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市场监管的明线与暗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0 01:1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十多年前,为了“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形势的要求”,中国有了一个共识,“政府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不该管的事坚决不管”。十多年过去,这一要求并未很好落实。

  以市场监管为例,近年出现的某些产品质量问题,令人“谈而色变”。不久前,全国人大代表周厚健表示,严肃的市场规则远比出台若干扶持政策有效和急迫得多,政府的“强势”应及时转向市场监督管理。

  “新华视点”昨天的一篇调查,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市场监督的严峻性,多家企业生产的螺旋藻“蓝帽”产品涉嫌“重金属铅含量超标”(最多超标820%),却都能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认证(“国食健字”,俗称“蓝帽”)。调查发现,这些企业大都通过中介机构来申报,而打开中介的官方网站,大都头顶“国字头”光环,如某中介的官网名就叫“中国保健食品产业网”。在“样品送检”环节,某中介说,“一旦产品有问题,试验过不去,做做公关,改改数据,能做到。”某螺旋藻企业负责人介绍,该企业平均每个“蓝帽”产品的中介申报费用为30万元至50万元,迄今共花费1000多万元。

  市场不是审批经济,但却是立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的监督经济。而像螺旋藻“蓝帽”这样的案例,则是权力寻租与利益共谋的“审批经济”的变种。冠冕堂皇的条文是“明线”,是“软约束”;悄然运行的是“暗线”,是大行其道的“硬道理”。

  过去,人们对盖个厕所也要跑几十个部门、盖上百个图章的“审批制”十分厌恶,但那只是程序繁琐、效率低的问题。现在,如果有问题的产品“包装公关”一下就能通过审批认证,其实更加可怕。改革“审批经济”很重要,让严肃的“市场监督-”不缺位,同样重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