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国键:不负重托 履职为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9 21:03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CUBN记者 毕淑娟 北京报道
他是一位出色的全国政协委员。
他是一位杰出的工程机械行业专家。
他也是一位优秀的企业监事会主席。
他不负重托,履职为民,始终把“上为政府建言献策,下为百姓排忧解难”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倾尽全力为人民群众鼓与呼,扎扎实实为行业企业办实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一个全国政协委员的的庄严承诺。
他就是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联重科监事会原主席龙国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联合商报》记者独家采访了龙国键委员,与他进行了一场“零距离”对话。
应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中国联合商报》: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您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为主题的发言,获得了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高度评价,胡主席说:“你的发言很好,我觉得你说到了点子上!”您也因此成为“两会”瞩目的焦点人物。请问今年“两会”您都带来了哪些提案?有何前瞻性和建设性的建议?
龙国键委员:今年“两会”我带来了四五个提案。其中提案之一就是建立创新型国家,最重要的是要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但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认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目前一些国内企业因为待遇不高,留不住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宁愿去外资企业、研究院等事业单位或者考取公务员,这显然不利于企业人才的稳定。因此,除了解决他们的具体困难,更要从建立创新型国家、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战略高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企业也应把加强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根本大事来抓,为各类人才提供一切可能的创业条件和便利,要真正更新观念,提高技术开发经费投入,并制定奖励政策,调动科技人员参与研究开发的积极性,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企业是他们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一片热土,在企业创业大有可为。
当然,企业领导如何对待技术创新,也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好的技术人员、好的产品、足够的资金,而没有具备发掘和推动创新的领导,则很难具有创新动力,企业也就往往只能维持销售数据一定时期的高涨了。因此,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提升领导者的创新素质刻不容缓。尤其对于那些缺乏主动创新意识的大企业而言,尤为如此。
《中国联合商报》:您认为如何才能提升企业领导者的创新素质?其创新还存在哪些障碍?如何来破解?
龙国键委员:总的来看,我认为阻碍创新有四个障碍:一是视而不思,即看到了变化,但没有去思考如何应对,如何变革;二是思而不明,即对变化的诸多现象进行分析时,缺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能力,把握不了变化的规律、方向,不知如何采取措施去顺应变化、利用变化,同时还缺乏利用“外脑”的能力;三是明而不行,即认识到变革的需求,知道要创新,但是因为创新目标不明确,或者对于实现创新目标缺乏信心和动力,从而不愿意行动;四是行而不达,即在创新的过程中,由于不熟练、不努力、不坚持,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从而不能实现创新的最终结果。
因此,创新型的领导需要具备前瞻力、亲和力、决断力和意志力,为科学果断的决策和有效的执行做好准备。有了实现技术创新的人才和发现推动创新的领导者,企业的创新发展才有希望。而从国家层面出发,要建设有实力的创新型国家,真正落实把技术创新的主体放到企业,则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这需要国家、企业等各方面的长期努力。
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大有可为
《中国联合商报》:据我所知,您所在的中联重科是工程机械行业的翘楚,您自己也是工程机械行业年高德勋的专家,请您结合“十二五”规划,谈谈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利好政策以及未来几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走势如何?
龙国键委员:从整个经济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三个内容:一个是内需,一个是基本建设,一个是对外贸易。像对外贸易,肯定是遇到了问题,我们希望全世界都好起来,但这不是我们所能主宰的。中央希望能够拉动内需,但一系列的政策还没有完全得到落实。例如:小孩子念书的问题、社会保障的问题、看病贵的问题,这些都还没得到很好的解决。拉动内需,大家还有后顾之忧。所以中央一方面想办法拉动内需,一方面想办法解决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国家是靠建设的,改革开放30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基本建设。我们的GDP只要不是增长太快或者太慢,工程机械就充满希望,我认为未来几年中国工程机械市场还是大有作为的。
《中国联合商报》:现在很多人都非常关心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问题,像之前的中联重科并购CIFA,目前的三一重工收购普斯迈斯特、柳工收购波兰HSW等都颇受关注,请谈谈您对海外并购的见解?在实现跨国并购以后,企业又该如何更好地发展?
龙国键委员:企业并购的过程就是知识产权和实物产权的收购,并非收购以后就是我们自己的,因为从原始意义的并购到变成具备能力的创新,企业还需要一个过程。
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走向世界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市场虽大,但现在竞争愈加激烈,而且要想成为行业巨头和世界级企业,只瞄准本国市场不行,必须要有世界眼光,还要走向世界市场。因此,中国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锻炼成长。
在实现跨国并购以后,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我认为不能将收购来的企业与原企业分离,比如我们并购了一家国外工厂,那么它的发展就是我们自己的发展。并购了企业并不等于并购了人,如何把人才留住,特别是把拥有创新技术的人才留住是一大学问。所以,跨国并购中要以人为本,企业要通过并购后的平台吸引更多人才来参与技术创新,要使国外工厂与国内工厂相互融合。只有留住被并购企业的人才,又能吸引更多外来的人才,才是真的本事。
《中国联合商报》:今年“两会”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12年GDP增速要控制在7.5%左右,这意味着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开始迈进结构调整和转型时期。据了解,目前工程机械行业不仅大中型企业产能扩张明显,而且小型企业也出现了跟风潮,由此带来的是产能过剩。请问如何调整工程机械产品结构、平衡企业发展与理性竞争之间的关系?
