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明天,谁来给我们作科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9 04:12 来源: 经济日报

  两组数据令全国政协委员王庭大很忧虑:他在4个科研院所164名有研究员职称的科研人员中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有53.04%的人一年没有参与过科普工作,28.66%的人只参与了一次活动,也就是说有80%以上的研究员没有参加或很少参加科普工作。另一组数据来自全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仅有3.27%,虽比过去有所增加,但只相当日本、加拿大、欧盟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更比美国低得多。

  这似乎道出了一个现实: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太低,主动参与科普活动的科研人员太少,科普力量薄弱,我国的科普事业现状不容乐观。

  科研人员较少参加科普活动,究其原因,既有体制机制问题、评价评估体系问题,也有科技人员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一项对某地区科学家的调查显示,只有16.4%的科学家是个人自愿参加科普活动。也就是说,有很高比例的科技人员并没有意识到,科学家和科技人员是科普工作的主体,参与科普工作是科学家和科技人员应尽的义务。与此同时,现行的评价评估体系问题也阻碍着科技人员参与科普的积极性。有的地方和部门不把科普工作作为工作量,不把科普作为工作成绩,使科普难以吸引众多优秀的科技人员。

  明天,谁来给我们作科普?壮大科普师资队伍、培养专业的科普人才,应该成为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我天天都在作科普!我作那些报告、讲座,就是希望大家知道,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不只是杨利伟上了天,这些成就来自于许多人为了理想、信念而奋斗奉献的结果。科学知识很重要,科学精神更重要!”满头白发的全国政协委员、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激动地说。

  “我们尝到了气象科普的甜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兴奋地告诉记者,中国气象局联合教育部对全国32万所中小学进行的防雷击科普教育,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已经连续4年没有出现过一起中小学生被雷击死亡的事件,全国因雷击导致死亡的比例也下降了60%多。”

  让公众理解科学,让科学普惠人民,也是科学家的本职工作。包括知名科学家在内的专业人员主动参与科普工作,是科普队伍量质齐增的重要突破口。“所有的新当选院士都应将自己的工作以科普形式进行宣传,把参加科普作为责任和义务。”关注建立科普长效机制的全国政协委员顾秉林提出了这样的建议。王庭大委员认为,应尽快提高科普师资力量,“高校应该设立科普专业,研究科普规律和特点,培养更多的科普工作人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