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十年嬗变蛹化金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3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李文祥本报记者刘洁

  

十年嬗变蛹化金蝶
中警集团,在北京众多的大公司、大企业当中,或许还不够赫亮,但是董事长张金龙却有十分的自信——再过5年,他的企业一定会成为国内安保行业的龙头。

  在中警集团最新的资料上,关于企业的介绍是:一家以科技公司为龙头,保安公司为主体,服务于社会公共安全的集团化公司。集团由11家直属公司和26家经营协作联合企业组成。共有独立法人企业37家,员工2.4万人,企业注册资金总和1.65亿元,服务客户单位2200余家。集团已成为科技化、专业化、集团化于一体的,持有国家特别行政许可证的安保企业。

  作为一个行业的领军者,中警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安保产业的标志。而走完这段路程,用了10年时间。

  37年人生际遇,中警集团董事长张金龙的简历或许正是中国社会近30多年来众多成功创业者的轨迹:出生农村,艰难完成学业;当兵穿上军装,经历人生第一次改变;脱下军装回到依旧贫困的乡里,不甘贫苦现状;憧憬美好未来,外出打工,寻求到一个职业;立足本职,凭借坚韧和精明,开创人生一份事业;事业成功,追求再次被升华,开始学会放眼全国、全球,确立更大更远的人生目标。

  如今,执掌中国最大民营保安机构的他,肩负着系列社会兼职: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黑龙江省青年联合会常委、工商联常委。同时还被评为30万进京创业优秀青年代表。

  从东北一个山村到国际性大都市,从一个立志改变命运的少年到拥有数十家下属公司的企业家,张金龙走出了一条亮丽人生轨迹,而沿着这条轨迹,期间几次身份的裂变,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变革,也昭示着整个社会潮流的主题。

  择业——当保安

  退伍军人走出一条职业化道路

  保安,被誉为北京城里最适合外来务工人员落脚的职业。当保安,在很多打工者看来是个门槛极低的混口饭吃的机会,而这个机遇却成为张金龙人生事业发展的春天。

  1974年,张金龙出生在黑龙江省延寿县一个农民家里。家里人口多,种田度日,时断时续的学业,张金龙跟周围的同龄人一样经历着命运的煎熬。几年军旅生涯,造就了他军人的毅力和胆略、纪律与作风,这也成为了他走创业路的思想基础。

  现实面前,梦想总是要从头开始。1999年春天,张金龙决定去广州打工,迈出自己创业的第一步,然而,人到北京,兜里只剩200块钱的他不得不为走下去的路费而发愁了。无意当中,一个战友告诉他一条信息:在北京,有专门针对农民工的免费保安培训,管吃管住,还提供就业机会。

  当保安?看大门的?据说挣钱不多,麻烦事不少,管得严,自由少,甚至常常被看成是“低人一等”……连路费都发愁的张金龙似乎没有了别的选择,他只好随着邻县劳务输出部门组织的70多个农民工,走进了保安专业培训课堂。当时仅仅想安顿下来赚几个路费的张金龙无论如何想不到,这个无奈的择业举动,竟然是他人生命运改变的重要机遇。

  凭借对职业的渴望和良好的军事素质,很快,在同期2000多参训人员中,张金龙脱颖而出,各项成绩名列前茅。得到一份保安工作,没有问题了。

  张金龙如愿了,而且,超出了预想——他不仅得到了一份工作,而且,还被破格提拔为中队长助理。

  就是这样一次机会,让张金龙了解了保安,不仅仅是个职业,还可以是行业、产业,甚至可以做成一个事业。

  张金龙紧紧抓住自己的新机遇,把那个近乎是荣誉称号的岗位做得风生水起——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抓培训,带队伍,强化管理,完善服务,尽展个人才能。

  不到半年时间,张金龙被提拔为中队长。

  第一次,他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他要在北京工作,要在保安领域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至少也要当个高级管理人员。于是,不到3年,他如愿以偿,从中队长、大队长、支队长,最后升迁到司法部保安服务中心常务副总的职务。

  在别人眼里,从农民工到公司高管,从“蓝领”变“白领”,张金龙的事业已经成功了。然而,张金龙却不满足了:

  近3年的保安行业工作经历,张金龙一直观察着、思考着,他的结论是,国家管理模式的创新和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更需要保安服务提供保障。2001年,我国加入了WTO,张金龙敏锐地认识到,按国际规则和发展趋势,我国的保安服务业必将放开,中国保安行业必将迎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机遇,而这,不正是一个自我创业、实现梦想的重大机遇吗?

