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发展中的南方林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0 00:04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记者俞凤琼

  

发展中的南方林业
不凡远见

  林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大量的物资产品和非物资服务,而且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社会就业机会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道芳通过调研深知林业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也成为人们提高生存质量的呼声。于是在诸多可经营的行业中,公司发起人周道芳遴选林业产业发展这一行业。理由是,林木在不断地生长,且属于紧缺资源,价格逐年攀升,只要防火、防虫、防盗跟上了,林业资源就是一座天然的银行。正是看好林业产业发展这一无限的商机,顺应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和改革发展的黄金机遇。公司围绕“绿色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现代林业这一主旋律,以推动生态建设、推动科学发展为统领,以集体林权体制改革为契机,构筑了南方林业产业发展“以林为主,多种经营、加快发展、追求卓越”的总体规模以及分阶段实施的具体步骤,提出了“一年一大步,五年大变样”的拼搏口号。目标明确,定位准确,为公司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扎实做起

  泰宁地处闽西北山区,林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1.1%,是全省林业产业的重点县,山林资源十分丰富,加上该县获得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等10块国家级以上旅游品牌称号,全县林业产业发展的好坏,既关乎占全县人口90%农民的增收以及林业经济的发展,更关乎海内外游客对生态环保直观后的第一印象与评价,发展林业产业更具有其特殊意义。可是面对丰富的林业资源,林农各自零散的林地,加上生产技术的落后,即使有着大面积的金山、银山,也富裕不起来。公司意识到,如果能把分散的农户整合起来,就能采用先进的技术来育林、管理,提高林木产业效益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一旦林农能迅速发展,公司相应的企业也能够随着壮大。于是公司瞄准了林权改制的目标,分工分头、挨家挨户地进行宣传、摸底,采取“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林农)”的发展模式,突出林业生产、管理、加工为发展的主要方向。南方林业紧紧抓住“以林为主”这条主线,采用收购、租赁、合作、集约经营形式,有效解决了林改后单家独户经营林地中“规模小、品种差、经营难、效益低”的难题。公司几年来收购、重组、联营林业面积达100多万亩,其中三明地区46万亩,林木蓄积量320万m3(其中杉木林占60%,松杂木为40%)。同时组建了一支林业专营队伍负责造林、护林、砍伐、加工一条龙工作的协调管理,使收购后的林地更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推进了农村林业体制的改革,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此外,还解决了2000多人的就业,带动了5200多户农户致富,户均增收1230多元,公司增收3.1亿元。公司的不断做大、做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公司已被推荐为福建省第七轮省级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

  瞄准境外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为了把公司发展成为一家具有较完整产业链,具备高速增长的产业化综合型优势企业,就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时任中国林业控股有限公司兼南方林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道芳提出了境外上市这一大胆的设想。然而民营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市,在一般人看来,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况且国际融资有着极其严格的监管程序。而南方人就是想做前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们请来国内顶级财团专家灌输大金融意识,组织股东们走出去与上市的优秀企业家交流,开拓视野,使董事会一班人达成共识,懂得了林木产业是全球瞩目的行业,而林业发展是非常稳健的行业,加上欧洲有着先进的技术,上市了能够找到更好的合作伙伴,搭上了境外交易平台,企业的知名度才能提升,发展的资金将更加雄厚。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达9个月的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反复论证,公司终于在全球最大交易所之下的法国巴黎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流通达240万股,共融资3200多万欧元。正是周道芳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凭借不凡的远见与超人的胆略,在面临金融危机带来严峻考验,大多民营企业为筹资发愁之时,南方林业却逆势募集了大量资金,开始走向做大、做强之旅。

  上市后的3年里,在南方人的精心耕耘下,南方林业拥有林业基地面积由初始的20多万亩扩展至157万亩,公司已收购、重组、兼并林业、化工、物流、食品、房地产、门业企业20家,注册资本金12.98亿元,在泰宁企业14家,注册资本金6.8亿元。企业中有林业企业6家(晶桥、吉祥、恒顺、三友、九峰、福龙城家具厂),其中吉祥木业三条生产线年可生产复合板72万张,晶桥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细木工板年产100万张,企业年可加工木材6万m3。其他企业分别分布在建宁、三明、永安、大田、龙岩、厦门、重庆、广东、上海等地。总资产由刚上市的3.1亿升至28个亿。

