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安徽肥东:“无私藕”带来红火生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2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新华社记者王正忠

  “‘一年之计在于春’,传统藕季到了,这几天,我们已经开始移栽藕种了。”记者日前在安徽肥东县建华农业专业合作社采访时,合作社理事长杨年举边指导移栽藕种边说。

  踏着烟花细雨,记者来到合作社的一处藕塘看到,3名藕农“全副装备”,穿着水裤,弯着腰,手拿高压泵利索地“冲”出一根根莲藕。然后,他们将这些完整无缺的藕种搬运到路边的农用车上,移栽到不远处的莲藕基地里。

  莲藕是这家合作社的主打产品。为带领村民共同致富,2006年12月,由肥东县撮镇镇建华社区居委会牵头,杨年举联合115名村民发起组建建华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社居委主任的杨年举被选为合作社理事长。

  “我们这里三分岗地、七分圩田,地势低洼,之前种植的水稻经常被淹,收成无法保证。”杨年举说,合作社成立后,专门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规划,因地制宜地将莲藕确定为主要发展产业。由于该莲藕肉质脆嫩、丝少,因“丝、私”同音,又产于包拯故乡,合作社为此注册了“包公无私”藕品牌。

  为解决初期面临的土地、资金问题,合作社按照现金入股(1200元/股)和土地入股(每亩折合10股)、年终保底分红等多种形式,吸引周边村民参股入社。截至目前,现金入股农民达1100多人,入股资金1200多万元,土地入股农户近1300户,土地流转规模超过5700亩。

  针对流转过来的土地,合作社通过“村企共建”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先后注册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水生动植物开发公司等多家实体公司,建成3000多亩的莲藕露天水生蔬菜基地,建设垂钓中心、观赏园等,发展生态农业。

  肥东县农委经管科黄培柳告诉记者,实体公司在合作社的指导下,实现了“五统一”的莲藕产业经营模式,即统一生产标准、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品牌和销售。也正因此,2011年底,莲藕基地成功获批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

  加入了合作社,社员的收入有了保障。如今,合作社社员拥有了3种“身份”:股东、公司职工和三产服务人员。农民在公司打工有工资,对无地无技术的农民安排其从事清洁工、水电维修和临时工等,也有劳务收入,目前已解决500多人就业。

  记者在合作社采访时,遇到69岁的社员杨年坤正在做园林维护。他给记者算了去年的收入账:他家2亩土地以入股形式加入合作社,土地租金1600元,入股分红1500多元。他每个月工资1300元,老伴做临时工1天约40元,“去年我们老两口的收入超过2万元,比原来种水稻翻了好几倍呢。”

  合作社还积极协助社区居委会引导社员集中居住,对宅基地进行复垦整理,统建新型农村社区,将居民组整体搬迁到小区。建华新村小区便是统建社区之一,居民来自于原来的3个居民组约200户居民和部分被征地居民。记者走进该小区看到,这里20多栋多层住宅错落有致,环境干净、整洁,绿化、休闲场所一应俱全。

  住在建华新村小区16栋的杨年乐告诉记者,原来他住在圩区的瓦房里,蚊子、蚂蚁多,有时被咬得受不了,而且种的水稻经常被淹。“现在这个房子80多平方米,家电设备齐全,我就补了3万多元。家里的3亩多地也加入了合作社,每年的租金和分红也很可观啊!”说到现在的生活,杨年乐笑得合不拢嘴。

  “社员收入提高了,有好房子住了,说明合作社的发展方向是对的。”杨年举说,今年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建设,并继续研发莲藕新品种,同时要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合作社的利润,让社员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