龙国键委员:目前,工程机械行业产能过剩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去年工程机械协会年会上,有一组基本的数据,大概是:目前我们有30万辆挖掘机的销量,但是现在我们的产能却是40万辆,而全球总共也就40万辆的需求。再过一段时间,我们挖掘机的产能要达到60万辆,产能过剩应该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工程机械有些产品,例如战略性新型产品中的13个产品,我们还没有开发出来,在大型和小型产品方面还比较欠缺,但这不代表我们总的产能不过剩。作为企业,我们有责任把真实情况告诉投资者,让他们理性地去判断工程机械是否产能过剩。当然,没有过剩就没有竞争,但是过度过剩就会导致过度竞争,而过度竞争就会导致整个行业结构失衡。因此,对于工程机械行业来说,就是要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以及本行业科技发展趋势,加快推进自主创新,重点调整产品结构,从而避免竞争加剧导致产能过剩。
《中国联合商报》:一方面是主机产能过剩,一方面是国产零部件缺失,您认为主要问题在哪里?
龙国键委员:目前,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还是主要依赖进口。为了获取相关零部件,有的企业不得不派出专门的采购人员,守在国外供应商的工厂里等候;有的企业为减少误工损失,经常空运原材料,成本大幅提高;还有的企业因缺少相关零部件,难以完成订单生产,不得不重新调整生产进度和计划。
我认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零部件技术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零部件生产商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二是各主机厂对配套零部件生产研发重视不够,大部分企业重点停留在主机开发与生产上。由于这些关键配套件属于基础性行业,投资大、周期长、收效慢,又有一定风险,要破解这一难题,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我建议在国家发改委、行业协会等指导与协调下,集中行业优势资源,推动企业之间特别是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共同实现产业突围。
关注民生 破解垃圾围城困局
《中国联合商报》:今年“两会”上,关注民生特别是如何让地沟油远离百姓餐桌,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一个话题。但据了解,目前全国90%的城市餐厨垃圾尚未进行合理处理,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并造成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作为一家肩负社会责任的国企,中联重科对此有何作为?
龙国键委员:众所周知,地沟油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但由于地沟油价格仅是纯正花生油价格的20%,因此成为低档饭店的抢手货。据了解,现在每年地沟油产量为300万吨,如果以每公斤5元计算,总产值高达150亿元,巨大的黑市利益驱使很多人铤而走险。
地沟油为什么会屡禁不止?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地方政府监管存在漏洞以外,最大的问题就是全国还没有一种可靠的技术或装备对餐厨垃圾进行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中联重科感觉到了这一社会责任,也发现了这个市场机遇。从2009年就引进专业人才,研发和制造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成套设备,并在全国进行推广。这种设备可将餐厨垃圾转化成为“沼气”、“有机复合肥”、“生物柴油”等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并配置了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废气处理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形成了一套工艺先进、配置完善的餐厨垃圾处理体系。据初步估算,一家日处理2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可年产生物柴油3600吨以上,发电1314万千瓦时,年节约4599吨标准煤,年碳减排1.3万吨,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都非常可观。
《中国联合商报》:今年“两会”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我们要用行动昭示,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而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不少地方一味追求GDP,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了当下城市垃圾围城困局。请问如何破解这一困局?
龙国键委员:目前,我国部分大中城市实现了垃圾分类回收、堆肥、填埋、焚烧等垃圾处理方法,但中小城市在垃圾处理工作中还远未实现这样的水平。从整体来看,我国大部分城市主要采取的处理方式仍然是填埋,约占全国垃圾处理量的70%以上,采用焚烧法处理的不多,分类回收并未落到实处。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和城市扩容也在持续上升,而城镇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却跟不上。新的垃圾处理设施不能如期建设和运行,现有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必然超负荷运转,二次污染治理措施也就难以到位,而且随着垃圾处理设施使用寿命加速到期,城市生活垃圾出路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现在许多城市都面临垃圾处理投资大、产出少的问题,对资金、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仍偏弱,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政策优惠。毕竟垃圾处理是一项公共事业,也是一项公益事业,它关系到城市发展和每个市民的利益。我建议,一方面政府要持续开展城市垃圾减量化工作,加强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另一方面政府要在现有条件下,探索新的融资途径,为城市垃圾处理提供硬件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