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沐:民族文化产业需走出狭小内循环 跨界整合很重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9 09:5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原题:发展民族文化产业需要有新的突破口——西沐答记者问
在全球化大潮和强势产业的快速发展的挤迫下,民族艺术,特别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现状令人担忧,许多传承千百年的精品工艺日渐式微,有的甚至是走向了湮没。同时,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诸多民俗及手工艺术品也面临着同样的境况,如何能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些民族艺术形成源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并在传承发展中焕发生机,这已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记者就这一问题,结合潍坊民族艺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实践,专门采访了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西沐研究员。
记者:目前民族艺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的问题与难点?
西沐:民族文化生产的社会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大众多方面、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民族艺术产业是一个新生的产业形态,如何实现民族艺术资源与产业机制的合理对接,是一个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在其发育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地问题多且艰巨是不言而喻的。中国民族艺术产业的发展,除了要面对发育的环境、体制体系、产业运作、支撑体系等问题外,更要重视民族艺术产业资产自身的特性。从传统视角上看,建立在规模化生产上的产业理念,制约着民族艺术产业的发展。我们知道,目前,民族艺术产业资产的存在状态“散”、资产特性“轻”、发展规模“小”、配套支持“弱”、发展环境“脆”等客观因素,使推动产业发展的政策效果的发挥受到了制约。同时,这也导致民族艺术产业主体的发育还处于萌生阶段,力量单薄,抗风险能力差。
记者:民族艺术的发展在搞好保护与传承的同时,我们为什么要强调产业理念,进行资源的跨界整合与推动?
西沐:民族艺术产业是一个全新的业态形式,是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与经营上以民族艺术为基本特征的市场主体、单位或机构及其活动与环境的集合。民族艺术产业既不是宏观概念,也不是微观概念,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它研究与揭示的是民族艺术产业经济活动的基本趋势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对民族艺术产业来讲,由于民族艺术产业本身的特殊性,要注意不同产业之间,产业发展的内部要素与结构、产业的分布与布局及产业发展环境等多层面、多内容的问题,所以,民族艺术产业又是一个复合型产业。产业的理念较为重要的就是以产业的类型、结构、关联、组织、布局、政策等理论、方式方法来思考与推动民族艺术产业的发展。其主要的核心之一,就是关注艺术产业资源的配置及其相应态势的发展与变化。所以我们讲,民族艺术产业的发展,宏观上关注的是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本目的就是研究与探讨促进产业资源在民族艺术产业转换及发展层面上的优化配置。
记者:我们如何看民族艺术产业?民族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西沐:民族艺术产业的发展,据我们理解,可以说是有四大门类板块:一类中国书法,二是中国绘画,三是民间艺术,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过程中,我们可能并不缺少某一民族艺术发展的高度,更多的是打通各类艺术门类板块资源的界限,通过整合或进一步还原民族文化传统,创新与培育民族文化精神,这是当下我们需要做出的努力。
但我们应当看出的是,要完成这种跨界整合资源的使命,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些项目,更多的是一种机制与力量,这种力量是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靠垄断,更应该靠有效的市场机制,靠资本的力量,靠蕴藏在社会大众的消费的力量。
记者:潍坊在发展民族文化艺术产业的过程中,有哪些新的看点?
西沐:潍坊市委市政府顺应中央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要求,一直重视并致力于对非物遗资源跨界整合与产业推动的可行性探索与研究,大力整合民间非物遗资源,开拓思路,以跨界整合的角度切入对传统文化艺术产业的扶植与再造。首创被业界称为非物遗资源跨界整合的潍坊模式,让文化艺术产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拓宽发展空间,走出传统民间工艺的狭小的内循环体系,与市场经济共舞。
潍坊文交所联合山东景芝酒业推出的于希宁艺术典藏酒项目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推出的试水之作。它跨界融合了景德镇非物遗陶瓷工艺,景芝镇非物遗传统酿酒工艺,国画名家于希宁大师的名作系列,不但推动潍坊强势白酒品牌走向全国,更为面临困境的传统非物遗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推动区域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新的机制与模式。同时,新的机制与模式也会让广大投资者分享民族艺术所蕴藏的巨大财富机会。在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潍坊模式牵引之下,潍坊当地的年画、风筝、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望走向新的跨界整合与产业推广平台,不断形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双放大的良好局面。
记者:那么潍坊在发展民族文化艺术产业过程之中,正在形成什么样的模式取向?
西沐:潍坊在依托特有文化艺术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按照文化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审美的视角、文化的情怀、产业的理念、资本的动力、市场的机制,不断跨界整合非遗资源,并用一种机制与模式的方法与路径,保护、普及与推广传统文化艺术,让传统民族文化艺术走进千家万户,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为进一步培育与构建国民价值观念与体系提供了一个新的尝试。
今天我们看到潍坊的这种依靠产业推动,跨界整合文化艺术资源的努力,可以说这种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式与路径,在今天虽然可以看成一种事件,但我相信,其代表了一种模式、机制与方向,是区域充分依靠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能够真正落地,真正能让老百姓参与,以及分享区域文化艺术资源成果的有效路径。
记者:我们为什么要称之为潍坊模式?潍坊模式的意义是什么?
西沐:为了简化叙述与方便传达,我们非常愿意将这种尝试,用一个模式来称谓,我们不妨称之谓潍坊模式。成为模式的意义就是它具有复制与示范性的推广意义,具有一定的表示意义。潍坊模式的意义还需要利用市场机制来推动民族文化艺术及其精神走向千家万户,走向大众的有效途径,是社会美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创新。即使当下还有一些不足与缺陷,但大的取向与态势应给予积极的推动与支持。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开始,需要的更多的探索,更多的路要走。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必须要迈出第一步,也许潍坊模式的意义就在于此。
所以我认为,民族艺术产业的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传承,更多的需要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进行创新发展。而这种创新发展需要的是体制,机制与路径,需要的是脚踏实地,鼓实劲,干实事。所以在这里,我们不妨关注尚处于形成阶段的潍坊模式,不妨为潍坊模式叫好!
>>>点击查看西沐更多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