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印尼归侨追忆海外生活:小村庄勿拉涯的宁静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8 10:5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邱继志,男,印尼归侨,现年61岁,退休前任职于莆田赤港华侨农场。

  勿拉涯是印尼苏门答腊岛棉兰省的一个小村庄。村庄很小,村中的街道只有一条,头尾不过百来米,街道的两旁排列着各种各样的商店,商店的主人几乎都是中国人。

  然而,这个小村庄在上世纪60年代后发生了变化,这里的一些人不得不离开,回到了他们祖先居住的地方,小村庄原有的那点热闹、那点喧哗渐渐少了许多……

  美丽的勿拉涯

  不知为什么祖辈会来到勿拉涯,但从我懂事以来,就觉得这里很美,美得让人天天陶醉。

  村庄一面临河,一面靠海,小河安祥,大海平静,村里的人也和蔼可亲。每到出海捕鱼的人回港时,村庄就变得热闹起来,因为这时人们不仅收获了丰富的海产品,也收获了很多快乐,连我们这些小孩都能从中得到不少意外之财。

  当地人总是把刚收获的鱼拿去腌制,在鱼堆里加入咸盐和碎冰,然后用脚在上面踩踏,而小孩们特别喜欢帮忙做这件事——不仅能享受到冰的清凉,更由于大家在嬉戏之后从中捡几条鱼回家,主人也不会反对。

  小村的人们都很珍惜白天的时光,因为这里没有电灯,到了夜晚家家户户都只能点昏暗的油灯,即使有的人家有汽灯,但汽灯也不能久用,当这种明亮的灯熄灭后,反而觉得更黑暗。

  所以,每当太阳从海面升起的时候,经过一夜黑暗的人们就会感到神清气爽,心情舒畅,都会抓紧时间做好应该做的事。

  就是因为这里的人们生活单纯,所以大家都感到幸福,大人是这样,小孩们更是这样。

   红蓝之分

  除了海边的码头,村上的小街也是人们喜爱的地方,因为这里集中了全村的商店,也是人们交往的地方,能住在这条街上的人,大多可算是富裕人家。

  我们的家就在小街上,父亲开着一家自行车店,别看是普普通通的自行车店,因为生意红火,店里还雇了4个帮手。

  不知道姐姐们以前是不是这样,反正当我从小村的学校转到镇里读书时,上午上学时是司机送我去,午饭也是司机送到学校,放学回家更是司机来接。在当时,我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特殊,因为在村里,大部分做生意的人家的孩子都是这样接送,其实,我有时并不愿意让司机接送,倒是觉得走路上学更有意思,因为一路上我还可以玩很多东西。

  到了镇里的学校后才知道,中国人之间有着一道很深的鸿沟,大家分为了两派,一派拥护新中国,另一派亲台湾的国民党。

  因为分为了两派,也有了两所不同政治观点的学校,两所学校的校服不同,拥护新中国的学校校服是上身白衬衫,下身红裤子。亲国民党的学校校服是上身白衬衫,下身蓝裤子,因此大家就彼此称“蓝屁股”“红屁股”。

  这种红蓝之分,让小镇的孩子对立起来,只要在一起,少不了争吵,甚至斗殴,所以大家上学放学都不敢独自行走,担心受到对立派的挑衅和骚扰。

   听到祖国肃然起敬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一直听父亲在唠叨回国的事,就是因为他的这种唠叨,我才知道我的祖国是中国,我们学的文化就是中华文化,而且随着自己慢慢长大,中国在心里的份量越来越重,以致一听到关于中国的事,就会肃然起敬。

  村里有位鱼商,他与我们是老乡,每次他从中国回来后,都会告诉我们很多新中国的事,在他的描述中,我们知道祖国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贫穷落后、受人欺凌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还了。

  每次父亲听后都很兴奋,眼神里透露出闪亮的光彩。那段时间,父亲像着魔似地兴奋,有时连生意都不做了,就爱和别人聊天,谈论新中国的事。

  时间到了上世纪60年代,印尼开始出现排华浪潮,很多人都陆续回国,这极大触动了父亲的心思。

  依我们家的富足生活条件本可以继续留在那儿,但父亲考虑的不是生活的好坏,而是因为我们将面临无书可读的境地,这是让他最不能接受的事。

  他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后代,生活苦一点、难一点都没问题,但不能读书、不能接受中华文化教育,这是绝对不可以的。于是全家人只好离开这美丽的地方,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勿拉涯被时间凝结了

  离开勿拉涯,回到中国后,才知道我们原来的勿拉涯是那样美丽,那样值得怀念。

  全家回国后,来到福建省莆田的赤港华侨农场,刚到赤港时,这里一片荒凉,由于农场刚组建,连住房都没有,大家只好分散寄宿在当地农民家,生活条件极其困难。

  太阳总要升起,生活总要继续。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如今的赤港华侨农场已经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小城,现在这里的人们可以说,都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大家不再有沮丧后悔的表情,更多的是一种满足和快乐。

  不仅是在困难的时候,我想念勿拉涯,在生活越来越好的日子里,我同样怀念勿拉涯童年时光。

  以前总以为勿拉涯只是我生活中的一段,而且是远逝的过去,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我终于能再回到勿拉涯,看到那些很多时候只有在梦里才有的景象。

  再次踏上印尼的土地,再次来到勿拉涯时,也许是激动的原因,我感到一种莫名的紧张,毕竟是时隔将近40年的时间,那种熟悉和陌生的感觉纠结在心里。

  勿拉涯终于出现在眼前,它依旧是那个样子,小街依旧那样长,房子依旧那样多,道路依旧那样宽,这和我们在中国天天感受变化的习惯相比,这里似乎被时间凝结住了。

  答案自在心中

  勿拉涯的中国人越来越少,街上的商店也只有寥寥几家,童年时记忆最深刻的咖啡店、台球店等都不见了,而没有这些商业,小村变得寂寞,虽然还是那样宁静,但这种宁静让人感到一种失落。

  小村的人还是靠着出海捕鱼为生,还是驾驶着张着帆布的小船,而捕来的鱼,已经没有以前那样多,那样大了,人们的日子似乎比以前更差了,于是有更多的人选择离开了小村,小村的人气就越发冷清。

  ……

  如今,倒是印尼的亲戚每年都来中国,他们总是拿中国的变化和他们当地相比,总是感叹中国发展太快、太好,太让人不可思议。

  特别是福建的高速公路和动车的开通,让从未见过这些的印尼亲戚感到惊讶,有的亲戚甚至想来中国安度晚年,因为他们知道,往后的日子,中国肯定会越来越好。

  也许是多年的习惯,脑海里经常会出现勿拉涯的样子,也是因为勿拉涯的原因,让我又有很多的思考——当年父母带着我们离开勿拉涯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

  (邱继志/口述 林小宇/撰文)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