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欧竞相实施量化宽松 新兴国家调整应对海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3 15:4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欧美发达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竞相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造成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短期外资激增,为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和汇率增添了不少“麻烦”,影响了其宏观经济稳定。巴西、印度、南非等国正密切关注欧美发达国家的资金流向,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发达国家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掀起的这股“货币海啸”,以避免本国经济遭受冲击。

  巴西—秘鲁—阿根廷 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连日来,巴西总统罗塞夫多次严词批评发达国家推行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货币海啸”。3月初,她在一次改善全国建筑业工作条件的会议上指出,面对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发达国家不是通过提高投资能力来摆脱危机,而是采取货币扩张政策,把自己的问题转嫁给其他国家,给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造成经济困难。随后,她又在访问德国期间再次强调,巴西政府将采取措施保护本国经济,防止巴西货币雷亚尔在大量美元输入情况下过度升值。

  据巴西媒体报道,最近3年,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在全球金融市场注入了大约8.8万亿美元的巨额资金,这几乎相当于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巴西经济总量的4倍!欧洲中央银行为激活欧盟国家的信贷体系,避免负债国家“倒债”和欧盟经济衰退,去年12月为523家银行提供了4891.9亿欧元信贷,今年3月1日再次向800家银行提供总额为5295亿的欧元信贷。

  哥伦比亚《先锋报》11日发表评论说,罗塞夫所提出的“货币海啸”令人警醒。某些发达国家所实施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它们来说是“颇有成效”的,因为“贬值”了的美元和欧元的确已淹没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场,发达国家成功地避免了本国市场的崩溃并且保证了重振经济的基础,而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一再升值,通胀压力不断加大,从而降低了其出口竞争力,损害了其农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巴西财政部长曼特加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欧美国家为市场注入资金时,这些国家的金融机构却在新兴市场国家寻找出路。”

  目前,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利率存在巨大差距。主要发达国家的银行实际利率已降至历史最低点。例如,美国银行的年利率在0.25%以下,欧盟年利率只有1%,日本银行利率更是在0.1%以下。而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利率相对较高,巴西扣除通胀因素后的实际年利率是4.9%,印度尼西亚为2.1%,俄罗斯为1.8%。欧美金融机构看好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和金融投资的收益性,将新注入的资金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些国家的市场上,致使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不断升值,其结果是削弱了新兴市场国家的生产竞争力和外贸出口能力,同时加大了其国内消费市场的通胀压力。

  巴西是最突出的例子。今年以来,大量外国资金流入巴西市场,造成巴西货币雷亚尔持续升值。截至3月1日,雷亚尔对美元的汇率已上升8.38%,当地工业界和外贸出口商叫苦不迭。巴西化学工业协会称,由于本币升值,出口不利,巴西有447种化学产品已停止生产。

  《巴西利亚邮报》的一篇报道举例说明美欧投资者如何在巴西金融市场“淘金”的过程。报道说,投资者先在欧洲市场上申请获得年利率为1%的100万美元信贷资金,然后将这些钱投放到巴西市场。在按规定缴纳6%的金融交易税后,美欧投资者用这些资金购买巴西年利率10.5%的固定收益债券。一年后,投资者即可获得9.87万美元利息。在扣除20%利息所得税后,投资者仍有7.89万美元的高收益。最后,投资者将这些资金返回欧洲,在偿还信贷本金和利息后,数万美元的纯收入就这样轻松地“不劳而获”。这些投资在巴西金融市场上“绕了一圈”,不仅没有形成生产力,相反,却为美元持续贬值和巴西货币升值创造了条件,间接地削弱了巴西生产竞争力。

  面对这股“货币海啸”,巴西政府3月1日宣布,对来自海外的3年期以下信贷融资将课征6%金融交易税。同一天,巴西央行两度干预外汇市场,收购5亿美元,以减少美元流通量,防止本国货币过度升值。同时,巴西央行还考虑进一步降低基准年利率,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利率差距。

