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不必夸大医患矛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9 01:2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习医生被残杀一事,连日来舆论反响强烈。

  单就这一事件来看,此事与不少媒体解读的医患矛盾其实关系不大。犯罪嫌疑人李梦南出于个人理解,认为医生不给他治病,进而“激情杀人”,实在是一起偶发的案件。如果这样的案件发生在其他的服务领域,就贴上类似的某某矛盾的标签,并不妥当。故此,凭此个案就与医患矛盾联系起来,有些牵强。

  必须指出,一个人遇事时稍有不满,就会迁怒于人,甚至行凶残害生命,这样的暴力行为是任何一个社会所无法容忍的,也是必须严厉谴责的。对他人生命的起码尊重,乃是人之为人的最底线要求。即便此事存在医患矛盾的背景,患者碰到点问题,就不分青红皂白、暴力杀人,于情于法,也都是说不过去的。

  一些舆论将此案与医患矛盾联系起来,多少也有惯性思维的推动。近年来,媒体关于医患矛盾的报道和讨论甚多,似乎当下中国社会的医患矛盾到了一个相当尖锐的程度。有些人因此一碰到关于医生和患者之间发生的纠纷,就想当然地贴上医患矛盾的标签。

  今日中国社会中的医患矛盾究竟有多严重?我们的看法是,既要正视此类矛盾的现实存在,但也不必过于夸大——不恰当地夸大医患矛盾,只能使事情变得更为复杂,更加难以解决。

  在一种健康、理想的生态下,医患之间应是一种相互信赖、亲密合作的关系。和谐、完美的医患关系是获得良好医疗效果的基本保证。应当承认,目前的医患关系并未达到这样的水平。由于医疗体制改革正处于推进阶段,“看病难”、“看病贵”等难题短期内难以完全解决,包括医疗机构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患者的医疗观念等因素,都在影响着医患之间的关系,个别情况下医患关系颇为紧张,也都是事实。

  但即便如此,医患矛盾的紧张程度不容夸大。一是如上文所说,夸大医患矛盾,对解决问题不利;二是夸大医患矛盾,也与事实不符。尽管医生群体中不排除有害群之马,一些医疗机构趋利性确实太强,但在多数人的求医经历里,医生群体总体给人留下的印象,还是很敬业的,且这个职业也比较辛苦。更重要的是,医疗体制层面出现的问题不能归咎于医生个体——这将是医护群体的无法承受之重。

  哈医大的这个偶发案件,如果硬要与医患矛盾联系起来,那么可以视为一种提醒和警示,即这个社会还是要更努力地消弭医疗领域的许多问题,尤其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通过医改的深化,来遏制体制因素对人性的诱惑,同时,在一个过于物质化的社会环境中,也要更好地张扬医者的职业精神。卫生部前部长高强曾言,解决医患矛盾关键在医方,这话是有道理的。

  医改,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难题,中国社会尤其如此。医疗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矛盾的客观存在,也注定了这样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再完美的改革方案,也很难满足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更何况是尚在探索过程中的方案。同时,医改从政策到落实,也还有相当的距离。医改路漫漫,改革需要不断推进。

  医疗体制要改革,但光有体制的改革,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谈及医者的职业精神,人们很容易就想起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这段只有短短数百字的誓言,道出了医生这个职业应有的行为规范。医者,治病救人也。如果一些医生在病人的疾病与自身的利益之间,不能“保持端庄和良心”,不能将“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放在一切的首位”,那么医患矛盾的产生,几乎也是不可避免的。

  哈医大一案,是个悲剧,令人痛心。愿包括医疗界在内的社会大众谨记这样的悲剧,从悲剧中也有所反思,寻求医患之间更多的包容与理解。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