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哪来灵异事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1 01:5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黄湘源
郭树清的两次不小心的趔趄,无巧不巧地都被人和股市的意外暴跌联系在了一起。然而昨天股市又跌了,难道郭主席又摔跤了?
市场如此喜好拿郭主席的一言一行和股市的一涨一跌说事,与其说是灵异说的迷信作祟,还不如说是政策市情结的阴魂不散。套用一句《论语集注》的话来说,就叫做:其辞若有憾矣,其实乃深喜之。
曾几何时,市场不还在为郭主席说了一声“蓝筹股具有罕见的投资价值”而欢欣鼓舞吗?
市场的目光如此集中地聚焦在证监会的新主席身上,一点也不奇怪。一方面,郭氏新政锋芒毕露地剑指分红、新股发行和退市等一系列制度性弊端,让人不能不对中国股市的二次改革产生期待;另一方面,郭主席似乎还不怕越位,出人意料地一再直接喊话,力挺蓝筹股投资和长期资金入市,这对于正在殷切期待走出这一段阴冷熊市的人们来说,不啻是“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心窝”。
不过,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笔者以为,中国股市成亦政策市,败亦政策市。
据笔者的观察,中国股市当前缺乏的并不是问题的发现和创意的发掘,而是突破和推进改革的智慧和勇气。发现和提出几个为什么也许并不难,难的是改革的意愿如何付诸具体的行动。
在这方面,具有明确方向和战略目标的深层次改革,和反映一定时段一定阶层利益诉求的政策,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这也是人们为什么常常非常遗憾地发现,他们所曾经那么热切拥护的改革,到头来不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走向了它的反面。
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现已走到其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中国股市的改革何尝不也是如此?从“IPO不审行不行”,到“审核制还是注册制并不是新股发行问题的核心”,换掉的并不是中国的新股发行制度要不要改革的说法,而是改什么不改什么的关键之所在。前者切中了圈钱体制的真正要害;而后者,如果意味着未来在新股发行体制方面的一切后续改革,必然并且也只能是在并不触及根本的前提下,有条件地渐次推进。
问题并不在于改革的大道理说得中听不中听,而是很多方面的具体政策会不会在大帽子底下开小差,一来二去地变了味。
比如,如果不愿意让改革过多地触动既得利益,不去狠狠打击圈钱寻租的内幕交易,光盯着跟风炒新进行行政干预,打苍蝇不打老虎,那么,这样的所谓改革真能有什么成效吗?
中国的股市,其实并没有灵异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