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网民:消费何时能成第一拉动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3 01:46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商务部研究院21日发布《2012年消费市场发展报告》称,今年消费增长将保持在较快区间,预计增速达到15%左右,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将超越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对此,不少网民认为,消费成为第一引擎尚需时日,单纯敦促家庭增加支出是不够的,消费的拉动还需要配套制度改革的保障,以解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让老百姓真正敢于把储蓄转化为消费,为经济增长提供不竭的动力。

  期待消费成“黑马”

  署名“旭红观察”的博文认为,一个可预见的结果是,靠外贸出口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已一去不复返。在推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只能期待消费能高速增长。对于积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升级转型的中国经济来说,拉动消费需要发展实体经济的“精神力量”。推动消费及提振实体经济是今年的关键任务。国家宏观经济面将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将在平稳发展中静候“消费发动机点火”。

  署名郭田勇的博文认为,我国拥有广阔的国内消费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亟待开发。在内需扩大的过程中,既要重视总量的扩张,又要注重结构的调整。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因此目前扩大内需的重点是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减少政府消费对私人消费的替代。

  消费成为第一引擎尚需时日

  署名朱大鸣的博文认为,就第二架马车消费来看,大家都很期待它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黑马。我国绝大多数二三线城市处于30%至70%的快速城镇化阶段,这将对消费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是建立在实业基础上的城镇化,将会对中国是一件大好事,但如果是伪城镇化,没有实业基础的诱导,将给我们带来很大问题,甚至是灾难。启动消费的基础是增长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但消费能力的提升需要真实的增长和收入再分配,这两件事情都比经济增长本身更令人头疼,因此,短期内很难依靠这两种方式增加大部分消费群众的消费能力;如果靠货币贬值的方式逼着消费者去消费,导致的问题更大,不仅仅会诱发社会危机,还会导致欧美式的借债消费的危机。

  署名许子枋的博文认为,消费率低下成为制约中国经济保持可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阻碍。那么,制约内需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一是两大投资渠道的负效应限制了居民消费的增长。上证综指回到十年前,居民投入股市的资金收益率很低,股市吸纳大量的资金而没有产生积极的回报,影响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房价的涨速超过了消费者收入的增速,贷款购房的消费基本可看作中长期的储蓄,制约了消费者在其他方面的消费能力。二是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限制了居民消费的增长。城乡居民教育、住房和医疗等硬性支出高速增长,诱发居民预防性存储动机和行为造成消费率走低。

  消费拉动增长还需政策保障

  网民认为,消费的拉动需要配套制度改革的保障。

  署名郭田勇的博文还认为,收入差距较大是我国目前消费乏力的重要原因,促进居民消费需要通过限制垄断、健全再分配、规范企业行为等途径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分配制度。广大的农村消费市场中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而过低的收入则是农民消费增长的制约瓶颈,因此应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有助于提高社会边际消费倾向,使居民敢于放心消费。此外,继续控制通胀、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培训新的消费增长点也将对扩大内需起到积极作用。

  署名李宏宇的网民认为,在发达国家,由于生产大量剩余,消费需求决定着生产。发达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是典型的“消费拉动型”。当前面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结构调整压力,要想使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上升,必须使其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目前我国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20个百分点以上的差距,这说明消费增长无疑有巨大空间。未来刺激消费增长,还有待财政支出继续倾斜、税收结构调整和优化,以及金融信贷政策的大力支持。

  (记者 史丽 整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