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减税该减谁的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4 01:0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林采宜

  上市公司业绩成长是证券市场繁荣的基础,救活了实业,股市的生机自然可期

  3月11日,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期间,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证监会正在和有关部门探讨资本市场税收优惠政策。”

  结构性减税是今年社会各界的普遍预期。然而,实体经济尚未冒出减税的火星,资本市场却已在试图点燃减税的火把,颇有些“点错火”的味道。

  根据国家统计局3月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1~2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回落3.4个百分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2.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进出口面貌亦显低迷。根据海关总署3月10日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7.3%,增幅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尤其是2月份,进口增速大幅超过出口,贸易逆差超过300亿美元,创1989年以来的新高,靠净出口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

  另外,根据央行发布的2012年2月金融统计数据,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107亿元,同比多增1730亿元。但从信贷结构来看,企业贷款主要体现为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增长有限,可见投资需求仍然疲弱。此外,一些行业分析师通过调研和推算,发现商业银行月份日均贷款余额不到月末余额的50%,这个数字说明,将近一半的贷款数量是月底各家银行“冲规模”突击出来的数据,实际流向实体经济的贷款规模同比是萎缩了,而不是央行统计数据所显示的“同比多增”。在宽松的政策基调下,存款准备金率一降再降,流动性是增加了,但增加的流动性不是走向实体经济,而是走向虚拟经济,这一段时间的股市“回暖”,应该说跟流动性宽松有着比较直接的关系。

  PPI同比持平,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需求疲软,也进一步证实了实体经济的投资需求仍在探底过程中。在出口滑坡、实体经济持续疲软的宏观环境下,结构性减税是今年社会各界的普遍预期,而结构性减税的重点在于“结构”,什么样的税收结构才能有效实现“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实现经济转型”这一既定的政策目标?换言之,减税究竟该减谁的税?

  真实的成长来自于实体经济的增长,而我国目前的税收现状是,70%的税收来自企业流转税,这些税负最后都通过产品的价格通道转嫁给了最终消费者,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整个社会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税收机制没有对实业投资起到正向激励作用,是目前我国税制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而资本市场税收优惠政策,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在刺激虚拟经济的增长,对于活跃证券市场的交易是有利的,对实体经济的复苏却是雪上加霜。

  减税是政府投放于市场的重要财政资源,滋养哪块哪块活。就目前的中国经济而言,哪一块是健康增长的基石、最需要政府财税政策的扶持?面对大量嗷嗷待哺的中小企业,答案不言而喻。

  当然,也有人说,税收优惠有利于活跃证券市场,为企业创造更好的股权融资环境。而笔者认为,股权融资,如果没有实业经营的业绩作为保障,那只能是沦为圈钱的游戏。长期来看,上市公司业绩成长是证券市场繁荣的基础,救活了实业,股市的生机自然可期。反之,如果税收政策的调整引导资本重金融、轻实业,则必然导致更多的资本流向虚拟经济、推升金融市场泡沫的产生。

  (作者系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研究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