  张金龙又一次做出选择。创业——办公司

  国内第一家民营安保企业问世

  2002年4月,张金龙突破常规,经北京市公安局正式审批在京率先注册成立了北京亚警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经营保安服务和培训业务。

  3年前以退伍军人身份进京打工的张金龙,成立了我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民营保安服务公司。

  28岁的张金龙“下海”了,拥有了中国保安行业第一家民营企业。年纪轻轻敢吃螃蟹的他,有自己对行业的独到分析。然而,我国保安服务业属新兴产业,起步晚,发展快,市场不够规范,恶性竞争较为严重。

  张金龙的亚警公司,坚持“客户第一,信誉至上”的宗旨,积极开拓进取,不断扩大市场空间,逐渐探索出一套成功的经营管理模式。

  “诚信为本,安全第一,用企业的信誉和生存承保服务质量”是张金龙的第一法宝和经营准则。业内人士评价,张金龙做人低调,做事扎实。谈判桌上,他一丝不苟,一板一眼,做不好的、做不了的坚决不做,别人已经谈的、已经干的坚决不“撬行”。一旦签约,坚决不打折扣执行。在提供保安服务过程中,只要是合同规定的工作,他都要求每个员工尽最大努力去做,确保做得最好,让客户满意。

  在这个经营准则下,亚警公司的保安还做了很多并不在合同约定中的工作:在社区服务,遇见老年人,就主动帮助拿重物,帮助联系家人下楼接老人;遇上阴天下雨,就提醒业主把阳台上晾晒着的衣服收了,把门窗关好;指挥车辆停放,帮开发商宣传楼盘等等。张金龙告诫员工的是:“你必须坚持视客户为上帝,把客户当衣食父母,真心实意为客户着想,为客户办事,为客户解难。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得到认可。”

  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亚警保安公司于2003年7月顺利通过了IS09001-2000质量认证,成为北京市第一家通过该认证的民营安保企业。

  张金龙办企业,开始就站在了发展的高起点,当时,做质量体系认证的都是一些生产制造型企业,而一家提供安保服务的公司需要进行认证吗?但在张金龙的态度是:“没有企业做并不代表我不需要做,我就要创新,就要规范化管理。”

  顺利通过IS09001-2000质量认证之后,亚警保安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了操作规范——“要是有疑问,你去查查公司的操作手册”成了公司每级管理人员的口头禅。

  由于张金龙诚信经营,信誉好,客户认可,使亚警品牌享誉京城。北京市一家高档住宅社区,由于对服务质量要求高,2002年以来先后换了7家保安服务公司均不满意。2006年亚警保安公司进驻后,业主对服务质量非常满意,主动提出,多花钱也要继续用亚警保安公司提供服务。

  根据有关方面统计,截止到2010年底,亚警保安公司始终保持了安全护卫率100%,客户满意率100%,没有出现一宗客户投诉,还及时预防治安案件1500余宗,化解的各类矛盾和纠纷3200余起。立业——创品牌

  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安保企业集团

  在首都保安界,张金龙被给予的评价是“讲规矩,善用资源”,正是这一点使他迅速从创业者变为成功者。

  2006年,国家整顿保安服务市场,重点清理“黑保安”,按照有关规定,亚警保安公司须加盟到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针对这一要求,公司管理层不少人认为,亚警保安公司是政府正式批准的企业,不属于“黑保安”,与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是并列单位,没有理由被合并,况且合并后可能会限制亚警保安公司的发展。张金龙经过分析衡量,感到归于市保安总公司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决定,应该无条件服从,这是讲政治,这是大局。同时,可以借助市保安总公司管理规范、信息灵通、品牌响、市场大的优势,充实自己、规范自己、发展自己,是推动亚警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机遇。

  2006年,亚警保安公司率先加盟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

  而实践证明,正是张金龙的这个“讲大局”做法,为亚警公司开辟了新的空间,寻找到了上升的机遇。加盟北京市保安总公司,对亚警公司规范经营、开拓市场、树立形象等都起到了巨大推进作用,特别是亚警保安有了参加国家重大活动和涉外活动的机遇,而利用好这些机会,成就了亚警公司在业内的地位。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8家重点保安公司提供服务,亚警名列其中,成为了北京保安系统名列前茅的企业和首都一支重要的新型维稳辅警力量,也成为担负控制区保安任务的一家民营保安服务企业。

  是北京奥运会,让张金龙第三次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

  2008年8月8日至24日,北京奥运期间,亚警保安公司不仅参与了奥运安检工作,还承担了竞赛场馆、训练场馆、签约饭店等多个奥运安保服务项目及盛会期间首都各项协警安保任务。

  通过参与奥运安保,亚警保安向世界展示了民营保安的风采,为北京奥运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亚警保安公司被北京市公安局授予集体二等功,受到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通报嘉奖,公司的13个保安队荣获“奥运安保”集体嘉奖,108名保安员荣立个人三等功和获个人嘉奖。

