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从美元的角色演变看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2 01:4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白又戈

  美元在战后迅速崛起成为最主要的国际货币,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历史、政治、经济背景。本文选择美元作为跨国贸易交易媒介的角度,梳理美元演变成为国际货币的历史线索,以期对探索人民币国际化路径有所启迪。

  马歇尔计划助美元角色转变

  二战后初期,欧洲百废待兴,经济重建成为各国政府的当务之急。然而,当时西欧各国普遍缺乏黄金储备或国际性可兑换外汇,这使得当时欧洲内部的跨国贸易因支付机制无法有效运作而陷入困境。市场上急需一种可广泛接受的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用于恢复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美元被西欧各国不约而同地选择成为跨国贸易的计价和结算工具,在战后初期的西德,美元甚至一度取代马克成为国内民间商品交换的中介。一时间,美元变得炙手可热,“美元荒”遍及整个西欧。

  1948年,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向欧洲提供规模庞大的美元信用和政府援助,大量美元被注入欧洲金融市场。此举不仅对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发挥了关键作用,也为美元转变成为战后最重要的国际货币提供了绝佳机会。

  1958年,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均实现了货币可自由兑换,马克、英镑、法郎等亦相继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然而,美元并没有因此而退出欧洲地区的跨国贸易,相反,仍然继续异常活跃地扮演着交易中介的角色。麦金农(Ronald McKinnon)通过分析国际货币的运作机制,为这一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麦金农指出,战后出现的所谓国际货币在市场上的流通,是以不同国家的商业银行之间将持有的外汇头寸进行相互买卖兑换而得以实现的。

  举例而言,当年的法国某商业银行可以选择持有美元、英镑、马克、瑞典克朗等多种外汇头寸,并将这些外汇头寸分别存入该行在这些货币所在国商业银行开立的账户。假设一家法国的企业需要进口瑞典的设备,向法国商业银行提出向瑞典出口商支付瑞典克朗的请求。这家法国商业银行向法国进口商收取法郎后,将持有的等价瑞典克朗出售给瑞典的商业银行,由其代为支付给瑞典的出口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瑞典克朗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交易不活跃,或者由于国内通胀有可能出现货币贬值,那么,法国商业银行持有瑞典克朗头寸,则意味着承担过高成本以及有可能出现的汇率风险。因此,即使瑞典克朗本身属于可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法国商业银行仍不会选择长期持有该类货币的头寸。

  作为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欧洲国家之间的跨国贸易结算逐渐集中在美元、英镑、马克等少数几个主要国家的货币上,其他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则相继退出国际金融的流通领域。因此,战后美元演变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美元在国际经济、贸易和投资活动中淘汰其他货币而成为跨国交易媒介的过程。

  事实上,美国战后凭借其政治地位和经济规模的优势,使得美元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的认可和使用,成为国际市场石油、黄金、有色金属、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交易的计价和结算工具。

  石油贸易与美元国际货币的功能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起,美国为了控制国际收支恶化,采用一系列限制资本外流的措施。欧洲美元市场因此得以形成,并取代美国在岸的银行体系,承担起向全球提供美元流动性的重要角色。美元离岸市场的兴起,标志着美元的国际货币角色进入一个全新的流通领域。由于参与货币流通的双方均不是来自于美国本土,美元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美联储的监管和控制,成为被经济学家称为“第三方使用”的、单一的跨国交易计价和结算工具。其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是,美元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全球石油贸易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形成对全球石油供应的垄断。石油输出国因石油价格提高每年可产生高达数百亿美元的巨额贸易顺差,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国际市场对美元交易性需求激增,并给一些缺乏美元的石油消费国带来货币支付的困扰。由于美国70年代早期仍实行限制资本外流的各种措施,许多国家不得不在欧洲美元市场寻求贸易融资。

  国际清算银行统计表明,70年代中期,石油输出国组织是欧洲美元市场上增长最快的美元资金供给方。石油贸易迅速扩张直接推动了欧洲美元市场的空前繁荣。根据国际清算银行估计,1976年12月,欧洲外币存款规模迅速增至约3000亿美元,是1968年外币存款的9倍以上。有经济学家形容说,当年欧洲美元市场就像一个巨大的国际管道,把石油顺差国的短期和中期美元资金通过复杂的欧洲银行货币兑换和支付体系,输送到世界不同地区的石油逆差国手中。

  具体地说,欧洲美元市场在调节石油输出国资金供给方与石油进口国资金借款方的货币错配与国别错配方面,发挥着货币转换的中介作用。例如,石油输出国投资者希望持有的可兑换货币的资产组合与石油进口国借款人希望借入的货币组合不同,可能因此会发生货币错配问题;或者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在石油消费国家中,有的商品出口大国如德国、日本等拥有过多的美元,而另一些石油贸易逆差国家,如澳大利亚、巴西、瑞典等却遇到美元不足的麻烦。美元的国际货币角色以及美元离岸市场的灵活运作机制,为石油收入和其他货币在国际转移中的货币转化和国别转换提供了便利。

  与美元国际货币的演化路径相对比,虽然在全球金融风暴和欧债危机接连不断的国际金融形势下,人民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然而,从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结算、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以及国际资本市场投资等经济活动中仍鲜见人民币踪影这一现实来判断,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依然十分漫长。人民币欲跻身国际金融舞台,扮演主要国际货币的角色,还需耐心等待时机。

  [作者系申银万国(香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他们在说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