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2岁教授的启示:自由是创新的土壤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3 01:10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评论员 兰恒敏

   想干能干的时候不给位置干,老了、有贼心没贼胆甚至连“贼心”也没有的时候,给个处级、厅级、教授以示“安慰”。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我们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上演。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南大学22岁的本科生刘路因证明了“西塔潘猜想”而将被破格提拔为教授,无疑是幸运的。

   据说,西塔潘猜想是199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提出关于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证明强度的猜想。具体是什么,我们不懂,我们只需知道这是一道很难的数学题,10多年来海内外著名研究者一直努力都没有解决就够了。问起破解诀窍,刘路一脸淡然地说,没有什么诀窍,就是一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突然间想到了,就做到了。刘路做数学题目总会因为自己的解题步骤和思维方式很独特而自得其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刘路在数学方面乐而有成,可以算得上天才了。

   但在如何对待天才的问题上,舆论出现了小小的分歧。多数人赞同给予破格提拔和重奖,也有少数人不以为然。譬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数学家对媒体表示此举有些“荒唐”。但这位数学家不愿对刘路的研究工作作出评价。估计这位数学家认为,一位22岁的毛头本科生就因一点点成果而跟他的父辈甚至爷爷辈教授坐在一起比较“荒唐”。其实这事很好办:请这位数学家也做出一两项类似“西塔潘猜想”的成果给我们看看,那我们也赞成给他重奖。如果已经是教授而无法再破格提拔,我们民间封他个“超级无敌正教授”称号如何?出个小天才不容易,如果因为这个天才没有经过苦熬苦等就很“偶然地”得到荣誉和利益而“羡慕嫉妒恨”,就不太好了。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老是知道答案的。但他很含蓄,没有说。答案就是我们缺少一点“自由”的氛围,包括体制、机制、思想甚至心态。

   在机制方面,中南大学显然走在了前面。校长张尧学说:“这么做,只不过想发出信号:学校惟才是举,而不是惟学历和资历……大学应该是淘汰人的地方,而不是养老的地方。大学应该是让年轻人梦想飞翔的舞台,而不是懒人的温床。”这是一位尊重知识、崇尚自由、爱惜人才的教育家在办学。

   在心态方面,我们绝大多数人都算不上杰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杰出人物采取包容、欣赏、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创新需要自由的土壤,这种自由对创新者来说,是要破除内心的条条框框,“让思想冲破牢笼”;对外部来说,就是尽可能不施加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障碍。社会大环境准备好一副无限扩张的胸怀,杰出人才才能如雨后春笋滚滚而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