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文化企业更具创新优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9 00:0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记者郭钇杉8日北京报道】
今天,全国政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主题为“深化文体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记者会,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王健林、单霁翔、尹力、樊锦诗、张和平围绕文化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其中包括文化体制改革中,民营文化企业遇到的主要问题、文化强国的内涵、电影审批制度等问题,委员们一一作了解答。
文化体制改革中,民营文化企业是否也会遇到“玻璃门”、“弹簧门”?民营文化企业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民营企业在文化领域有何优势?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回答说:“‘玻璃门’、‘弹簧门’是中国现在所存在的普遍现象,民营企业很难有平等的待遇。在文化领域,民营企业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资金投向,包括国家财政的资金主要投向国有企业,民营文化企业很难拿到国家的这方面资金;另一方面,在政策方面没有达到和国有企业平等待遇,比如电影产业,无论是制作还是放映民营企业的占比都是少数,但是电影两张进出权分别给了两个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张没有,针对这个问题去年我已经提了议案。”
文化产业是创新型领域,民营企业在创新方面更具有优势。王健林坦言:“民营文化企业优势主要体现在创新性强,敢闯,敢试。文化产业是创新产业,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在夹缝当中生存的民营企业这一点比国有企业在敢闯、敢试方面是有优势的;另外,民营企业在机制方面更有优势,我举一个例子,万达与一个著名公司合资一家演艺公司,我可以给一部分干股,国有企业方面可能很难实现。”
电影审查问题是近几年议论最多的话题,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力在记者会上表示,“关于审查实际上不是要不要审查的问题,而是用什么样的审查尺度来审查电影的问题。谈到中国的审查制度,我们都知道,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来规范电影从业人员对于题材、影片选材等相关方面。随着中国电影的快速发展,涉及方方面面的题材不断增加,每年在两会上电影界的政协委员也提出了很多关于电影的提案。其中一点我们谈到很多的是呼唤国家电影法的诞生,电影法实际上是让电影的摄制、生产、制作能够有法可依,而不是按短期政策、按一定变化了的法规或者由少数人对电影所理解了的好恶来评判。”
“近几年,电影一方面在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过度娱乐化的倾向也被观众诟病。”
尹力坦言,“贴近生活、反映当下的现实生活,反映年轻人的喜怒哀乐,和当代人情感打通的影片都能受到大家的关注。这也提醒了电影界,一味学习好莱坞并不是中国电影的必由之路。好莱坞有过去好的传统,贴近时代、为民代言、针砭时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很多优秀的中国电影构成了过去中国电影的辉煌。但是今天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记录当下、表达当代有分量的艺术精品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少的。”
关于文化如何强国,文化强国的内涵和标准是什么?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认为,文化强国是一个目标而不是一个理想,文化强国必须有一个具体的内涵和标准。
他指出,“文化强国第二个标准是在文艺作品中,我们需要有一大批深入人心的时代经典作品,任何国家和民族在文化强盛时都有一大批作品支撑着。”
第三,要有一个真正能成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文化产业。冯骥才认为:“我对文化产业有一个看法,对于产业来讲一定要追求经济收益的最大化,但做的既然是文化产业,文化本身是精神性的,这就是要担负文化责任,这就要担负传播真善美的责任,不能唯利是图。”
第四,“要建成一个高素质的、文明的社会,全民应该拥有一种高素质的文明,拥有高素质的文化,在这种品质下,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文化强国。以上四点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关系着的。”冯骥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