,也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我们调研了20种各类生活生产商品发现,一件商品从生产基地到市场,往往要经过少则3个、多则近10个流通环节,每个环节价格都或多或少地上涨,最终销售价格远高于成本价”。全国政协委员韩雅玲在今年提交的《关于整治规范商品生产流通秩序的提案》中指出。
九三学社中央今年提交的《关于畅通物流渠道 着力保障民生的提案》则指出,课题组的调查分析显示不少商品零售价过高的幕后推手就是物流渠道不畅通。一是天价路桥费。全世界70%的收费公路在中国,收费标准最高也在中国;二是处处乱罚款。在中国,只要货车行驶在路上,就难免不被罚款。在云南,一家正规的运输企业,每年上缴税收1000余万,盈利是300余万,罚款要开支200余万;三是货物进城难。国内绝大多数城市限制货车进城,致使货物进城难现象极其严重,进城最后1公里的费用比前面1000公里的费用还要高出150%。
对此,多部委今年将力推降低流通成本。据陈德铭介绍,商务部等16个部门前不久组成8个组分赴全国各地,就流通成本高、环节多的现状展开了调研。他们在调研中了解到物流成本过高“有当前直接的成本上涨推动的原因,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比如组织化程度低,结构性的税收等等,还有对公益性的流通设施的投入不足等等”。
针对这些不足,陈德铭坦言,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和制度需要在信息化前提下完成,因此“任重而道远”,当前政策重点还是先解决眼前的主要问题。例如探讨出台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比如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出台的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上海启动的部分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交通部等五部门清理专项公路收费等。此外,“发改委和商务部正在研究和落实对流通领域的水电费和其他行业同网同价的问题,金融机构也在研究银行卡刷卡费用降低等等”。
陈德铭还透露,国务院初步决定,两会之后,将以国务院的名义召开全国流通工作会议。据了解,这样高规格、多部门的全国流通工作会议,应该尚属首次。本报记者日前还了解到,由商务部牵头制定的国内贸易“十二五”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近期即将出台,这是我国首部国家级内贸发展规划。
“从目前来看,我国流通业改革明显提速,鼓励引导流通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系主任洪涛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表示,今年流通改革的重点就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他还说,目前我国商品流通成本包括:因公路等国家基础建设设施所产生的制度性成本;因运输网络不全而产生的迂回成本;因技术落后而产生的自身成本。应从上述三项成本减低入手,综合作用,降低流通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