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投石问路中国版401K计划 万亿养老金遐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4 08:30 来源: 华夏时报本报记者 金水 肖君秀 北京、广州报道
刘云龙终于盼来了这一天。
3月20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发布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社保基金理事会受广东省政府委托,投资运营广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存资金1000亿元,资金将分批到位,委托投资期限暂定两年。
《华夏时报》记者采访获悉,广东养老金入市在春节前就已确定,只等国务院批准。但由于此举在全国尚属首次,各方博弈异常激烈,广东先行更有投石问路的意思。
作为国内著名的养老金问题专家,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刘云龙一直在倡导中国版401K计划和长期资本战略,他对本报记者分析,在争议声中,广东养老金入市获批,是决策者和大多数民众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投出了信任票。
由于养老金在如何保值增值的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长期以来“躺”在银行里睡大觉造成了实质上的贬值,此次广东放行1000亿透露出的是管理层的谨慎心态。
“这仅仅是1.9万亿地方养老金入市的开始,第一步会比较谨慎,主要投资债券和协议存款,暂时不会考虑投资股票。”刘云龙建议,未来应该考虑向养老金定向发行一些10年到30年期的特别国债,比同期国债利息高,可以持有到期;养老金投资蓝筹股可以减免红利税;另外,国家有一些好的投资项目,可以优先考虑养老金,这样来扩大养老金投资保值增值的渠道。
人均养老金仅够“喝粥”
养老金入市的争议尘埃落定,中国版401K计划艰难起步。
《养老金帝国》作者刘云龙一直忧虑中国未富先老,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而中国的养老金战略储备严重不足,未来如何应付人口负债期的庞大养老金缺口?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两会期间表示,全国职工养老金结余1.9万亿,去年养老金收入大约为1.3万亿,支出约为1.2万亿,略有结余;从全国层面看,不存在养老金缺口。但是,这种情况可能很快就会发生变化,中国正在进入人口负债期,缺口会逐渐凸显,并且会越来越大。
“中国已经进入人口红利的晚期,但还处于中等发展中国家,如果再不做大养老金规模,建立一笔庞大的养老金战略安全储备,未来中国经济可能不堪重负,现在,财政收入动不动就是10万亿,并且连续多年增速超过GDP,实际上这就是中国的人口红利,如果不未雨绸缪,到时候,老百姓没钱,财政也会没有钱,谁来养活中国人将变成现实。”刘云龙说。
在美国锐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亚洲区负责人段嘉尚看来,中国家庭的一胎化正在加速老龄化,一对夫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的情况大量出现,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缺口会迅速扩大。
目前,中国养老金资产大约3万亿;其中,全国社保基金资产8689亿元,地方统筹的职工养老金结余1.9万亿,还有企业年金资产在5000亿元左右。这就是中国养老金的全部家当,13亿人口仅仅拥有3万亿元养老金,人均养老金仅有不到3000元,这仅仅够喝一年粥的费用,还不计算通货膨胀带来的贬值。
在刘云龙看来,中国养老金不仅数量不足,而且结构不合理,中国养老金主要依靠政府强制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是第一支柱,政府主导的第一支柱在整个养老资产中占83%;而第二、三支柱的私人养老金除少数有钱的央企和金融企业有企业年金计划之外几乎没有,而美国政府设立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计划,也就是第一支柱仅仅占13%左右;私人养老资产占87%,包括雇主设立的收益固定的DB计划和以401K计划为代表固定缴费的DC计划,还有面向家庭为没有雇主的个人设立的个人退休账户(IRA计划)。
“我们的养老资产过度依赖政府的第一支柱,应该通过财税优惠大力发展私人养老金,推动第二和第三支柱的发展,反过来降低对第一支柱的依赖。”刘云龙说。
目前,庞大的养老金资产和长期资本战略储备已经超过石油储备成为美国社会稳定的减震器,中国却在为养老金该不该入市争论不休,改革派和保守派轮番上场。反对扩大养老金储备最大的障碍来自于一些担心中国掉入“福利社会陷阱”的人士。
盘活万亿长期资本
在刘云龙看来,广东是全国养老金结余最多的省份,一方面来源于外地农民工的贡献,另一方面与广东的经济实力一直领先有关系。紧接着,江苏、浙江和山东等经济实力比较强的省份养老金也可能步广东后尘。
养老金入市第一步将推动债券和固定收益市场的繁荣。段嘉尚最近忙着公司与花旗银行合作推出基本面债券指数的事情,在他看来,国内的债券市场不活络,流动性差,债券主要集中在银行间市场,银行间债券托管额占到全国债券市场托管总额的97%。不过,他已经看到证监会下一步重点将发展公司债,形成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养老金将逐渐成为债券市场主要机构投资者。
