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政协发言人赵启正:政协委员无加入外籍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2 09:40 来源: 中国经营网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称传闻不实,经查所涉及的人或者不是政协委员,或者不是外国籍。

  政协发言人赵启正:政协委员无加入外籍者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对于近日“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已加入外国籍”的传言,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回应称消息不实,经查所涉及的人或者不是政协委员,或者不是外国籍。赵启正称到现在他还没发现外籍委员情况,“除非他做的大家不知道。”

  作为公共外交的极力倡导者,赵启正特别强调,“宣传”这个词要慎用,我们更强调的是如何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称,向外国人士介绍中国应该实事求是。大家讲的是中国故事,每个人都是中国读本的一页。“但是那本书很厚,他没有机会读100页、200页啊,那你们就代表性极强,所以你们是在说明中国。说明中国的真实,说明我们的国情特别是当前的国情。”

  据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对人员构成的规定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设若干界别。”

  此前曾有网友在微博(http://weibo.com)上质疑全国政协委员杨澜参加全国两会的资格问题:“一些外国国籍的国际友人代表中国人民参加两会!世界奇迹!”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杨澜接受访问时明确表示:“我是中国籍,我没有拿过绿卡!”至于为何会被人质疑是美国籍,杨澜猜测说可能是因为自己曾在美国留学。

  3月11日,赵启正围绕“中国公众的国际意识务求与时俱进”做主题发言。

  以下为演讲全文: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到中心。中国与世界各地的公众往来空前频繁。在改革开放前,中国每年的出国人数平均仅约1万人次,到2011年已超过2000万人次。世界各地随处都能看到中国人的身影、听到中国人的声音,他们或旅游、或经商、或考察、或参加国际会议……中国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公民”。他们联系着世界、表达着中国,影响着世界对中国的认识。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称传闻不实,经查所涉及的人或者不是政协委员,或者不是外国籍。

  在此背景下,中国公众需要有一种更新、更高远的国际意识,以与今日的中国相匹配,并与世界发展的潮流相适应。

  所谓公众的国际意识,是指国家的公众惯于关注国际社会,正确理解本国国际地位和对外政策,并具备积极、理性的国际责任感;在对外交往中言行得当,不卑不亢,处处体现爱国精神和尊重他人的共容之心。国际意识是现代公众素养中的一种必需要素。目前,中国公众对本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敏感,并极为关注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对国际事务有了更强烈的发言意愿。

  中国如今已进步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有理由感到自豪。但是,国际舆论对中国的崛起有压有捧、反应多样,“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论调层出不穷。复杂的国际舆论考验着中国公众的国际意识——我们何以自处、何以认识和应对世界的风云变化?

  第一,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国家。如果对本国的国情和国际地位认识不准确,就难以更富理性地与国际社会从容交往。

  我们对已经取得的成就不能沾沾自喜,更不能盲目自大。一位欧洲强国的大使曾问我,中国为什么坚持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我回答说中国是有几件比较华丽的外衣,如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可中国还有很多发展落后的地区,那是不容忽视和必须改善的“衣服里子”。

  第二,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国际社会。中国公众不仅要知道国际社会正在发生的现实,还要知道这些现实背后的故事。我们对国际社会的了解越多、越深入,我们的视野就越宽广,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就会越强。当今国际社会确有极力推销他们的政治制度并干涉他国内政的国家。但是,外国政府并不等于外国公众。当某些国家政府在某些时候、在某些事物上对我不够友善,也不意味着我们就对他们的公众以牙还牙或另眼相待。

  第三,必须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中国公众不仅应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同时也应有放眼全球的胸襟和气度。正确的民族主义是反抗民族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和奋发图强的思想意识,是为本民族辉煌文化和社会进步而骄傲的热烈情感。唯有本民族利益至上,盲目排外,难于和外国和谐相处等等,都是狭隘民族主义的反映,值得警惕。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称传闻不实,经查所涉及的人或者不是政协委员,或者不是外国籍。

  中华民族一向恪守“和而不同”的宽容性,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尊重他们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这在全球化时代是极为珍贵的。

  第四,必须不断增强国际责任意识。中国公众应当理解国家对国际事务所承担的责任,支持国家做出与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对世界的贡献。

  近年,有些网民言辞激烈地反对中国政府的某些对外援助。实际上,国际间的互助是世界文明的表征之一。几十年来,中国也曾接受过多种国际援助。随着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也正逐步承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如中国目前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在打击恐怖主义、防止毒品泛滥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的援外行动得到了世界广泛的赞誉,也得到了全国绝大多数公众的支持。

  全球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以自己的言行生动地向世界说明中国。中国公众培养与时俱进的国际意识成为国家进步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国公众的国际意识,需要从中小学的教育开始,需要各种媒体的正确引导,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相信,以中华文化为基础,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公众的国际意识作为先进文化的一部分,一定能够伴随着文化“走出去”而不断提高。谢谢大家!(编辑 谢振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