  公司业务不断拓展,张金龙也不断拓展着经营思路。他结合社会和群众对公共安全服务的需求,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核心,形成了全方位服务社会公共安全的多元化经营格局。

  通过多元化经营,使企业人才、信息及品牌等资源得到充分的整合利用,推进了各项业务优势互补,拓展了市场空间,经营成本降低了20%,发挥了“1加1大于2”的效应。在此基础上,亚警保安公司还通过建立公司网站,开展推介活动,参与招投标。鼓励项目部经理开发市场等多种措施,最大限度地开拓保安服务市场。

  创新——靠科技

  定位服务社会公共安全的新角色

  张金龙总结自己事业成功的原因只有一个——创新。

  事实证明,企业的创新精神为高精尖的安防科技人员提供了发展的土壤,张金龙在打造科技为龙头的企业集群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2006年,张金龙应邀参加“国际保安研讨会”,在会上介绍了自己的理念,也广泛听取和吸纳世界先进的安防科技新思想,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企业创新发展模式,之后又被中国保安协会吸收为理事。

  奥运会结束了,但张金龙却更加忙碌了——北京奥运会在安保方面的高科技投入和应用让他更坚定了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他决定把奥运会的安保经验和科技创新融入到自己的公司中去,为此,张金龙投入大量资金更新设备和发展科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科技奥运”给安保行业也带来冲击,传统的安保服务注重人防,而重新规划了企业发展定位后,张金龙提出的创新定位是:“人防变成技防,人防相结合,打造高科技的安防队伍和高科技安防产品。”

  以此理念为指导,张金龙投入重金进行安防科技研发,一方面把安防队伍用高科技产品武装起来,一方面自行研发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弱电系统、通讯系统、警用智能系统等高科技产品,而安防科技的完善更帮助张金龙将产业触角延伸到物业管理、停车管理等涉及公共安全的相关领域。

  创新的亚警公司成为北京安保行业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重大活动都缺少不了亚警的身影:继2008年奥运安保出色完成任务后,200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筹办工作期间又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安保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和“2010年全国两会安保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作为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的张金龙,在第十届国家安全论坛上的发言《保安在国家公共安全中重要作用及存在问题与对策》,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关注,编入《论文集》。发展——树模式

  推升中国保安服务业新高度

  传统保安服务业涉及面广,工作要求千差万别,特别是保安队伍多属年轻人,文化程度低,思想不稳定,管理难度大。张金龙领导的亚警保安公司,把经营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根基,提出“保安无小事”理念,坚持高标准要求、高水平训练、高质量服务,打造了一支训练有素、作风过硬的保安队伍,壮大了企业的实力。

  在国内,大大小小数百家民营保安企业中,亚警公司以其独有的经营管理模式成为了龙头。到2010年,张金龙旗下以亚警保安公司为核心的安保企业的业务,已经为他铺就了一条成功的金光大道,张金龙的事业成功了,他的企业成为同行业的领军者,他被评为30万进京创业优秀青年代表。然而,第四次盘点自己的人生之路,张金龙再一次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新目标:做中国最好的安保产业先锋企业。

  2011年公司会议上,向科技型安保企业进军,成了张金龙向公司员工发出的最响亮声音。

  “传统业务要攻城略地,新型科技业务要异军突起。”张金龙给公司高管提出了这样的目标。

  早在2008年底,张金龙就开始了新的筹划。那年底,公司高管还在完善固化奥运保安服务长效机制,张金龙却消失了。作为中国保安协会理事,他四处拜访专家,对国内国际安全形势和安保市场调查研究。

  一个多月的时间,张金龙天南地北考察之后,做出一个决定,企业要抓紧时间转型。

  然而,传统保安业务已经是公司核心的业务,人才梯队经过几年投入刚刚成型,此时转型风险极大。况且,转型对于一个在新兴行业中的标杆企业,意味着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参考,转型之后最核心的管理团队,从何而来?

  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创业团队的成员,也有人“请病假”了。

  张金龙也犹豫了。这一次,他要挑战的是他自己。

  从最初的保安队长到保安公司老板,张金龙已经习惯了一线管理工作,毕竟,自己有过多年的军旅历练,又是从基层的保安工作做起,而且,自己的企业成长,正符合了国内保安行业的节奏,可以说,作为一个经营管理人员,他自己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然而,企业转型必然要面临一个他无法回避的问题:管理团队,谁来负责。

