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日本大地震周年:核阴影下的两难选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1 07:0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日本大地震周年:核阴影下的两难选择

2月20日,东京电力公司继去年11月对媒体开放采访福岛第一核电站,第二次组织媒体前往第一核电站采访。这是继去年12月16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宣布核电站成功实现冷停堆后首次曝光。图为4个机组的全景。

  中新网3月11日电(记者曹昆孟湘君)即使距离那场撼动全国、震惊世界的“复合灾难”已经一年时间,日本民众仍生活在福岛核泄漏事故的阴影下,身心俱疲,灾后重建更是任重道远。

  从曾经的“核能立国”,到如今的“谈核色变”,日本民众被摧毁的,不仅是过去的生活,也是对核能的信心。在脱核还是不脱核的这个关键问题上,日本正面临两难选择。

  失控与反思

  几十年前,福岛县双叶町的居民们对于自家门前建造了核电站感到相当自豪。他们在一处散步广场上竖起大大的标识牌,作为一种标榜或炫耀――正是福岛核电站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富裕安康。

  长期以来,资源匮乏又心怀大国梦想的日本一直把“核能立国”作为基本国策。2006年、2010年,日本相继公布《国家能源新战略》报告草案、《核能立国计划》大纲以及《能源基本计划》修正案草案,朝着加速核战略开发,提高能源自给率的道路迈进。

  但去年3月11日,大地震和海啸凶猛来袭,福岛核灾难突然降临,使日本能源战略部署完全被打乱。

  福岛第1和第2核电站7座核反应堆全部自动停止运转,其中福岛第1核电站1至3号机组冷却系统失灵。接下来的四天,全世界的目光都担忧而紧张地投向了这个小岛国上的一隅――福岛第1核电站1、2、3号反应堆分别发生氢气爆炸,厂房严重受损,辐射物质开始如看不见的幽灵一般,向外扩散。当局迅速将福岛第1核电站方圆20公里内的“疏散区”设定为禁止进入的“警戒区”,数万民众就此开始了逃离核辐射的“长征”。

  3个月后,上述3个反应堆燃料棒发生堆芯“熔毁”。堆芯“熔毁”是指核反应堆失去冷却水供应后,燃料中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热量无法发散,高温会令燃料棒熔化。这是核电事故中最严重的事态。

  在日本将福岛核泄漏事故等级上修至国际最高的7级后,这场自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危机以来全球最严重的核危机,注定将永久性地改变日本对核能的态度。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民间“弃核”呼声高涨,反核游行不断,反对继续发展核能的日本民众从此前的20%迅速升至77%。一个民间反核团体称,他们已经收集了500万人的签名,将向政府请愿呼吁永久性关闭日本所有核能发电站。

  但是,作为多年来高度依赖核电的日本,政府在是否脱核这一问题上“骑虎难下”。福岛核事故后,日本三分之二的核电被迫停运,导致日本出现了严重“电荒”。如果走出核电,将如何保持日本在核能方面的先进性,以及寻找何种能源替代核能,都是令政府“挠头”的难题。分析指,在脱核还是不脱核这个问题上,日本政界和民间的分歧日益加深,但双方都不愿直面对方的声音。

  然而,更有报告指出,福岛核事故原本或可以避免。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今年3月6日公布一份由专家汇总的报告称,如果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及东京电力公司当时能够按照国际标准强化海啸安全对策等,福岛核事故就不会发生。

  2月21日,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NRC)公开一份长约3000页的内部文件,显示美国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不久就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担忧其3个反应堆发生堆芯熔毁以及辐射物质泄漏。但是,当NRC向日方提供这份以美国遭受“9?11”袭击为契机制定的文件时,却被日方束之高阁。

  分析指出,正是日本政府对“核能安全神话”和认为日本不会遭恐怖袭击的过于自信的态度,错失了应对福岛核事故的良机。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