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新疆专业合作社助农牧民致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9 00:42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王保真

  通讯员 芮宏升 陈婷报道

  新疆阿勒泰市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民自主创办,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和领办,发挥各类主体的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优势,把农、牧民组织起来,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经营,形成了多类型合作,多形式发展的格局。

  切木尔切克村村民乌哈普·巴告诉记者,2005年,他抓住国家对农机补贴政策的机遇,用借贷等方式凑集了22万元,购买824型拖拉机、播种机。年净收入5万元。2008年初,为了拓展服务项目,他又多方筹资11万元,购置了一台现代化的制砖机,仅此一项年收入达6万元。在2010年春,乌哈普在切木尔切克村开办金山鹰农作物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各类农资,并配备专车送货到门, 2011年合作社收入12万元,乌哈普又新购买了两台挖掘机和一辆铲车,扩大自己的服务范围,方便周围的老百姓。2012年利用乡大力发展合作社的机会乌哈普再次扩大规模,成立了海纳尔农作物经济协会,成为带领群众创业的先锋模范。

  为了做大做强驼奶产业,由阿勒泰市红墩镇开勒铁开依村村党支部牵头,采取“支部+农户+公司”的形式成立了骆驼养殖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牧民加大对骆驼养殖的投入,实现了增收。牧民赛力克·努尔波拉提去年花16万元买了27峰骆驼,现在有67峰骆驼,产奶的有24峰,每峰骆驼日产奶为5公斤左右,一公斤驼奶可以买到14元(冬季)。每天他家有1000多元的毛收入。

  为了增加农、牧民收入,阿勒泰市实行了“小畜换大畜”等方式引导牧民,在合作社及其党支部的引领下,开勒铁开依村品质优良、价格稳定、销售顺畅、持续发展的“支部+合作社+企业”的驼奶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与此同时,阿勒泰市积极引导合作社增强质量意识,打造特色品牌,提高经济收益。成功打造哈密瓜品牌“巴鲁旺”、“玉沁园”绿色蔬菜和“阿山草原”等商标。

  截至目前,阿勒泰市共有各种专业合作社132家,主要涵盖养殖和种植业等特设产业,现有社员1032人,注册资金超过1亿元。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引领阿勒泰市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新领域、新亮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