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习近平接见王健林等非公企业代表 释放利好信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4 08:29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民企“玻璃门”尚欠临门一脚

   全国两会刚结束,非公企业就得到了一个信号。

   3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见王健林等非公企业代表。习近平称,非公有制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和作用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党建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扎扎实实地抓好。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姿态和信号。”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家族企业研究所所长陈凌表示,两会上针对国进民退的抱怨相对较多,加之很多领域对非公企业不准入,致使非公企业的成长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国家领导人的此次接见说明了对这些问题的重视,这无疑会进一步推进非公经济的发展。

   据记者了解,我国非公企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均由非公企业提供。但在和国企、央企等政府当“婆家”的企业竞争中,却总是遭遇玻璃门。

   记者查阅大量资料了解到,非公经济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非公企业人士也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而此次,除了规格更高以外,习近平还曾主政非公经济“领头羊”浙江,非公企业自然有不一样的期待。

  坚固的玻璃门

   “非公经济36条”7岁了,但遗憾的是,非公经济遭遇的玻璃门却依然坚固。

   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就是当时所说的“非公经济36条”。2009年,国务院专门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其中针对中小企业发展制定了29条政策措施。2010年,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36条”。

   但是,政策密集发布之后,却只闻雷声不见雨点。

   “‘36条’形同虚设,很多领域要么依然不放开,要么就是承诺放开,但企业进去后会发现有很多限制。”陈凌表示,很多政策就像画了一块诱人的饼,但吃不到企业嘴里。

   据记者了解,中国的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行业,民营企业依然难以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而已放开的领域依然设有很多的门槛。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在全国两会上呼吁,政府应在文化产业领域给民营企业平等待遇,“文化领域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资金投向,包括国家财政的资金投向主要给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文化产业单位可能很难拿到国家的钱;在政策方面也不能平等,比如电影产业,无论是制作还是放映,国有企业的占比都是少数,但是电影的两张进出口权分别给了两个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张没有。”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36条”细则的制订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甚至至今没有设定时间表,理由大都是契机不到或者是推动力不够。这其中,来自垄断部门的阻力清晰可见。

  期待打破垄断

   又是一个春天,“进一步开放垄断领域”成为非公企业对未来新政最大的诉求。

   “民营经济是不可或缺的经济支柱,中央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但如何对垄断领域进行分割,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政府未来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会做这个工作。”全国工商联人士接受采访时分析称,非公经济发展的关键点是如何打破势力分割。

   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国内80多个行业中,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有72种,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种,而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只有41种。其中“36条”提到的“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交通、航空、电信、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实际上也多为自然垄断性行业,均被部门垄断利益所控制。

   “近几年,国进民退的现象令人遗憾,这无疑是改革的一个倒退,我希望未来的政府能给民企一个广阔的空间。”陈凌称,“产业和金融是企业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对翅膀,但中国非公企业只能在产业领域发展,金融领域很少涉及,少一个翅膀。”

   据记者了解,入股小型、微型金融机构是大多数非公企业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唯一渠道,大中型金融机构对非公企业入股存在“门槛”,即对民间投资者的资本实力、经营业、市场优势、资产质量及法人管理提出较高要求。

   全国工商联上述人士介绍,政府正酝酿进一步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等换届完成之后会鱼贯出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