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荫环:变革前沿的超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3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本报记者周太友朴春薇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是近几年企业与经济发展中最热门的词语,也是当下主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记者在探索大连亿达集团成功经验时惊讶地发现,“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的理念,早在20年前,就已经根植在亿达集团的发展脉络中。“两机风波”力破人才瓶颈
1992年,孙荫环领军的亿达,在中国非公经济的探索与发展中留下了浓重的笔墨,轰动全国的“两机风波”成为国(企)民(企)人才竞争的焦点事件,深刻反映了改革进程中观念与现实等多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孙荫环深刻地意识到,企业的发展不仅要与宏观经济大势以及国家的政策合拍,更要敢于超前思维,抢抓机遇。上世纪90年代初,已经在建筑装修业和房地产业初具规模的亿达,本着“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朴素意识,将目光瞄向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此时正值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改革开放的大潮再次唤起国人的市场经济意识。当时,国营大连机床厂(大机)的总经济师、总设计师和总会计师助理等业务骨干,打算到改革开放程度高的南方发展。孙荫环听到此消息后深感震撼。他们通过认真分析得出结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很快会走进普通家庭,汽车行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必将加大对专业机床的需求。于是,他们立即找到三位正要动身南下的“总师”,以爱才的诚意、宽松的环境和优惠的待遇,打消了他们南下创业的念头,转而加盟亿达,创建了大连渤海机床厂(小机)。并于1992年12月,在亿达开发的由家村产业基地举行了奠基典礼。其后,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6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和配套设施建设以及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企业高起点地步入了组合机床制造行业。
1996年,亿达与日本日平富山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亿达日平机床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组合机床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亿达日平已经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专机制造企业。
国有大型企业的领导级人才“跳槽”到民企,这在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和人才流动机制尚不健全的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几十家媒体相继报道,引发了一场轰动全国的“两机风波”大讨论。讨论的结果肯定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流动的合理性,促进了全国性的人才流动浪潮,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孙荫环:“两机风波”发生在1992年这个转折点上,我们不是为了抢先,只是抓住了整个社会推进改革的一个机会。“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发展相当火热,我们的企业也越来越兴旺。亿达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997年底,亿达又面临一个新机遇。大连市时任市长薄熙来在泰国招商时谈到要发展软件产业,并承诺说:“谁要是做好软件,就给谁奖励。”薄市长的话,让正在为工业园区建设发愁的孙荫环眼前一亮。
孙荫环立刻组织对软件行业的考察调研,特别是到美国硅谷考察后深受启发,顿觉海阔天空,他的内心便有了发展软件业的雏形。
有了政府的支持,也有自己的工业园区,但对软件业却不是行家。孙荫环决定找高校嫁接,和大连的几所大学都谈过了,没有一家谈成合作。他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东软身上。
1998年正月初三,孙荫环冒着纷飞大雪,驱车来到沈阳。在东软总裁刘积仁家里,孙荫环详细阐述了建设大连软件园的想法和合作意向。刘积仁被孙荫环的执着和真诚所打动,很快便与亿达确定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东软成为大连软件园第一家入驻企业。
孙荫环:大连软件园的发展是与刘积仁的积极合作分不开的。尤其重要的是,大连市委市政府不仅大力支持发展软件产业,还有两位积极支持软件业发展的领导。1998年初,东北财经大学校长夏德仁出任大连市主管科技的副市长;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曲晓飞担任大连市科委主任。他们都是学者型领导,了解软件行业,很支持这件事情。
大连软件园是全国第一家实行“官助民办”体制运营的软件产业园区,政府在产业规划、国际招商、品牌塑造、政策实施等方面积极引导,极大地激发了开发企业的热情,充分调动了开发企业的专业能力。“官助”与“民办”的结合,极大地激发了投资运营管理园区的企业的积极性和灵活性,促使企业在深入了解软件和服务外包行业的同时,制定出完全适合这个产业发展的创新服务体系,从而为客户创造出更好的发展平台。
1998年软件园刚起步时候,大连市软件从业人员只有几百人,现在已达10万多人;企业只有几十家,现在1200多家;大连软件产业收入由当年的不到1亿元增长到现在的800多亿元,软件出口由几百万美元增长到3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3.32%,成为全国软件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
2000年6月,亿达集团与东软集团合资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IT人才的民营高等学府——东软信息学院,现已发展成大连、成都、南海三所学院,面向IT行业培养实用化、国际化、个性化人才。目前,东软学院在校学生2.5万名,累积为社会输送3.5万余名毕业生。
大连软件园贡献了全市超过一半的软件产值和出口额,成为大连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大连软件园的强力拉动下,大连软件与信息服务业10年增长70倍,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五,被誉为中国新经济的典范。
2007年9月7日,温家宝总理到大连视察,对大连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大连要争做“中国第一,世界第一”。2009年,大连软件园获得“联合国国际花园社区”金奖。
目前,亿达已拥有软件园股份、科技城发展、亿达信息等三家专注于科技新城区开发建设和提供软件信息服务的专业公司。大连软件园专业高效的运营模式已经成功地拓展到苏州、武汉和天津等国内城市。亿达初步形成了从企业到产业、从市场开拓到人才供给、从着眼经济发展到关注城市进步的产业生态系统。
引领城市发展新模式
2009年,大连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两大战略机遇,决定开发建设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亿达再次承担起新城15.26平方公里核心区的开发建设重任。
生态科技创新城不是给大连再增加一个产业园区,而是要为大连、为中国提供一个绿色文明、宜居宜业的综合生态开发样板。在产业领域,重点发展低碳经济;在社会领域,探索综合开发模式;在思想领域,体现的是摒弃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而谋求绿色、和谐、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大连市市长李万才认为,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建设标志着大连在探索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具体来说,生态科技创新城的高端定位还体现在以创新为驱动,以科技为引领上,将“三高”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拒之门外,重点引入无污染、知识密集、强调创造力的信息技术、工业设计研发、文化创意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国际化升级,从而走向产业链的高端。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唐军强调,人才是转型和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首先要成为全球各类高端人才荟萃的高地。
2011年6月15日,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隆重启城,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现已有世界500强简柏特、美国固特异、思科公司、联想集团等20多家高科技企业签约入驻。去年6月至今,新城已接待国内外的考察团近300个约4000多人,日均两个团组。
在未来3-5年里,亿达集团将充分发挥多年来积累的运营软件园和科技城的经验,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在生态科技创新城核心区以及周边区域,投资800亿元,建设300万平方米产业楼、100万平方米商业、教育配套设施、500万平方米生活配套以及七大公园,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将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打造成为生态覆盖率50%以上,以科技为引领的高端产业及高端人才集聚区,在技术和管理上不断创新的生态、科技、创新与节能、环保、智能融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宜居宜业新城市。
孙荫环:选择做大连软件园和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不是我们的一时冲动,而是亿达企业发展理念的必然体现,更是根植于我们心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