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文化企业“国家队”扎堆上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6 00:0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记者史晓芳

  记者近日获悉,SMG百视通与中国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启动全面业务合作。双方约定,在双方均完成法定规范流程审批的前提下,百视通最高可以获得不超过40亿元等值人民币授信支持,用于新媒体、智能电视、海外市场的发展与开拓。

  刚上市不久的百视通新媒体已发展成为全国布局最全、内容资源最丰富、用户规模最大的新媒体公司之一,始终致力于内容、技术、服务多重创新,通过覆盖多种网络、多种终端的互动传播优势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新媒体视听体验。

  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东方传媒集团(SMG)总裁、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裘新表示:“双方的战略结盟,是在新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实现产业优势的全面对接,促成行业间的双向进入,探索新形势下金融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中国银行将利用自身在金融领域全业务服务的经验为百视通新媒体产业发展进行专业化的全能服务。”

  “第一股”入市意义大

  2011年12月30日,“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沪举行。此前一天,百视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广电新媒体可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公司,宣告借壳广电信息重组成功,被誉为“广电新媒体第一股”。此举标志着上海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百视通隶属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传媒集团(SMG)旗下,是国内广电最早专业从事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网络视频、移动互联网视频服务等新媒体全业务运营的公司,拥有世界领先的交互电视服务系统集成技术,是目前国内收入与盈利规模最大的广电新媒体企业。

  “百视通上市,是上海广电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促进广电体制改革的一个尝试。国有新媒体上市有利于提高国有新媒体的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服务用户、服务观众,有助于确保新媒体业务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既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也为投资者创造最大价值。”裘新说。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认为,百视通的上市对上海的文化产业发展将产生很好的示范效应和积极促进作用,进而对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产生深远影响。王尧基指出,在金融危机前的十几年间,上海是全国经济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地区,加之房地产业为其主导产业之一,有繁荣的外向型经济和房地产业的强劲助推,使上海经济增长率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而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上海的外向型经济冲击很大,步入困境的房地产业也不再是上海经济增长的积极贡献者,上海经济增长率出现快速下降之势。因而上海迫切需要充分发挥国际大都市的比较优势,除了大力发展金融业外,也要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文化等产业,以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的制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百视通上市,对上海市文化国资经营具有重大意义。它增强了上海市文化国资在数字新媒体领域的竞争力,也壮大了上海市文化国资的整体规模,更提升了文化国资在文化创新中的主导性。”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表示。

  “国家队”登陆求探索

  为了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而文化传媒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孕育和培养,走资本市场的路径已经非常清晰。

  实际上,近一阶段的文化传媒公司上市风潮涌动,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国有控股文化企业的步伐加快,开启了资本运作探索之旅。

  “经过多年改革试点,一批完成转企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文化企业具备了相应条件和一定实力,登陆资本市场可谓水到渠成。”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峰向媒体表示,文化传媒企业上市的步子将会进一步加大。

  2011年9月29日,“浙报传媒”借壳登陆沪市,成为浙江首家上市的国有文化集团;10月20日,湖北最大的出版传媒集团——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借壳上市方案获证监会有条件通过;11月30日,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上海证交所,成为江苏文化传媒“第一股”;12月2日,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实现了河南文化企业上市零的突破。这些“登陆”的背后,映射出各地深感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的紧迫性。

  除了国有文化企业频频发力外,“国家队”上市融资的努力也在持续。2011年12月28日,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家拥有商务印书馆等众多悠久品牌的中央国有大型文化企业表示,未来将会以股改上市为契机加速发展。

  文化产业应走社会化、融合化、资本化的发展路径,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也是解放文化生产力的需要。齐勇峰表示,国有文化企业上市,改变了过去国有单一投资主体结构的束缚,吸纳社会资本,激发存量活力,提高竞争实力,能优化国有资产运行效益。“在更大平台上寻找资源配置的最佳结合点,将推动文化企业打破条块分割,避免资源碎片化,提升产业转化率。”

  在齐勇峰看来,我国文化产业领域最缺乏的是战略投资者,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成长,已经有一批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的培育发展强大了,也有了示范效应,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将有近百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文化企业将涌现出新一波上市潮。

  金融杠杆效应已让一些企业尝到甜头。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通过资本运作,从一家地方性图书出版发行企业发展成为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

  与百视通相比,另一些公司则仍在求解。业内人士透露,一些以教材为主营业务的出版社或凭借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实现赢利的公司,尽管上市成功,但未来发展或许存在瓶颈。

  “上市之后企业将面临更大压力,而这也将形成倒逼机制,推动企业不断调整业务,突破创新,为投资者创造最大价值。”齐勇峰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