  与巴西不谋而合,其它拉美国家近来也相继调整政策,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继秘鲁央行2月份入市干预之后,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3月1日向国会提出两项提案,即修改阿根廷中央银行章程并废除《自由兑换法》,目的是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限制投机性资金,将更多的外汇储备用于实体经济发展。3月9日,南方共同市场各成员国和联系国的经济部长及央行行长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签署一项协定,决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抵制来自发达国家的“货币海啸”。

  (责任编辑:刘潇潇)

  

  印度

  央行直接干预市场

  印度孟买MCX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舒穆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一个时期以来的量化宽松政策影响,包括印度在内的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问题加速恶化,发达国家的货币扩张政策和经济渗透已对这些国家的实体经济造成一定冲击。因此,他表示完全赞同罗塞夫的观点,即发达国家所实行的货币扩张政策给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带来了极大危害。

  事实上,自2010年11月美国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印度经济一直面临政策困境,一方面通胀率连续维持高位,另一方面高利率刺激美元资本大量流入,严重影响了印度的汇市和宏观经济稳定。印度央行行长苏巴拉奥认为,虽然印度的经常项目逆差问题需要大量资金弥补,但资本流入的构成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同许多新兴市场国家一样,随着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推动大量外国资金流入印度,卢比对美元的汇率大起大落,出现剧烈波动:持续升值后急剧贬值,随之而来的是大幅反弹,曾在单个交易日对美元汇率的涨幅达到2%。为了稳定卢比币值和印度经济,印度央行被迫从去年10月起出台了包括直接干预外汇市场等多项严厉管制措施。12月中旬,印度央行又在抛售美元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打击外汇市场投机行为的举动。

  南非

  实施积极财政金融政策

  南非储备银行副行长恩托皮莱·克甘亚戈3月1日在一次投资大会上表示,全球金融危机如期波及南非。面对这场危机,南非采取了积极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及早做出决定将危机影响降到最低,保持南非经济持续温和发展。但是大量资本的流入给南非的汇率政策造成巨大压力,使南非政府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复杂化。

  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造成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南非国内的食品价格。大量外部资金的流入,导致的最直接后果是南非财政环境恶化,汇率大幅波动和居高不下的通胀率:2011年12月南非通胀率为6.1%,食品通胀率达11.1%。兰特的大幅升值以及粮食和石油价格的上涨,推高了最低工资,使单位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使南非的就业形势恶化,经济增长步伐减缓。

  针对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南非财政部长普拉温—戈尔丹曾批评说,在高度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中,这种全然不顾他人的做法使发展中国家被迫采取更多应对措施以降低美元大量流入市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南非政府就从财政和货币政策上进行了积极应对。特别是在货币政策方面,实行了灵活的通胀目标框架政策,以确保国内经济的稳定。南非认为,稳定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是应对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挑战的最好办法。(吴志华、颜欢、廖政军、苑基荣)

  点 评

  洪平凡(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美元和欧元是世界上最大的两种国际储备货币。全球外汇储备的60%和20%左右分别是美元和欧元资产。美国和欧洲竞相实施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损害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首先,量化宽松政策造成了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短期外资(热钱)的激增,严重影响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其次,美欧将其主权债务成本转嫁给持有很高外汇储备的新兴市场国家。再次,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欧洲央行所持资产大幅增加相应的是在负债表中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即基础货币的大幅度上升。未来,如果美国和欧洲货币当局无法迅速有效地回笼这些庞大的基础货币,新兴市场国家将会承受通胀和国际储备货币贬值给其带来的损害。因此,国际社会现在必须警惕欧美量化宽松竞争给世界经济带来的风险。

  王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人员):无论美联储是否在近期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都不意味着美联储在中短期内会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即便美联储不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但在没有利率空间的情况下,今后美联储以其他方式的宽松货币政策也会频繁使用,否则,美国经济和金融运行将找不到更有效的牵引力。宽松货币政策与美国经济的刺激和金融的运行已然形成了一种依赖性关系。如果美联储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随着美元流动性的进一步增强,亚洲国家将面临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亚洲国家的货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从而导致贸易出口受阻,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其次,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亚洲国家的货币政策也开始转向宽松,再加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其所面临的国内自身通胀和输入性通胀双重压力越来越大,进而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平衡宏观调节的难度也会加大。

  (责任编辑:刘潇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