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点谋全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8 11:48 来源: 经济视点报新型城镇化助力中原经济区建设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三化”协调,“三化”协调发展需新型城镇化引领。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推动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不仅影响着消费需求,还关系着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视点报记者 王 楠
古希腊一个哲学家说过,“人们为了生存来到了城市,为了更好的生存留在了城市。”
然而,现实生活中,这句话很多时候还只是一个梦想。农民进城打工,回乡养老,“候鸟式”的不停迁移;进城务工人员夫妻分居两地,留守子女入学难,空巢老人无人照顾等问题,屡见不鲜。
促进人的发展,是中国城镇化的要义所在。如何让新型城镇化的成果惠及到每个人,成为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政策明 应势而动
自古以来,在中原这片沃土上,人们以地为生,以农为业。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城市化的大潮已经无法阻挡,城与乡之间的演变构成了一幅新的城镇化蓝图,交织成一部宏伟的人类发展史。如何消除城乡二元,缩小城乡差距,不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经济命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2011年10月7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指导意见》强调,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
思路清 乘势而上
“谋河南的事,解中国的题”——河南省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河南省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这其中,县级市、县城和中心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要用现代城市的理念和标准来规划建设城镇,注重内涵式发展,突出特色、提高品位,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公共服务,把有条件的县(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把基础较好的中心镇发展成为小城市,提高承接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和带动农村发展能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依托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主导产业,壮大产业规模,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此外,要把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农民进城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问题,逐步使符合条件进城落户的农民真正转为城镇居民,享有平等权益。
大局定 顺势而为
从河南实际情况看,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保粮任务重,城镇化水平低是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最突出的聚焦点。
实践证明,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拓宽农村人口转移渠道,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亟待转移与城镇承载能力不强的矛盾;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解决城乡差距大、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问题;有利于推动农业规模化和组织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解决建设用地刚性需求与保护耕地硬性约束的矛盾;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苏表示,“三化”协调发展必须以城镇化为引领。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的空间集中程度与发展速度、效益正相关,越是集中集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就越高;反之,越是均匀分散,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就越低。
新时期河南的城镇化决不能再走“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分散发展的老路,要尽可能促进非农产业和农民向大中城市集中,以获得尽可能高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争取较高的发展速度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