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罗崇敏:云南应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3 12:5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罗崇敏:云南应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做客“中经在线访谈”摄影/王耀峰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3日讯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做客“中经在线访谈”。针对云南教育体系建设和经济发展战略与主持人进行了交流。罗崇敏认为,目前我国的教育已经出现了世俗化、功利化现象,国家应该把学前三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并通过考试立法来促进考试的公平性和阳光化。在云南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努力建设云南自己的现代产业体系。[点击进入访谈页面]

  罗崇敏表示,本次两会他重点关注了实体经济、民生发展和深化改革三方面的问题。罗崇敏认为,我国应该建立考试立法,让公务员考试和各类考试都体现出国家的意志,使考试更加公平,更加阳光。

  必须正视教育功利化、世俗化现象

  

  在深化教育改革方面,罗崇敏表示,“教育发展到今天,我国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教育的功利化、世俗化,教育的时空价值不断降低的问题。”

  正是基于此,罗崇敏认为,我国的教育应该有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使教育回归它发展人的价值的本质上去。“这样的价值思想才能对我国教育体制的调整、改革、完善做出贡献。唯有如此,才能全面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才可能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合格的中国公民和世界公民的职责。”

  另外在教育投入方面,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中央财政要按全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经费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4%编制预算。罗崇敏介绍说,实际上云南在几年前就达到了温总理提出的标准,但由于云南占GDP总量少而且产业单一,所以实际的教育经费支出并不大,目前云南在教育投入方面最急需的还是办学条件的改善。罗崇敏表示,在今后几年,云南的重点将是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的投入,其中包括中小学设施、设备的增加和完善。

   云南应该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谈到云南的房价和当地实体经济发展的问题时,作为经济学博士的罗崇敏表示,相对于全国来讲,云南的城市化进程是缓慢的,这和云南特有的地理地貌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相对的,云南楼市绑架实体经济的问题不十分突出,针对云南房价的控制和房地产的开发同样在有序的环境里进行着。罗崇敏认为,利用政府和市场这两个力量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是应该的。

  作为中国最西南的城市,云南与14个东亚、南亚国家毗邻,是我国在陆上与东南亚直接相通的地区。在国家大力实施“桥头堡”战略中,也给云南的经济振兴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和挑战。

  罗崇敏介绍,随着“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云南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也在逐渐增大,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工业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三业中增速更是强劲,但在这其中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云南是多民族多元的小文化地区,容易产生夜郎自大的现象,所以要实行思想的解放和体制的改革,在这个基础上面对现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机遇,构建云南的现代产业体系。

   云南未来将大力发展四个优势产业

  

  对于云南在实现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罗崇敏表示,云南大的“阵痛”起码有两次。一次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当时云南的一些轻工业发展是比较快的,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一些企业还是用计划经济的观念和方法来应对,没有面对市场竞争,所以当时淘汰了一大批企业。第二次“阵痛”是1998年、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当时云南没有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抓住那个时机做大国际国内市场。

  所以在今后云南产业建设的过程中,罗崇敏认为必须要突出自身的特色优势。包括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建设的现实优势,并在以下四个方面做更大的文章:第一、两烟产业;第二、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第三、现代服务业;第四、有色金属产业。

  传媒产业应将自身发展和政府扶持相结合

  另外,针对目前国内传媒业的市场化和上市的趋势,罗崇敏说:“传媒机构必须要承担两个责任,一个是社会服务责任,一个是促进自身发展的责任。一方面,政府要购买传媒机构的产品来服务于民众,在购买、管理产品的过程中,要发挥政府的作用。而传媒也应该走进市场,加快市场化进程。它既要承担公共服务职责,也要承担自身市场发展的职责。也就是说,把为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传媒机构自身的市场竞争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

  访谈精粹:

  罗崇敏:云南将大力发展四个优势产业

  罗崇敏:解放思想改革体制 构建云南现代产业体系

  罗崇敏:必须正视教育功利化、世俗化现象

  罗崇敏:国有企业需深化改革 加快市场化进程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中经在线访谈“2012聚焦两会”特别节目。今天来到演播室的是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先生,欢迎罗代表。 [03-13 10:14]

  罗崇敏:谢谢。 [03-13 10:18]

