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数据频频“碰不拢” 工作人员疏忽成托词上市公司财务猫腻何时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9 13:20 来源: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劳佳迪 报道 制图 任萍

  3月又是上市公司年报的密集披露期。一年的业绩如何,几百页的PDF文件,成了投资者一窥究竟的窗口。增持?减持?建仓?清仓?这些通过交易所正式发布的财务数字,也是投资者“向左走、向右走”的判断依据。

  但尴尬的是,上市公司公告的数据真实性却遭遇着前所未有的诚信大考。据统计,过去一年中,共有近2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被踢爆相互“掐架”,几乎达到历史案例的总和。对照一项交易中两家企业公布的数据,居然频频发现“碰不拢”。

  记者注意到,这一现象在拟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尤为常见。厚厚一摞财报中,到底有多少粉饰出来的荣耀?投行保荐人、注册会计师、承销商等倾力打造的,是货真价实的成绩单,还是经不起推敲的美丽幻影?

  案例

  关联方数据混战 竟相差97%

  *ST盛润的一份重组草案,将想要借它的壳上市的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连同其下游采购商一汽轿车、一汽夏利统统推到风口浪尖。按照濒临退市的“壳资源”盛润发布的公告,富奥股份2009年和2010年共向一汽轿车、一汽夏利销售商品94011.24万元。诡异的是,一汽轿车这两年的年报却并未显示与富奥股份发生过任何关联交易;一汽夏利则只认了2466万元的账,三方数据相差高达97.4%。换言之,为了力促“壳买卖”,*ST盛润与富奥股份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存在携手操纵包装业绩的嫌疑。

  尽管此后三家企业分别在 “关联公司”、“关联交易”的概念上大做文章,以澄清公告堵悠悠之口,但其中财务包装的空间之巨大还是令投资者侧目:就在借壳上市不断上演一幕幕乌鸡变凤凰的传奇之时,像富奥股份这样的争议财报是否从一开始就剥夺了投资者的知情权?

  此处亏损、彼处盈利的数据“乌龙”

  去年底,浙江三鼎是作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人,在一份募集说明书中对公司2010年的业绩作出说明:截至2010年9月30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高达95829.93万元,相应净利润达到9914.11万元。

  煌煌业绩却在华鼎锦纶的招股说明书上“大变脸”。按照华鼎锦纶招股说明书上披露的数据,浙江三鼎整个 2010年 主 营 业 务 收 入 不 过24472.91万元,净利润也只有137.84万元,与浙江三鼎的数据谬以千里。

  而浙江三鼎2009年的净利润在两份报表中的差距则更大。招股说明书中,浙江三鼎2009年度主营业务收入18967.85万元,净利润-1002.30万元。而在募集说明书中,浙江三鼎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15248.80万元,净利润竟神奇地“扭亏为盈”,达到9912.12万元。

  销售数据落差千万无人纠错

  号称全球前三大VD3、前六大VA生产商的金达威,其闯会成功的招股说明书中同样疑点重重。根据它自己的披露,公司2008年向第二大股东中牧股份的销售数据为2947.31万元。

  而根据上市公司中牧股份的公告,其2008年向金达威采购原料的金额分别只有1836.56万元。同样是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的两份法定财务报告,2008年相互间交易确认收入却相差1000多万元。

  更严重的问题是,如果财务数据存在重大性的偏差,审计会计师为何没有出具否定意见?记者注意到,2008年金达威的主营业务收入为3.446亿元,而其与中牧股份的关联交易金额多报了1110.75万元,为营业收入的3.22%,远远超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中的判断标准。

  “工作人员疏忽”成经典托词

  遭遇“数据门”,对上市公司或者准上市公司来说应该是板上钉钉的尴尬,但仿佛“举重若轻”的是,这些公司不是沉默以对,就是以 “工作人员疏忽”为由轻松推搪。

  去年底挂牌的德尔家居,其披露的采购数据就和多个供应商相差甚远。据披露,中福实业控股82%的福人木业从2009年至今是公司的第二大采购商。根据2010年年报,中福实业对德尔家居的销售金额仅为1410.10万元。德尔家居自己披露的数据却高达9541.66万元。