  作为一个青年人,他有精力、有经验、有能力,像其他企业家那样,亲历亲为,在民营企业,这没什么不行。大不了,象征性聘用高管,然后,自己继续参与大事小情……

  是做企业,还是做事业?张金龙最终选择了后者。虽然,这样的代价巨大:为了保证管理团队放开手脚的工作,他让自己的亲兄弟,从公司离开;为了让管理团队有职有权地经营管理,让做出了民营企业老板想都不敢想的决定:交出财务“一支笔”;为了保证集团决策的少失误或不失误,他自觉地将自己置于集体领导和监督制约之下。

  压力来自四面八方,但张金龙始终抱定了他对中国安保产业的理解:现阶段的中国安保产业,正在走向法制化、企业化、市场化和职业化,但是,要想发展,实现心中那个梦想,就必须打破“夫妻店”、“小作坊”式的经营管理模式,上升到“集团化、规模化、科技化”的层面,实现这个目标,他就必须痛下决心,实现对企业的新整合。由高级保安职业经理、律师、工程师、工艺师、会计师组成的领导团队走马上任,为中警集团腾飞奠定了坚实的领导基础。

  在完成了产业布局后,张金龙旗下各子公司业务的整合梳理到了收官之时。同时,中警集团主动向有关部门申请,成立了党委、团委、工会、职代会等机构。因为张金龙认为,一个做大事业的人,不能仅仅把企业看成他个人的财产,而是要把企业当成是全体员工、全社会的。

  新的企业经营目标确定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体现出来。

  经过多年的努力筹备,包涵他旗下各个实体、项目和产业的中警集团这艘规模化的巨舰正式浮出了水面。

  开拓——再攀登

  攀登中国保安领域制高点

  2011年春天,北京西四环外的一座办公楼,中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牌子正式挂出,公司定位是“科技公司为龙头,保安公司为主体,服务于社会公共安全的集团化公司”,由11家直属公司和26家经营协作联合企业组成,有独立法人企业37家,员工2.4万人,企业注册资金总和1.65亿元,服务客户单位2200余家。

  公司成立之初,他有3个月时间吃住都在办公楼里。他关注的,是集团的相关科技研发项目进度。公司业务中,张金龙最看重的是“科技”。集团旗下的11个子公司至少有3个直接与科技相关,其他都涉及到集团研发的高科技产品的应用。

  按照张金龙的构想:“科技,将成为中警集团的源动力!”而正是看中科技项目,看中保安市场将很快从“人防”到“技防”的趋势,张金龙才打造中警集团,目的就是以科技公司为龙头,把旗下各个产业整合在一起,迎接保安行业的大变革大发展。

  按照公司远景规划,科技将作为中警集团的核心,使得各个产业实体围绕在这个核心周围协同一致形成核心竞争优势,而这个核心源源不断地为集团提供动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简单说,科技将让中警集团占领国内保安市场的制高点。”张金龙如此定位:集团公司内各企业(单位)互为依托,互为补充,能共同为社会各界提供人防技防、特保随卫、安全检查和大型活动安全服务,承担安全设计、安全咨询、安全技术培训、安全风险评估、会计(活动)策划及组织实施,保洁、停车、物业和制服、标饰、防护、消防、交通、通讯器材制配等全方位服务。

  如今,中警集团依托着“科技”为导向,凭借格局清晰的发展思路,为中国安保市场奠定了新高度。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子公司及各项业务在优势互补之下发展日趋均衡——安保业务贡献的效益越来越多,但在整个集团所占比重却越来越少。

  在中警集团,张金龙是船长,正带领着企业集团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之路。而中警集团的又一次创新之举,也正是朝着“积极探索一条社会责任为先的中国特色保安事业发展之路”目标不断前进的标志。

  截至目前,中警集团拥有员工2.41万多人,资产近2亿元,公司规模一跃跻身全国民营保安企业前列。而按照张金龙的设计,从立足北京、辐射外省、兼顾海外,积极开拓人防、技防、非基础性保安服务市场资源,以适应国内外安保服务市场现代化、科技化、人性化、高端化需求。在不久的将来,中警集团将以其在安防及相关产业等领域的规模和特色作为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辅以科学的管理、专业的队伍、规范的秩序、优质的服务,成为一艘中国民营企业的航空母舰。

  那个时候,张金龙要成为那艘航母的舰长。

  中警集团的构想:走向全国,迈出国门,在全国和全球都要有中警集团保安的一席之地。目前,集团已在河北、广西、广东、浙江、黑龙江等地注册公司、开拓保安市场;并拟参加2012年1月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在海南省三亚市组织召开的中国南海安全论坛大会,探讨中国保安走出国门南海(远洋)护航之路。

  从一个力图事业的退伍军人,到一个公司经理人,他走了3年;从民营保安公司的经理,到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他用了9年;而从一个企业家到同行业的领军者,会用多少年呢?答案,或许张金龙也无法告诉我们,但他的回答很坚定:我一定能做到!

  中警集团董事长张金龙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