  主持人:今天想请罗崇敏代表重点讲一下“两会”期间您关注的热点话题,以及云南经济发展的问题。先请罗代表介绍一下,您作为人大代表,今年“两会”关注的重点是什么,带来哪些好的建议? [03-13 10:18]

  罗崇敏:这次“两会”我特别关注的有三个问题。一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问题,二是民生发展的问题,三是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问题。围绕我关注的这些话题,带来了几个建议,比如把学前三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建议,还提出了要进行考试立法,把公务员考试和各类考试都体现出国家的意志,使我们的考试更加公平,更加阳光。另外,我还提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建议。在发展实体经济过程中,要面对国际市场,突出我们国家特别是有些区域性的资源特点来发展我们的实体经济。当然我还提了要建立全国统一的低标准、全覆盖的,上至领袖下至黎民百姓一致性的建议。我还提了关于建立全国各民族、各区域平等完善的计划生育政策体系,应该允许生二胎,鼓励生一胎,禁止生三胎。 [03-13 10:19]

  主持人:您在“两会”期间提出一个比较引人关注的建议,要求深化教育体系改革与价值建设,究竟什么是价值建设? [03-13 10:22]

  罗崇敏:这是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来和大家一起研究的一个命题。教育发展到今天,经历了自然主义、存在主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实用主义、构建主义等各个阶段,这些教育思想流派对促进人类的教育,促进中国的教育都起了一定的积极的历史作用。但现在我们要面对整个人类,特别是我们国家教育的功利化、世俗化,教育的时空价值不断降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反思人类的教育,反思中国的教育,应该有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使教育回归它的本真。我始终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价值活动。 [03-13 10:23]

  罗崇敏:根据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我们的教育比较回归教育的本真和本质。教育本身是构建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价值的社会活动。基于此思考,我提出价值主义教育思想,最根本的就是回归教育,实现发展人的价值的本真。教育的根本价值是为真、为质、为实、为和,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使人成其为人,使人成为有价值的人,使人成为信服的人,使人认知生命的价值,增长生存的智慧,培养生活的信仰。那样一种价值思想对我们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对我们的教育政策进行完善,对我们的教育过程进行调整,对我们的教育评价进行完善。这样我们才可能全面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才可能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合格的中国公民和世界公民的职责。 [03-13 10:24]

  主持人: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中央财政已经按全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经费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4%编制预算,云南作为西部地区如何确保这部分经费最大化效果,您认为当前云南在教育经费方面急需投入哪方面? [03-13 10:26]

  罗崇敏:总理在报告里面讲到今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要达到4%,实际上在前三年我们就达到了,因为我们的GDP总量少,我们财政最大的特点是产业单一化。按这个指标我们几年前就达到了,但我们真正教育经费的支出总量是不大的。云南在教育投入方面最急需的还是办学条件的改善,我们刚刚完成了普九的任务,农村中小学校舍按普九严格验收的标准是低标准的,按新标准我们还有1000多万平方米的校舍需要拆除重建,我们还需要100多亿资金。所以,我们今后的投入是重点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的投入,是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的改造,包括中小学设施、设备的增加和完善。这方面的投入今后十年,最少要投资300多亿。 [03-13 10:27]

  主持人:您作为今年参加“两会”的代表,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即经济学博士。您刚才谈到了一些和教育有关的话题,我注意到您前几天发了一条微博(http://weibo.com),提出要发展实体经济就要对房价进行合理的调整,才能理性看待房地产行业的暴利化趋势。您认为云南或是西南地区是否也有楼市绑架实体经济的现象?与东部发展地区相比,云南地区楼市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03-13 10:29]

  罗崇敏:云南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全国,乃至国际整个经济环境。云南城市化的进程相对来讲是缓慢的,云南有它地理地貌的特征,我们的公益化水平是不高的,所以云南楼市绑架实体经济的问题不十分突出。云南的房价,昆明平均是5000多一平方,与北京这些地方相比,我们楼市绑架实体经济特点是不鲜明的。但我们房价的控制,房地产的开发,还是在比较有序的环境里进行的,与我们的城市化、公益化和现代产业的建设基本适应,但我认为房价理性回归,利用政府的力量,利用市场的力量,两个力量来适度的调整房价是应该的。在云南,特别是在昆明,我认为房价的稳定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我们的楼市,我们房地产的发展,与城市化的推进应该说还是基本协调的。 [03-13 10:30]

