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日本获准购买650亿中国国债 易纲:两国合作潜力巨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4 10:4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昨天,日本财务大臣安住淳表示,中国政府已经同意日本政府购买最高65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国债,这是日本方面首次公布获准购入中国国债的具体额度。

  易纲:对日本购买中国国债表示欢迎

  

  根据日本当地媒体报道,日本政府将通过外汇基金特别账户在限额内逐渐开始投资中国国债。日本财务大臣安住淳同时表示,65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对于促进中日两国的经济联系是恰当的。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对此表示欢迎:

  易纲:“我们欢迎日方在达成协议的框架下,对中国的债券市场进行投资,同时我们也会在日本国债市场上或者固定收益市场上进行投资。总之,我觉得中日两国在双方固定收益市场上,特别是在国债市场上,这样相互的投资和共同的合作,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谭雅玲: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事实上,在欧美经济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作为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的美国国债持有国,中日双方都开始寻求各种方法,减小美元贬值的影响。去年12月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访华时,中日两国领导人就日本政府购买中国国债达成一致。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日本购买中国国债不仅代表了人民币资产稳定性得到发达国家的认可,更体现出经济危机之后,各国在外汇投资上努力地寻找着分散风险的办法:

  谭雅玲:“这首先是中国市场化和开放程度的一个体现,日本来买中国的国债可能也是市场、各国央行多元化的一个政策或者结构的配置。相对于,中国的市场她的状态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她的避风险的能力或者是财产价值的安全系数可能相对来讲使日本做出了这样的抉择。我觉得这是全球化的一个必然结果。”

  谭雅玲: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时一日的事情

  

  与此同时,中国也不再把“鸡蛋”,全都放在美国国债这个一个“篮子”里,日本国债也成为了中国外汇储备的一个重要的“篮子”。

  尽管日本财务大臣安住淳指出,正式买债的时间还不确定,也不太可能一次性大规模买入,不过获准购买中国国债对中日双方来讲还是创造了一个历史。有人说,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似乎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我们在国际金融领域里成为主导一方的日子就要来了。不过,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我们的资本项目并没有完全开放,这样的想法现在太乐观了:

  谭雅玲:“因为任何一个货币的多元化组合可能是方方面面的,而它的整体的功能的体现是一步一步来实现的。而相对于日本买我们国家的国债,包括结算问题、或者我们走向海外的问题,实际上都是局限在个别国家或者很少数的国家,所以我觉得人民币国际化的路途还很遥远,并不是那么乐观。不是我们做一种对策、或者说一种措施,人民币国际化就即将实现,市场的这种调侃过于乐观和过于理想化了。”

  谭雅玲:买卖是市场行为

  另一方面,为了规避风险,中国也早已不再将美元视为外汇储备投资的唯一渠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更是如此。数据显示,中国从2010年转而积极投向被认为比较安全的日本国债。去年4月,中国净买入日本中长期国债1.33万亿日元(折合162亿美元),创下历史记录。

  谭雅玲表示,这恰恰体现出我们多元化、分散风险的投资思路:

  谭雅玲:“多元化储备结构,不是单一押注在美元上,过去我们没有买过日本国债,现在不是也拥有日本国债了吗?日本原来没有买中国国债,现在也在买中国国债了。”

  不过,日本财务省3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中国净减持日本国债1097亿日元。谭雅玲解释说,既然是投资,买或是卖,当然要看赚不赚钱:

  谭雅玲:“第一它是随行就市,是根据价格来决定它是卖出还是买进。那时候我们卖的时候正是日元最高的时候我们这种做法不对吗?他是一个市场行为啊。”

  易纲:中方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

  同样,当有记者问到,中国会不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增持日本国债的时候,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表示,在扩大对日元投资的问题上,中方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

  易纲:“如果说有一个阶段,日方非常担心是不是投资太多了,日元会升值,那个时候我们就会少投资一些;如果有一个阶段,大家觉得各种条件都比较好,非常欢迎互利共赢,我们也可以考虑多投资一些。”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