  勇于创新

  勤劳勇敢的南方人深深感到,在当今激烈角逐的年代里,若不在发展中创新,提升企业科技含量,那么这样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迟早会被历史所淘汰。于是公司在坚持“以林为主,多种经营”基础上,不忘“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注重企业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先后与福建农林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森林与环境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杉木研究中心、南京林业大学木材深加工研究所以及中国矿业大学炭阻研发所建立科技研发与人才培训基地。

  正是舍得投入,企业技术的进步,使行业形象和产品质量得到普遍提高。如旗下企业福建陶金峰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陶金峰”牌水洗、超微粉、活化、煅烧和表面改性五大系列的高岭土产品,广泛应用于塑料、电线电缆、造纸、涂料、生物制药等行业。公司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创新型企业”、“福建省著名商标”等称号,产品赢得广大客户的信赖与好评。

  在企业创新管理上,一是抓好企业经营管理。实行厂长目标责任制,逐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形成科学严谨、务实高效的运作机制;二是强化林区林木管理。聘请专业人员开展防火、防盗和防虫害管护测控工作,处理好林木资源“造、管、砍、育”良性循环关系,使林业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三是重视品牌建设。公司的好运门业获“绿色建材产品示范单位”、“福建省质量品牌推荐单位”、“品牌战略合作单位”,公司今年还获得省政府“省级龙头企业”称号。

  此外,公司企业出厂的“南方林业”系列产品,被中国品牌发展组委会授予“中国诚信品牌”荣誉称号。南方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先后获得省级以上创新品牌,著名商标达13项,既树立了企业形象,又为公司的拓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强有力的后劲。

  回报社会

  南方林业在成长中壮大,在壮大中成长。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公司在公益方面也越做越广。公司坚持“以人为本、诚信经营、回报社会”的理念。树立“做事先做人,经商先立德”的原则,对农村林业体制改革进行大胆探索,实施收购、租赁、合作、集约经营,为数以千户的林农解决了林改后的难题,并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扩大农民就业、增加林农收入、提高效益、建设新农村作出了不菲贡献。

  公司组建以来,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利润兴办慈善事业,已成为惯例,少则三五万建桥、修路,多则捐赠百十万兴办教育、卫生事业是常有的事。如近年来,泰宁县教育系统就获得周道芳360万元的捐款。几年来,公司通过结对子资助近200名贫困生上学。去年的“6·18”特大洪灾中,公司下属4个工厂遭到重创,共计损失达1500多万元,然而在自身企业遭受严重灾害面前,南方人却说,我们企业技术力量强,恢复能力要比其他企业快,他们更困难,更需要帮助。于是挤出资金,向三明市灾区捐赠善款40万元,外加一辆救灾车。周道芳常说,企业富了,就要懂得回报社会和人民。在做慈善的路上,南方林业和周道芳本人有据可查的捐款数额累计已达1400多万元。公司和周道芳先后获得“2009年中国品牌社会责任贡献奖和市见义勇为事业奉献个人奖”,省政府授予“闽商建设海西突出贡献奖”,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老区办、福建省老促会授予“革命老区捐资助学贡献奖”,“市、县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慈善之星”、“支持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而在群众的眼里,资金雄厚的公司总部至今仍租用在老旧、简陋的原林业采购站上班,有的科室3个人挤在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间办公,周道芳一家至今还是蜗居在1989年建成的单位小套房内。

  继续冲刺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未来。“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是南方人激励工作的精神。有人奉劝南方林业,发展到如此迅猛的今天,应当适可而止,见好就收,而南方董事会一班人却认为,开弓没有回头箭,南方林业发展到今天,只有继续做大、做强,企业才有活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在福建多处乃至江西、四川、上海等地都有合作企业,仅在周边县就投入约2亿元购置一片林业科研示范基地。确保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今后南方林业公司将努力朝着“235112”目标奋进,即经过几年努力实现林业面积200万亩,发展企业30家,公司资产50亿元,年产值超10亿元,税利超亿元,拥有两家上市企业。2012年公司将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做好四件事情:一是按照总部定位要求,投资1亿元建设南方林业总部,逐步向总部集团经济过渡。二是与香港建银国际、上海大公司合作,对所属企业进行重组,争取年内在香港主板上市。三是投资1亿元对活性碳厂进行重组,把活性碳厂建成省内著名、国内知名的创汇型环保企业。四是抓好企业达产达标,2012年产值3.6亿元,综合税收1500万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