  主持人: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与14个东亚、南亚国家毗邻,是我国在陆上与东南亚直接相通的地区,具有独特的地区优势。您认为云南“桥头堡”战略产生了哪些影响?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云南有了哪些“阵痛”,最终是怎么克服的? [03-13 10:32]

  罗崇敏:在大力实施“桥头堡”战略中,给云南的经济振兴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当然也带来了挑战。云南已经从后方走到了开放的前沿,原来是沿海开放,现在“桥头堡”战略实施是延边开放。云南与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国家相邻,我们的国际市场份额在增大,国家的竞争力随之也将得到提高。在文化方面也带来了机遇,现在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等面对东南亚,面对南亚区国家进行开放与合作,这样对我们社会事业的发展也注入了动力。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工业产业、现代服务业三业中给云南都带来了机遇,特别是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现在到云南来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加,还有现代农业,云南在实施高原特色农业的战略。泰国、越南已经对云南的特色农产品,对云南生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给予高度的关注。特别是泰国,我们和他们在蔬菜、水果等等方面的贸易大幅度的增加,但也面临着挑战。挑战是在实施“桥头堡”过程中,怎么进一步的转变我们的观念,深化体制改革,加大产业培育的力度,来适应国际竞争。对我们来讲也是个考验,特别是云南在文化背景上有几个特点。一是四季如春,这会带来人的性性格温吞,没有跌宕起伏的性格,视野不开阔。二是多民族多元的小文化,容易产生夜郎自大,这些是不适应“桥头堡”战略的。所以我们要实行思想的解放,体制的改革。 [03-13 10:33]

  罗崇敏:云南大的“阵痛”起码有两次。一次“阵痛”是改革开放初期云南的一些轻工业,特别是关系民生的轻工业发展是比较快的,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很多企业没有面对市场竞争,还是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观念、方式方法来应对现代服务业、轻工业,所以淘汰了一大批。所以云南轻工业的发展是滞后的,本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云南的轻工业发展是快的。第二次“阵痛”是1998年、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没有及时地调整产业结构,把我们烟草产业做大,没有用烟草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其他的产业,包括机械方面的产业、农业产业的发展,还有信息产业。那个时候本来是云南烟草产业发展的最好时机,没有抓住那个时机做大国际国内市场,没有形成“三分天下云南必进其一”的格局,现在云南的烟草只占中国的1/5,按道理云南的烟草占到中国市场的1/3才是正常的。当然还有一个值得总结和吸取的教训,我们在云南产业建设过程中,必须突出我们的特色优势。我们的高原特色农业,还有冶金产业,这些是我们的优势,但是到现在为止优势产业还没有异军突起。我们要很好的反思总结,在反思总结的基础上面对现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机遇,抓住这个机遇,来构建云南的现代产业体系。 [03-13 10:35]

  主持人:您曾出版过关于中国现代产业建设的专著,您认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体制、资金、科技、人才这四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以云南为例,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优势在哪里,面临哪些困难? [03-13 10:40]

  罗崇敏:我认为人类社会活动无非就是以人为主体,将资源转化为财富,实现人类全面发展的过程而已。这些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人力资源。财富包括物质财富、文化财富、精神财富。产业存在着将资源转化为财富的历史任务,必须以产业作为载体实现资源的有效转化。我原来写过一本书,叫《中国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论》,系统的研究了中国产业建设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走势。结合云南的实际,我认为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必须进一步的发挥我们的优势,包括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建设的现实优势,三个优势充分的研究和发挥。研究和发挥这三方面的优势,我们也许会在四个产业上去做更大的文章。第一,两烟产业。第二,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第三,现代服务业。当然还有个很重要的就是有色金属产业。这四个产业是我们云南的优势,优势在于我们有资源,我们有产业的积淀,我们有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区位优势。 [03-13 10:42]

  主持人:您之前在红河自治州担任党委书记时,曾推出七项改革,其中包括推动国企市场化,在全州13个县推行乡党委班子,直选改革教育体制,5到15万年薪招聘33所中小学校长,完全采用公司化运作。您是如何看待这些改革的? [03-13 10:44]

