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金融机构的发展条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1 01:5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谈儒勇 吴滢
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的孟加拉国乡村银行(Grameen Bank)在现代金融史上开创了微型金融的新篇章。经过近40年的发展,它将金融服务带给了数千万社会底层人士,并且引导了世界其他国家微型金融的发展。我国微型金融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微型金融发展需要的制度基础、资金支持以及相应的监管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建设的途径。
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遇到多方面的阻碍,其中缺乏金融支持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应该建立对口的小微金融机构,针对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频、急,缺乏有效抵押物等特点设计相应的金融产品。而我国银行体系以体型巨大,服务于国企、大型民营企业、城镇居民的国有控股银行、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为主体,其业务结构、产品类型和信贷门槛让绝大部分小微企业望而却步,转而求助于民间金融甚至非法金融。可以说,小微金融机构的缺位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应结合我国政治、经济、金融结构实际情况及需求,借鉴国际上微型金融机构的成功案例,全方位探索建立小微金融机构的制度基础和发展条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何为小微金融机构?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小微金融机构与大型金融机构的区别。人们往往容易产生一个误区,认为规模小的金融机构就是小微金融机构。这种仅从规模大小进行判断的观点是片面的。小微金融机构服务对象与大型金融机构不同,面对的需求及风险也截然不同,仅仅照搬成熟的大型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来建立小微金融机构是行不通的,所以对小微金融机构有一个较为合适的定义是研究小微金融机构的起点。
第二,小微金融机构在国际上的主要模式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通过研究和学习国外小微金融机构的成功案例,整理其主要发展模式。通过调研我国小微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发现其不足,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第三,开发适合小微企业经营特点的金融产品。银行提供的传统信贷产品以抵押贷款为主,通常需要一定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或国债等有价证券作为抵押或质押。而小微企业通常因为缺乏符合条件的抵押品,无法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小微金融机构如何在业务对象缺少抵押品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克服信息不对称,在提供信贷服务的同时控制好风险,是小微金融机构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借鉴国外小微金融机构发展的成功案例,研究以“联保贷款”为代表的国外小微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在国内的改进和运用。“联保贷款”有效地克服了借款者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抵押品缺乏的问题,其适用条件包括社区人员流动低,联保成员间以及成员与金融机构间信息交流充分,联保成员间人际交往频繁,成员之间信任度颇高等。如何针对我国具体的经济金融环境以及小微企业的特点,在“联保贷款”理念的指导下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第四,放宽小微金融机构的还款率要求。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大,抗风险能力弱,信息披露不充分,企业治理不完善,易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这些特点决定了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显著高于国企及大中型企业。如果对小微金融机构实行与大型银行一样的还款率要求,一方面使得小微金融机构将风险较高的小微企业排除在外,特别是高科技企业,阻碍了科技的进步;另一方面,大量资金将花费在前期信息收集、资格审查以及信贷合同执行等方面,造成资源浪费。
因此,放宽对小微金融机构还款率的要求,可能是促进小微金融机构健康发展、提高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五,放开利率管制。面对小微企业的高风险性,小微金融机构只有通过差别定价才能避免信贷配给的问题,覆盖风险,进而优化资源配置。以小微金融机构为突破口,放宽利率管制,在促进小微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积累一定经验。
第六,监管属地化。针对小微金融机构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泛等特点,需要探索用地方政府为主体的扁平式监管模式取代现有银行业垂直监管模式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路径。地方政府设立相关部门来监管本地区小微金融机构,同时提供业务指导及培训等服务。
第七,走出资金需求方互助合作的误区,小微金融的发展应该主要依靠外部资金流入。借鉴小微金融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的经验,探索如何引导发达地区甚至国外资本流入小微金融机构,为我国小微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