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房地产信托兑付风险当头AMC相机而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0 01:1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李高阳

  当信托公司面对房地产信托兑付所带来的“不能承受之重”时,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早已介入相关项目。

  四种路径解决风险

  严厉的楼市调控给房地产行业带来风险,传导至信托业,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信托兑付压力。在2011年,开发商通过信托融资体量庞大,不仅在今年将迎来房地产信托兑付高峰,甚至为以后更大兑付压力的到来“奠定基础”。

  用益信托数据显示,2011年信托融资规模排名前三位的开发商是万达、万科和绿城,发行规模分别为71.76亿元、48.93亿元和47.085亿元,而在产品发行数量上,恒大地产和中国泛海以13款产品并列第一。

  风险当头,不愿“坐以待毙”的开发商和信托公司纷纷各显其能,寻求解决路径。由AMC收购问题项目,即是路径之一。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认为,信托到期风险的解决方式主要有四种,在信托违约前,可以由开发商自行回款以及借新还旧,或者展期。其中,借新还旧主要是通过其他信托公司(或自身)新发信托,替换掉老信托资金,展期是将老信托期限延长,两者的前提都是项目本身的现金流情况仍然可覆盖,只是暂时处于偿还困境,而且后期信托的要求收益率也将明显上升。

  在信托违约后,亦有两种解决路径,信托公司自有资金兜底以及资产管理公司或其他开发商收购。

  中央的楼市调控政策没有放松迹象,而房地产销售市场情况亦不乐观,开发商资金链日趋紧张,因此,通过自行回款来解决房地产信托兑付风险难度加大。

  而依赖借新还旧的路径已在市场上出现。在去年10月,四川信托发行“青岛凯悦特定资产收益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规模8亿元,预期收益率13.5%,接盘中融信托的“中融·青岛凯悦信托计划”。

  一位信托公司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称,这种操作方式押注在预期之上,将风险后移,付出的代价却是更高的兑付成本,“实际上是以时间换空间,如果楼市情况继续低迷,这种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

  AMC大显身手

  对于即将到来的兑付风暴,嗅觉灵敏的AMC早已介入并寻找适合的机遇。

  根据某资产管理公司人士估算,截止到目前,四家AMC收购的房地产信托规模在两三百亿元左右。

  对于AMC接盘兑付困难的房地产信托项目,近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信达”)董事会秘书张卫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信达资产没有大规模介入这种项目,也在观望市场上的机会,我们希望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出发,从增加资产管理竞争力的角度出发,而不是茫然地进入这个领域。”

  国泰君安分析师崔晓雁日前指出,信托公司出于自身风险角度考虑,也提前积极主动消化风险,具体措施如自觉暂停房地产业务、寻找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问题项目、筹建房地产基金接盘等。

  实际上,AMC似乎显得更为主动。有媒体报道称,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近期均主动上门找信托公司洽谈接盘事宜。

  “他们早就对这些项目虎视眈眈,并且他们擅长于收购不良资产,与房地产私募基金等其他机构相比,AMC有着更为雄厚的资金实力。”前述信托公司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除了资金和经验等优势,AMC介入此类项目,更多的是看重盈利空间。张卫东指出,AMC接盘是其商业模式,中国信达有收购不良资产的优势,并且旗下拥有上市地产公司——信达地产(600657.SH),“我们拥有专门经营房地产的人才,本身做房地产开发就需要项目和规模,如果总部能够接盘信托行业的房地产不良资产,盈利空间是非常大的。”

  中金认为,在AMC接盘的路径中,抵押率是一项重要指标。报告称,项目出让给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退出,主要是针对抵押率较好的项目(比如<40%)。

  在张卫东看来,信托公司大部分的产品在质量上没有问题,“可能就是暂时的流动性问题,过了这关就没有什么问题了,目前此类项目抵押率很低,这种情况下如果AMC能够进入,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盈利机会和模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