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书中自有黄金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3 01:3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帕科特》与当代艺术家们”现身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12件展品来自于“192位可以说是这30年来最有意思的艺术家”

  周舒

  212件作品,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的展厅里,被分别陈列在“娱乐室”、“工作室”、“城市”、“衣橱”之中,中间则是“花园”。这是正在展览的“书中自有黄金屋——《帕科特》与当代艺术家们”,要把所有作品都仔细看完,需要耐心和时间。

  这些作品全部出自当代艺术名家之手,“来自于192位可以说是这30年来最有意思的艺术家”,UCCA新任馆长田霏宇(Philip Tinari)介绍道。在“花园”里能够看到杰夫·昆斯的《充气桔梗花》,在“城市”里有托马斯·赫赛豪恩用锡箔包裹的手表《瑞士制造》,而安尼施·卡普尔的雕塑《无题》、达明安·赫斯特的《升起的要落下》,也在这些房间里等待人们的发现,一转身可能还会发现草间弥生、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所有这些作品都是艺术家们和《帕科特》杂志合作的成果,每一件作品都带有艺术家的签名和编号,作品门类涵盖了摄影、绘画、雕塑、装置、行为艺术以及多媒体艺术。

  《帕科特》1984年成立于瑞士苏黎世,近30年来始终保持对当代艺术的关注和介入。田霏宇表示:“UCCA希望通过本展,对当代艺术30年做一次概括,以全景式的角度,近距离地欣赏,使观众获得丰富的信息。”伴随着展览的举行,这本杂志的三位联合创始人:出版人迪特尔·冯·格拉芬利德、杰奎琳·伯克哈特、主编比奇·库莱格也来到北京。比奇·库莱格也是瑞士苏黎世美术馆馆长,去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主策展人,在配合展览举办的教育讲座上,她回顾了《帕科特》的历史,回忆起当年刚刚成立的时候,“杂志的字体还是我妈妈编织出来的”。

  “这个展览的名字是很久以前,田霏宇建议的。” 迪特尔·冯·格拉芬利德介绍道。他认为这个名字能够体现中国当代与传统的联系,也能体现出对未来的展望。新上任的UCCA馆长田霏宇之前担任的是另外一本艺术杂志《Leap》的主编,于是这个新展览的选择似乎从中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他浸淫中国文化多年、普通话极为流利,考虑到这些作品都来自于叱咤各大拍卖会、领军当代艺术价格的大人物,“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个名字隐隐有一种道出真相的感觉。

  《帕科特》与艺术家的合作模式,是最引人注目的,“他们一直在和世界上著名的艺术家合作,合作方法是先放到杂志里,再从杂志里出来一个所谓的限量版的作品。我们把他们所有的212件限量版的作品都汇集到这儿来。”田霏宇这样说道。这也是这些作品第一次全部展出,“我们从来没有把这么多作品在同一屋檐下一次展出过”,格拉芬利德介绍说,之前他们这个项目从2001年开始,曾经在纽约现代艺术馆等超过12个艺术机构举办过。

  在杂志刚刚诞生的上世纪80年代,“我们已经感觉到了艺术界加速的趋势,虽然还没有互联网,”库莱格回忆道,“那时有一些艺术家找到了我们,他们想要找一些有竞争力的作者来对他们的作品加以评论。”这种艺术家和评论家共同合作发声的模式,后来就成为了《帕科特》的固定模式。“1987年,在安迪·沃霍尔去世之前,我们跟他合作了作品。这种模式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艺术家愿意做作品用来出版,然后将合作的限量版艺术品用来售卖。”安迪·沃霍尔为他们所做的小照片一共卖了80份。“不用讳言,这些合作从财政上来说,对我们帮助很大,这样我们就能更加独立,不用太多地依靠广告,也不会过分商业化。”这种模式,使得他们最终成为当代艺术界极为重要的一个阵地。他们出版的量很小,“最早的时候是一年四期,后来变成了三期,以后可能会变成两期,当然厚度是在增加的。”库莱格笑道。

  田霏宇认为,对于观众们来说,这个展览除了可以了解这本重要的杂志之外,还能让他们对于艺术家的整体性有所了解,“比如杰夫·昆斯,他是美国非常重要的艺术家,他经常用不锈钢来模仿气球的形状,在这里他就直接用气球做了作品”。

  (图片由UCCA提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