“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养老金不可能全部配置债券和固定收益产品,我觉得应该大量配置指数产品,分享未来经济成长的收益,避免直接进入股市与散户形成博弈关系,赚散户的钱,也避免了关联人利用信息优势搞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段嘉尚说,沪深300指数现在已经被低估,养老金完全可以配置一些。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对于广东1000亿养老金入市更为乐观。他认为,各地养老金若按照30%入市的话,未来大约有近6000亿的资金可以进入股市投资,尽管这些资金并不算多,但会给股市带来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风向标。
在李大霄看来,中国的养老金规模太小,仅仅占到GDP的5%,不到股票总市值的1/10,而美国养老金资产是GDP的130%,超过美国股票总市值。
“一旦养老金规模提高到GDP相当的规模,中国的股市就拥有了超过10万亿元的养老金,源源不断地流入市场,成为长期资本,支持实体经济的创新和发展。”李大霄说,“郭树清倡导的蓝筹股、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是大道,但现在股市习惯于走小道,抄近道,养老金作为长期资本入市,将逐渐改变投机盛行的股权投资文化,当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李大霄认为,现在,养老金委托社保基金理事会只签了两年,期限还比较短,不属于长期投资,期限应该至少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
也有不同声音。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则对本报记者分析称,地方养老金与全国社保基金完全不一样,性质没有可比性,地方养老金是现收现付,随时等着要用,在保值增值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保证足够的流动性;而全国社保基金是中央储备基金,大部分是不动的,所以不会允许其像全国社保基金一样将30%配置到股票,几乎一点可能性都没有。
开启养老金战略储备
以房地产为首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都很低迷,下一步主要靠消费拉动经济,这是中国经济转型任务之所在。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金入市是解决增值保值的问题,这不能解决养老金不足的问题,也不能解决居民收入占比过低的问题。国家正在制订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分配中的比重。
那么,增加居民的收入就能刺激内需吗?
2011年,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5万亿,人均近3万元的存款,为何不敢消费呢?现实是大部分存款都是预防性存款,中国居民只敢买房地产,不动产在居民财富中的比例很高,养老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导致消费不振和经济结构的畸形;这和美国家庭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情况相反,美国是过度消费,储蓄不足。
段嘉尚认为,依靠减税和增加工资这些对于刺激消费不能立竿见影,因为人们都担心养老、医疗和教育等问题。
在刘云龙看来,从某种程度上说,养老金战略储备和财富效应是刺激内需和经济转型的牛鼻子。
他认为,目前,做大养老金战略储备有三条路径,第一是通过加大国有股权划转养老金、向私人资本出售国有股权和在资本市场变现的模式来补充养老金,做实养老金的空账,做好第一支柱;第二条路径是给予养老金进入各种投资领域提供方便,并对养老金的投资收益给予税收减免,支持养老金战略储备;第三条路径是尽快推行中国版401K计划,通过国家税收减免,做大私人养老金,发展覆盖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另外,面向家庭,针对没有单位的人群,发展个人递延税的养老金计划,国家给予税收支持,做大做强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
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都一致认为,中国现在流动性泛滥,不缺钱,但如果浪费了实在可惜,完全可以把这些流动性汇集成一个庞大的养老金战略储备,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减震器,老百姓有了养老保障和财富效应才敢消费,这些长期资本可以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和创新,并通过为居民获得长期投资收益,反过来刺激即期消费。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两个极端,一个是以财政和国有资本为代表的国家资本很强大,另一个是以外资和民营资本为代表的私人资本也很强大,中间环节很薄弱,代表普通民众的养老金社会资本很薄弱;改革不能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我们需要加强社会资本的力量,利用优化国有资本股权结构和打破垄断的制度变革机遇,大力发展养老金等社会资本,让国有资本、养老金资本和私人资本共同分享制度改革和经济成长的成果,而不是简单地把国有资本让渡,甚至廉价卖给私人资本。”刘云龙说,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消费大国和资本大国转变,未来,制度变革、技术创新和长期资本将成为下一个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