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银行应有明晰稳定的红利政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3 01:46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刘振冬

  银行业去年超万亿的净利润,并没有成为吸引投资者的理由,这不能不说与上市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逐年降低的分红率有关。因为投资者看到的两面是;一方面银行业高增长、高利润、高薪酬,另一面则是炒银行股不挣钱、拿银行股分红少。

  从这个角度讲,上市银行应有明晰稳定的红利政策,既可以约束银行过度扩张,也可以给股东和市场一个稳定预期。

  自2009年来,工行、中行和建行的分红比例每年下调5个百分点,由上市初期45%的分红率降低到现在35%的水平。对于这一做法的官方解释是,提高大型银行通过自身积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但是,上市银行的这种做法是否妥当呢?当然,通过利润留存支持增长的正确性毋庸置疑,可作为一家公众公司,上市银行的一些重大举措必须谨慎权衡大股东、小股东、员工以及银行自身的利益。大股东是公司的控制人,他们的利益动机与上市银行趋同,希望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保持扩张势头,而财务投资者、散户小股东的利益诉求一方面在于公司高增长进而带动股价的上行,另一方面也在于能够分享银行利润的高增长,这也正是银行路演时对投资者的承诺。

  回顾这些上市银行的表现,可以说基本满足了大股东和银行自身的愿望。统计显示,2007年到2011年我国银行业总资产、信贷总量以及净利润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1.1%、20.3%和23.6%。

  但是,上市银行对于中小股东、对于市场的整体回报又是如何呢?以今年银行业首份年报的深发展为例,2011年,该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02.8亿元,较上年增长65%。但有统计显示,23年来,深发展现金分红仅21亿元,却通过增发和配股再融资近400亿元。另有统计显示,年内,上市银行未完成股权融资(含可转债)合计2138亿元,其中A股普通股1166亿元,880亿元为定增。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暴利”的原因在于新增资产扩张过猛,“政府一发话企业就发疯”的现象在银行业同样存在。为了配合政府的刺激计划,银行业一年就无所顾忌地放出10万亿贷款。这种“顺政策”的扩张一方面过度消耗了资本金,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银行资产质量压力,最近关于不良周期回归的声音也颇多。

  故此,从银行内部约束而言,如何强化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如何约束银行业普遍“顺政策”的行为模式,应该是银行业继续深化改革的重点。其中设定稳定的红利政策也是可行方法之一。

  从狭义方面来说,红利政策就是指探讨保留盈余和普通股股利支付的比例关系问题,即股利发放比率的确定。一般惯用的有两种,一是剩余红利政策,是以首先满足公司资金需求为出发点的股利政策。另一是稳定红利额政策,以确定的现金分配额作为利润分配的首要目标优先予以考虑,一般不随资金需求的波动而波动。

  在国内银行整体财务软约束的情况下,坚持选择稳定的分红比例,也可以算是上市银行的一种自我约束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