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利率市场化改革 推进的过程也是创造条件的过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7 07:19 来源: 金融时报

  万荃

   为了保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我们就必须循序渐进,渐次放松管制强度,始终注意改革进程与商业银行的自我约束能力和中央银行对利率的宏观调控能力相适应,始终注意处理好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市场稳定和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关系,始终注意保证市场的稳定和金融的安全。

  记者万荃利率是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处于最后的攻坚阶段,日前本报记者就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等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何德旭。

  记者:去年以来,随着民间信贷市场高利贷泛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方面问题的显露,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引起了人们更加广泛的关注。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强调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请问您是如何认识和评价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

  何德旭:对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我觉得有必要明确这么几点:一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在我国真正建立起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资金价格(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有效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走势,充分发挥利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作用。二是从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以及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到目前,在这近2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得到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水平和程度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显著的增强,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利率制度正在从管制性利率制度谨慎地走向市场化利率制度这样一种趋势。三是到目前为止,除了人民币存款利率以外,其他的利率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化,当然,在这里面,人民币贷款利率还有一定的浮动幅度限制。四是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特别是存款利率作为整个利率体系的核心,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和支付清算秩序,牵涉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其中的经济利益关系最为敏感和复杂,其中的变化、影响和冲击也最为不确定,所以,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必须更加谨慎和稳妥。基于这些,我觉得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所取得的成效、面临的难题和风险以及未来的任务,都应该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和判断。

  记者:纵观世界各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都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应循序渐进推进。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撰文指出,目前,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基本具备,下一步央行将按照中央会议精神继续积极推进。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看待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条件?

  何德旭:在我看来,周小川所表达的更多的是一种态度和决心。我们都知道,要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确需要具备和满足一定的内外部条件(包括国内外),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市场化后利率的积极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有可能产生消极影响。但是,究竟需要哪些条件以及是否具备这些条件,存在很大争议。比如,在学术界,早在十年前就有学者提出我国已经具备了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再比如,有学者提出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包括有效的金融监管和金融安全网、稳定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完善的微观经济基础(金融机构和企业)、健全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等,而有的学者还提出了另外一些条件。所以,所谓的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应该是非常复杂的,可能很难形成共识。正是基于这一点,也就很难确定什么时间彻底能够完成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即明确利率市场化的时间表。所以,我们看到,“十二五”规划纲要也仅提出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的要求。我想,在这个问题上有一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我们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也就是创造利率市场化条件的过程。

  记者:实行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的决定机制、利率的结构都将发生变化,并且利率市场化后的激烈竞争会给资产质量较差的银行带来巨大挑战,甚至有可能导致像拉美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后,银行资产质量状况恶化,银行破产、难以保持金融资源供应的局面。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在完善的监管框架下进行,应完善金融监管制度,重视金融创新监管。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何德旭:理论上,利率完全市场化以后是存在一些风险的。比如,利率水平限制的解除可能使商业银行追求高利润的内在冲动成为可能,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逆向选择和增加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再比如,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抢占市场份额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正常的金融秩序会受到冲击,商业银行在多变的经营环境中也变得更加脆弱,效率低下的商业银行存在倒闭破产的可能;还有,利率市场化后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性变大也可能增加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从基本的原则上讲,为了保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我们就必须循序渐进,渐次放松管制强度,始终注意改革进程与商业银行的自我约束能力和中央银行对利率的宏观调控能力相适应,始终注意处理好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市场稳定和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关系,始终注意保证市场的稳定和金融的安全。基于这样的原则,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中央银行体制改革和银行监管体制改革,强化制度建设,提高监管技术水平,保证良好、高效的金融市场秩序。这里面就包括:一是健全货币政策决策机制,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环境;二是构建一个金融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和制度框架,注重防范系统性风险;三是不断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特别是强化地方政府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责任;四是打造高效的金融安全网,发挥最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要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增加货币市场工具的种类;继续扩大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注重减轻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水平向市场均衡利率水平过渡所带来的过大振荡,特别是要避免其波动过大、过快对实体经济运行产生过大的冲击,降低利率制度变迁中的风险;加快商业银行产权治理结构、内部管理体制等改革,硬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预算约束;鼓励金融创新,特别是鼓励金融机构开发规避各类风险的金融新产品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