  离奇的是,就在德尔家居上市前夕,中福实业突然在2010年年报更正公告中表示,“由于工作人员统计失误,导致前五名客户销售金额错误”,更正之后对德尔地板的销售金额一举提升至7966.73万元,但奇怪的是,其他4个客户中仅第3和第4名客户出现了几百万元的统计失误。

  不仅如此,大亚木业是德尔家居第一大供应商,后者在2010年采购金额达到11655.77万元。然而,大亚木业控股股东大亚科技2010年年报披露,公司前5名客户销售额合计为60112万元,平均每家客户销售12022.4万元,但销售金额达到11655.77万元的德尔家居却没出现在前5大客户名单中,令人百思难得其解。

  调查

  包装手段眼花缭乱

  “理论上,企业应该严格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如实编报财务会计报告,这两个规定前者是来自国务院,后者是财政部制定的。”一位从业多年的注册会计师对记者解释道,“但在会计界,一些公司却出于业绩考核压力、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或是为了发行股票等目的,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过度包装,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 ”

  据她介绍,业内常见的上市公司造假手段非常繁多,令处于弱势话语权的普通投资者无所适从。“比如说最常见的就是虚构交易事项,有些上市公司直接制造虚假发票,伪造经济合同、银行账单、税务发票、海关报关单等一系列法律凭证,可谓简单粗暴。 ”

  “再比如一些公司通过随意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随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方法操纵会计信息,在需要配股、上市、信贷时虚增利润,在需要偷税时虚减利润。”她告诉记者,有些上市公司还故意混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对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通过长期待摊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予以资本化,形成大量虚拟资产。

  而对于*ST盛润、浙江三鼎等公司招股说明书中涉嫌的关联交易造假,也被她认为是“非常常见”。“上市公司往往利用与关联方的特殊关系,以操纵利润、粉饰报表为目的进行商品销售与劳务提供、托管经营、转嫁费用、转让、置换和出售资产。 ”

  据悉,常见的过度包装手段还包括利用非经常性收益。处置资产收益、股权转让收益、债务重组收益等非经常性收益对于一个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来说,应在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很小,部分上市公司为了弥补主营业务的亏损采取一系列非经常性收益来达到虚增巨额利润的目的。

  思考

  A股诚信危机何时休?

  对于史上最大规模涌现的“造假潮”,以及此前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股市遭遇的诚信大考,业内人士认为,是与相关法律制度欠缺,造假成本低廉,中小投资者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证券、中介机构监管不到位,以及企业的内部监督基本不起作用等原因相关。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的民事赔偿机制在立法和司法等方面都不健全,极大地限制了投资者举报、监督的可能性和积极性。那么,国家能否尽快建立民事诉讼机制和民事赔偿机制,建立一个能代表中小股东利益的诉讼机构来帮助中小股民要求民事赔偿,帮助中小股东维护自己的权益?

  另一方面,从上述案例也可以看到,会计的位置和职能同样遭遇着诚信大考。记者从业内获悉,由于法律方面缺乏赋予注册会计师的监督权力,因此公司内部的会计职务很容易被公司管理者利用。所以有观点认为,会计委任制是解决这一难题较为有效的手段,其原则就是被委派到上市公司的会计人员只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上市公司的任何管理者都无权撤换会计人员,其工资和福利待遇由会计委派机关从上市公司统一收取后,按照当地的生活水平和会计人员的技术职称来发放,使会计人员处于一种超脱的地位。

  此外,如何防止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合谋作弊,也是监管难点所在。有建议认为,上市公司应该将审计费用上交给证监会,由证监会自由聘任或者通过招标方式聘任会计师事务所对某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然后由证监会向所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支付费用,这样使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间在法律上没有任何经济联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