  罗崇敏:改革是民族的脊梁。我们面对不可逆转的改革潮流,改革是每一个履职干部应该肩负的职责,当然改革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发展包括推进经济的发展、社会事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等方面的改革。我觉得现在评价为时过早,今后历史会做出评价。但我坚信一点,我和我的同事们所推进的这些改革,始终坚持了发展至上,和谐为要基本的观点和原则。这些基本的观点和原则现在不会过时,未来也不会过时,因为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乡镇党委班子直选今后是必须要走这一步的,这是民主政治建设的起码要求,要赋予民主、赋予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决权和监督权。选决权我认为是基本的权利。有些传统机构就是要公司化运作,必须要走向市场,当然走向市场必须要贯彻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必须要坚持核心价值,这一点绝对不能动摇。包括你说到的我在红河州的时候推进州属企业市场化,90%以上的企业全部进行改制,提高市场化程度。这样的改革实践证明是对的,是富有生机和活力的。 [03-13 10:45]

  罗崇敏:所以这次我就建议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市场化进程,这是必然的。当然还有教育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七年前的改革与我们国家现在提出的改革方向没有变,它是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当时国家制定的改革政策的指导下来进行的。当然法律法规和政策也是在改革的实践中来进行调整的。所以,我认为没有错对之分,改革到底它的成效怎么样,要用历史来证明。也许我在时证明不了,去时会来证明。 [03-13 10:46]

  主持人:国有企业的市场化和私有化之间是什么关系? [03-13 10:47]

  罗崇敏:两者之间有联系,更有区别。私有化和市场化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的国有企业通过改制以后,提高它的市场化程度。比如国有企业可以改为股份制企业,不完全是私营企业,国家可以控股,也可以不控股,以股份制的形式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私有化是国家完全不参与、不控制的,完全是私营企业,是股东的经营行为和经营模式。我在主张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市场化进程,提高市场化水平。包括现在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应该进一步深化改革,不然国有大中型企业今后的活力肯定要下降。 [03-13 10:48]

  主持人:我还注意到由您改革的红河传媒集团最后是解体了,对这个结果您怎么看?对目前国内传媒业的市场化和上市的趋势您是怎么看的? [03-13 10:49]

  罗崇敏:我认为这是必然的趋势。传媒机构必须要承担两个责任,一个是社会服务责任,一个是促进自身发展的责任。国家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是属于公共服务方面,必须要体现国家的意志,政府要购买它的产品来服务于民众。在购买管理产品过程中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应该体现国家的意志,体现民众的意志。但是传媒应该走进市场,加快市场化进程。不但走进国内市场,还要走进国家市场,两个方面我们都要推进。它既要承担公共服务职责,也要承担自身市场发展的职责。这样才是我们今后改革的路子。也就是说,把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传媒机构自身的市场竞争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 [03-13 10:50]

  主持人:今天,罗崇敏代表还给我们带来了一本书,这本书重点介绍了罗代表进入政界以来的经历和最近的改革以及社会的反响。您怎么评价您从担任红河自治州党委书记以来,包括担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推进的一系列改革,遇到的阻力和成就。 [03-13 10:52]

  罗崇敏:王开林先生写的书我浏览了一下,应该说是比较客观真实的,记录了我履职的过程,实际不是一个“奇官”,而是《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用了“奇官”两个字。实际我在生活上最有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在工作上最没有的特点就是有特点。我完全是一个自然人的生活状态,在工作上,我的一些思路、一些思考、一些研究和一些实践,以及具体活动和一般干部有些区别而已。其实我任何一个地方履职都是以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就是刚才我讲的发展经济、发展事业、发展人,改革只是一种手段。我在履职的过程中之中坚持“四为”履职风格。我经常这样讲,要向历史证明我来过,要向历史证明我改变过。意思就是说我到红河州,我到教育厅,我曾经来过红河州,来过教育厅,我曾经改变过红河州,改变过教育。特别是教育,我不仅是在教育厅中改革,面对人类和中国的教育,来反思、来研究,来进行实践,这样意义更大。对我自己的评价,我始终有一个观点是要由历史来评价,但有一点我不怀疑,不枉此生,不枉此行。 [03-13 10:53]

  主持人:观众朋友,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感谢罗崇敏代表来到这里。 [03-13 10:57]

  罗崇敏: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 [03-13 10:57]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