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陕西:西部黑马拐弯超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2 03:4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伯牙;宋 斌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超过1.2万亿、固定资产投资上万亿——陕西用“双万亿”证明了这个西部省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

   2010年,陕西省首次迈入“GDP万亿俱乐部”,与内蒙古、湖南、湖北三地并称“金砖四省”。

   10年来,陕西省GDP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近5年平均增速则达到14.4%。其快速增长的拐点出现在2007年,当年GDP增速为14.4%,创20年来新高。不过这一纪录次年就被打破,2008年陕西GDP增速达到最高的15.6%。

   2005年以前,陕西省经济总量排在全国下游,人均收入也排在全国中下游水平,可以归为经济小省、收入穷省之列。仅仅5年之后,陕西即以GDP总量破万亿元的速度,迈入中等发达省份,成为中西部经济崛起中的一匹黑马。

   短短5年,陕西如何实现了经济跨越?

   兑现能源优势

   陕西虽曾经是“经济小省、收入穷省”,但是它并不缺少优势资源。

   除了具有衔接中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汇集西部最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教优势,最关键的是陕西拥有丰富的煤气油资源。只是这些优势资源在过去都没有很好地转化为战略优势。

   陕西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告诉记者,这些年陕西之所以快速发展,主要是盘活了能源资源。这几年陕西能源化工发展很快,几乎占了全省GDP的一半以上。

   “陕西跨越式发展的态势在‘十一五’就显现出来了。为什么发展加快?”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张宝通分析,主要是陕北地区能源重化工的贡献,“要从全国看,长三角、珠三角发展需要能源,谁给?陕西给,你发展越快,对煤、气、电的需求越大,对陕西越有利。”

   “去年陕西的能源生产总量37948万吨,而本省能源消费量是5914.37万吨。”在此次全国两会期间,陕西省省长赵正永表示,“这说明陕西消费总量的增长大大低于生产总量的增长,这也说明陕西是服务于全国,支持了全国的发展。”

   “西部大开发给陕西创造了活力。”祝作利表示,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和原有潜能的释放结合,成就了陕西的跨越式发展。

   西部大开发使得国家加大了对陕西的投资。在刚获批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84处点到了陕西的重点经济区和重点建设领域。西北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白永秀告诉记者,这部规划主要是增加西部的投资,拉动西部经济继续增长,缩小东西部差距。

   “西部大开发就是西部大投资。”张宝通表示,国家在西部部署了四大产业基地——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新兴产业基地——都是投资性产业。

   正是国家在能源基地建设上的投资,将陕北地区的能源资源转化为陕西经济发展的动力。过去被视为贫穷落后地区的陕北,发展势头已然超过了关中。

   赵正永表示,能源化工产业对拉动陕西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能源化工产业一跃成为陕西的头号产业,而之前陕西一直将装备制造业作为主抓产业。

   关中、陕北两轮驱动

   陕西的区域格局,可以划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块。这三块地方人文、地理、资源状况各有特色。

   关中自古以来就是陕西的心脏,集中了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有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平原,农业基础条件优越。渭河横贯关中平原,陕西的主要城市群分散坐落渭河沿岸,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渭南等市一

   直以来是陕西主要的经济增长极。在这里聚集了陕西主要的传统工业企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因此,在陕西的区域战略定位中,关中定位为率先发展地区。

   2007年,陕西提出设立关中-天水经济区,发挥关中的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其目标就是“以高科技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集中地,以旅游、物流、金融、文化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中地,以现代科教为支撑的创新型地区,领先的城镇化和城乡协调发展地区,综合型经济核心区,全国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

   不过,率先发展的关中这几年在经济增长速度上并未领先于陕北,而陕北则真正实现了“跨越发展”的定位。

   资源富集的陕北榆林市成为陕西省经济增速最突出的地级市之一,而过去,陕北在关中人的印象中只是一片不毛之地。2011年,榆林的GDP名义增长高达30%,GDP超过2200亿元,远远高于第三名咸阳的1300多亿元,而咸阳曾经长期是陕西的第二大城市。

   陕北的能源化工业与关中的装备制造业成为陕西快速发展的两大动力。不过,陕南却成为陕西发展的一个包袱,由于地处秦巴山区交通不便,而且处于国家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对此,陕西寄望于循环发展。

   增加发展含金量

   祝作利认为,在“金砖四省”中,陕西很注重发展质量。逐渐富裕起来的陕西,在环境和民生的投入力度惊人。2011年,陕西宣布投资400多亿治理渭河流域,还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

   “去年我们的经济增速是13.9%,前年是14.6%,陕西在加快发展的同时着力解决不平衡的问题。加大治理污染、节能减排力度,努力实现符合国家的标准。”赵正永在全国两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虽然我们注重经济发展的速度,但一定要注意把握方向、速度和平衡。”

   2011年3月,投资600多亿的渭河全线综合整治行动开工,目的是解决渭河下游的水患,变水害为水利,还要治理污染问题,解决关中城市群的生态和水资源问题。此后,陕西还制定并启动了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2年又提出治理汉江流域。

   更引人关注的是,陕西2011年新增财力80%用于民生改善。

   “这些钱用在了基层最需要、最紧迫、最需要解决的地方。”赵正永表示。

   “十二五”拐弯超车

   在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双双破万亿之后,赵正永在今年陕西省两会上,又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拐弯超车”,表示要兼顾方向、平衡和速度。

   2012年,陕西省GDP增速预期目标在13%左右,而固定资产投资还要增长25%,安排1.2万亿元,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农业、民生、优势特色产业和生态环保等方面的项目建设。

   不过,对于陕西这种能源、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有专家对其可持续性表示担忧。

   “这是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陕西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应该说是投资和能源的拉动,过了‘十二五’可能就是消费拉动。”祝作利告诉记者,这是陕西发展所必经的一个阶段。

   张宝通也认为,对于陕西这个西部后发省份,不能套用东部发达省份的做法,目前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发展。

   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陕西也在逐步调整发展战略。在区域战略方面,提出陕北在跨越发展的基础上持续发展;关中在率先发展的基础上创新发展;陕南在突破发展的基础上循环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既要发展好,还要实现超车。”赵正永说,贯彻科学发展要求转变增长方式,这正好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节点,这个节点正是陕西需要把握的机遇,实现拐弯超车。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