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北京乡村别样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5 06:13 来源: 经济日报

  “有机食品甲天下,最美乡村传佳话。”这是北京市顺义区北郎中村文化队自编快板中的一句。北郎中村素有“京郊百花园”的美名,每年逢蝴蝶兰、菊花花期举办的赏花活动,不仅赏心悦目,还颇具农业科技示范效果。

  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北京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食品供应、生态屏障、科技示范和休闲观光等功能已得到充分发挥。伴随城乡一体化,京郊农民生产生活大幅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正在展开。

  新产业 新生态——

  都市型现代农业全面提升

  近年来,得益于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北京步入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农业的功能不断拓展,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功能已经被现代意义上的生产、生态和生活功能所取代。

  “菜篮子”生产稳步推进。无论冬夏,在京郊大地一座座温室大棚里,总是一派花红菜绿,生机盎然。京郊的设施农业为蔬菜生产破除淡旺季局限,实现周年均衡生产奠定了基础。从发展设施农业到新建基本菜田,从区域合作到农产品应急保障,从高产高效示范创建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北京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开展得有声有色,自给率、控制率、质量安全合格率和应急保障能力稳步提高。

  沟域经济正成为京郊山区生态经济的新模式。山区是北京的生态屏障,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峰峦如聚,绿色屏障拱卫首都,短短几年,山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89.6%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延庆的“百里山水画廊”、门头沟的“玫瑰谷”、密云的“紫海香堤”、怀柔的“雁栖不夜谷”等一批特色沟域声名远播。延庆四海镇实现花卉年销售收入3500万元,全镇每年人均增收5000元。

  休闲农业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生活。在留民营村,休闲农业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吃五彩饺子宴、逛蔬菜大棚、采摘有机蔬果……目前北京郊区共有各类农业观光园1300个,市级观光示范园83个,游客们沉浸在农耕文化体验、农业观光休闲、民俗风情感受中,提升了生活质量。

  新农村 新生活——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村里加快了基础建设和环境治理。几年间,全村陆续实施了24小时供水、厕所改造、道路硬化等工程,面貌焕然一新,村民收入也大幅提高。”平谷区雕窝村村支书邢凤栓高兴地说。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管护机制初步建立。围绕水、电、路、气、热、绿化等工程,北京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13亿元。为了管好农村基础设施,北京还将管护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

  踏着城乡一体化的节拍,小城镇建设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从城乡接合部,到规划中的新城、一大批重点镇,再到新型农村社区,北京农村城镇化正以铿锵的节拍弹奏出激扬的乐章。作为城乡接合部的北坞村,过去脏乱是出了名的,如今经过改造,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现代化的小区展现在人们眼前。目前,北京42个重点镇已全部完成规划,非农产业快速向小城镇聚集,农民实现就地城镇化。

  农民收入结构多元化,增收幅度连续3年超过城市居民。多年来,北京农民的增收途径不断拓宽,从原来以工资和经营收入组成的生产性收入为主,逐步转向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收入并重。通过发展镇村企业、加大转移培训力度、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等措施,农民工资性收入比例已占纯收入的65%。

  新理念 新机制——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面积10倍于中心城区的北京郊区县过去一直发展缓慢,农村社会事业也明显滞后于城区。“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一种新的工作机制应运而生,北京市各部门实施的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给农民带来了新福利。随着公共服务向农村的延伸,资源要素向农村的倾斜,北京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城乡统筹力度不断加大,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对接。围绕整合制度、提高标准、缩小差距、覆盖全体,北京市推进社会保险从制度全覆盖迈向人群全覆盖,实现了老年保障的城乡统一、标准一致。目前,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为330元、福利养老金为250元;全市农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已达163万,参保率为93%;低保方面,北京农村低保每人每月为340元,近郊区实现城乡并轨达到500元,全市已有7.4万人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北京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多点开花,形成了9大农村金融支撑服务体系,农业信贷、农业担保、农村信用等为农民创业和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了资金支持。去年,北京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扩大到19种,覆盖全市主要农业资源近40%;全年参保农户20.88万户次,总保险金额108.35亿元,同比增长13.6%;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工作也已展开。

  农村文化红红火火,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以“魅力京郊,华彩乐章”为主题的农民运动会、“乡村大舞台”的农民艺术节、收视颇高的农民电视晚会吸引众多农民广泛参与;多彩的乐器、本色的演唱、自编的舞蹈成为一道道风景线;农家书屋、农民书画室、村民文化中心等农村文化设施,也在各郊县乡村开花结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